经过几轮的投标,他以每栋旧房8万的价格赢得了两栋楼房的拆迁权。根据合同规定,他先向拆迁办交了承包金,转包给他“麾下”的两个拆迁队。然后由他的“嫡系”人员在出口处分兵把守,昼夜不停地巡查。专业拆迁队将旧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清理后,他再通过自己的各种渠道卖给下家。所得的材料款,扣出付给拆迁队一定比例的劳务费后,余下增值的绝大部分就是他的纯利润。
要说拆迁市场的油水有多足,陈老板只是笼统地露了一点“口实”。举例来说,他承包的这两栋旧房是砖混结构的,拆下来的旧砖每块可以卖0.15元,旧防盗门每扇可以卖到80-120元,一间卧室的旧木地板可卖到100-200元。此外,房屋里外还有数不清的铝合金门框、水管、做在墙体内的家具、“天上”的装饰材料、旧灯具和电线、住户遗弃的杂物,甚至是建筑垃圾(可以卖给农户填地基或单位铺路),等等。总之,一栋旧房就是一个“聚宝盆”。陈老板说,只要管得紧,拆得过细,旧房里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变成钱。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陈顺来在这一行已经做出了“路子”,“嗅觉”也特别灵敏。根据他掌握的情况,不知是什么原因,武汉本地的中小商户几乎很少涉足这种只赚不赔的生意。
所以,让他们这样的外来“拆迁商”捡了个便宜。通过这两年的积累,陈老板在武汉购置了自己的商品房,还买了私家车。不过,在房屋拆迁较长的工期里,他和妻子以及亲戚都吃住在“工地”,打的是一场疲劳战,吃的、住的很简便,平时生活条件比较差。这个工期忙完了,“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又得带着队伍转战另一处。
要做好这一行,陈老板的切身体验是:一是要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事先与拆迁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在竞标中抢占先机;二是起码要有几十万元的“流动资金”垫底。其中一部分预付给拆迁单位,卖材料也不都是当场结账,“两头”要压钱;三是当老板的要熟悉有关的法律,有很好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很强的安全意识,能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四是要有素质较好的“拆迁班子”作后盾,相关人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能一环紧扣一环,以保证工期和尽量减少旧材料的损耗。只有参与的各方都赚了钱,才能最终实现“共赢”,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