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还是那一句老话,分化和洗牌是每个行业都存在的,强的总会重组弱的,这就是商业的本性。
所以PE/VC接下来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充其量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唱戏的变了,但戏还是那个戏,舞台也还是那个舞台。
“短命”的GP和LP
恐怕没有人知道现在国内有多少风险投资机构,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里,几乎每幢写字楼里都有GP(普通合伙人)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
这些专业人士自组团队,他们的LP(有限合伙人)主要是民营企业,但这些LP一旦哪一天感冒发烧了,传导到GP,GP可能就有生命危险了。
在阚治东看来,不同的LP对“风险投资”的理解层次差别很大,这直接影响到GP的积极性,尤其在金融危机这种人心浮躁的时候,LP与GP那些私下里的矛盾,一下子就闹开了。好比有些民营企业本来就想不通,“钱是我的,投资的时候凭什么不让我插手”,或是“这个项目好是好,可我表弟的项目也差不多,为什么你要把我的钱投给这个项目,不投给我表弟”。当金融危机一来,这些出钱的民营企业就更加没有耐心,要求更加不合情理,对回报也更加苛刻了。
“大家都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阚治东回忆,“我1997年在深圳搞了一个创业投资者工会,会员一下就发展了120家到130家,但过段时间只有十几家了。”
不过,那次危机后留下来的十几家投资企业,活跃的还依然很活跃。“经过现在这次危机,许多风投企业也会名存实亡。”阚治东说,风投行业从来就不是一个很强大的行业,在国内还在起步阶段,要变强大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活下来的都是“劳碌命”
“我们这个行业不会在做个什么事情后,当年就会有很多收入,我们总是需要3~5年的样子,我们就是劳碌命。”章苏阳说,
于是,各种情形开始出现。比如,冯涛就看到了人民币风投之间的整合。
而钟晓林则看到了很多外资基金撤出中国。
此外,有些公司从2007年的股市里发了大财,也赶时髦做起了风投的买卖,纷纷成立投资部门,煞有介事地看起了项目。这些人很可能也是最先撤退的人。“他们对风投产业本身就不了解,一看这个不好做,他们就离开了。他们就像泡沫一样,首先被挤掉的就是他们。”钟晓林说。
只要创业还在
在风投的“原产地”硅谷,有人对产业的模式提出了怀疑。这些人做了一个统计,认为风投行业一年比一年热,但自从1996年以来,GP从LP那里拿的钱,其实是比实际为LP赚到的钱要多。这个行业有没有问题?
风投的标准思维模式是,我现在投资的这些项目,等2到3年金融危机过去以后,有几个可以上市?
但别说是这些风投,连一个普通的投资者都知道,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第一选择就是价值投资,即起点低的,净资产值大于市值的公司;第二选择的是高增长、高成长的公司;最后才选择风险大、回报慢的创新型公司。
但风投不会像产业投资那样做一个长期的布局,也不会像证券投资那样关心市场的波动,风投更关心企业本身的情况。
硅谷的很多投资者都是投资创新公司,所以在金融危机中是退不出来的。
但钟晓林依然看好风投行业的前景,因为创新不分时候,越是艰苦的时候越出来创业的人,越是有能力创新的人,所创立的企业质量就越好。
不可否认,一些着眼长远的风投其实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当Google、AOL和亚马逊还是无名小卒的时候,是这些风投们资助他们成长。因此,只要还有创新,还有创业,风投就有继续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