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练秋霞
是HR沙龙符号式人物,一直被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
他像个传教士,不时提出一些新锐的HR思想,不但引动业界视听,也有效策动了中国一大批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和变革。
他是谁?为何年仅26岁就创办了中国人力资源沙龙?为何倡议和提出“8月18中国人力资源日”这个具有开创意义的节日?在HR沙龙成长和发展的近7年时间里,他又经历了什么?为此,《才富》杂志编辑特意远赴上海,采访了这位年轻的CEO,为您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人物简介]
王文斌,网名冬瓜。河南人,1978年出生。他于2003年非典期间创办了HR沙龙,并于2005年倡议并提出了“8月18中国人力资源日”,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节日。
HR沙龙成立近7年以来,已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和活力的人力资源社区,目前会员人数达30多万人。
从“门外汉”到HR沙龙创始人
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沙龙创始人、谷逸网CEO王文斌,他无疑是HR沙龙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说到此人,业内人士更多的是记住他的网名——冬瓜。对此,王文斌说,这个网名已经叫了很多年,包括一些人力资源的论坛在内,大家都知道这个名字。
不过,要想真正了解这位来自河南的年轻CEO,就不得不提到他一手所创办的HR沙龙。用王文斌的话来说,“进入这个行业其实非常偶然。”2003年前,学建筑设计出身的王文斌做着与HR完全不沾边的工作。那时的他,对人力资源完全没有概念,更没有接触过。可是,“人的一生总有很多偶然,这些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好国外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在招聘。这-爱华网-家公司从国外进驻上海后,因为不太熟悉中国本土的招聘、培训等有关事项,经常会在网站的论坛上交流与HR相关的话题。这个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找到王文斌,问他是否有兴趣加入这家公司,他就这样进来了。也许是从事业务与客户工作的关系,需要经常跟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打交道,跟他们接触多了,王文斌开始慢慢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王文斌刚好有一些假期。此时,他想趁着假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可是,能做什么呢?他明白,既然要做一些事情,就要看看自己的手中有什么可以利用和挖掘的资源。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所认识的都是一些企业的HR,而且他们都渴望与人沟通和交流,而当时国内在这方面提供的平台还很少。王文斌认为,如何把这些HR组合起来,就成为一个关键点。于是,他随即推出沙龙活动,没想到,一开始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在一家酒店举办活动时,当天大概来了40多人,我们邀请了一位企业资深的人力资源总监,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经理的话题。现场整个氛围很好,受到HR们的好评。”
当时,王文斌还没有建立网站。开展了一些沙龙活动后,他很想把活动时的照片发给大家,共同分享那份喜悦。但是,照片的容量很大,根本无法通过E-mail发给别人。这时,就有人提议,能否组建一个网上平台?把照片直接上传供大家浏览。可是,王文斌并不熟悉网络社区的技术和服务,所遇的艰难可想而知。他费尽周折找到几位从事网站方面工作的朋友。在这几位朋友的热心帮助下,他在网上架设了自己的第一个BBS,这就是中国人力资源沙龙的前身,当时的名字叫“上海HR沙龙”,范围还比较狭窄。
“开始的时候,我们更多的还是线下活动。之前,大家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在网上仅仅局限于浏览一些信息和下载照片等。之后,我们发现,仅仅是靠线下的交流,如果没有更多线上互动的话,这样的交流还是很不彻底”。因此,王文斌带领团队除了开展沙龙活动外,还着重加强对线上的推广。那时,虽然国内专业的HR网站已经有中人网,但是,中人网只供人浏览相关信息,并没有提供与人交流的平台。王文斌创办的论坛刚好弥补了这一点,凸现互动性很强的特点。不久,这个论坛被北京的朋友发现,在那位朋友的建议下,开设了北京版块。由于增加了服务范围,上海HR沙龙随即改名为人力资源沙龙。2004年,又开设了广州HR沙龙,于是,又把人力资源沙龙更名为中国人力资源沙龙。
HR沙龙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王文斌坦言,刚开始经营时并没有投入多少资金,而更多的是精力。他们前期的推广主要依靠自身的沙龙来做,凭着促进HR行业交流,搭建互动平台,信息资源共享的准确定位,再加上沙龙的组织形式比较简单,没有很强的约束性,通过口碑相传和一些互相交流的方式,慢慢地在HR圈子里传播开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基本初具规模,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沙龙分支机构,会员也逐年成倍增长。
然而,在HR沙龙发展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创办之初,王文斌遇到了不少难题。由于用的是朋友的服务器,网站的服务器经常会遭到攻击,导致整个网络瘫痪,无法运行。而随着会员的逐渐递增,带宽不够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同时,还会受到政策方面的限制等等。这些难题都不断地困扰着他,让他身心疲惫。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他迎难而上,想法设法解决这些难题。
当笔者问道,面对这些困难是否有过放弃的念头时,王文斌坚定地回答,从来没有。他说:“当你发现网上有那么多朋友的时候,你的内心也会倍觉欣慰,感到可以帮助中国的HR,促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时,我们感到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因此,应该把这份事业经营好,帮助更多HR。”
或许正是居于这种责任心与使命感,王文斌带领自己的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让企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06年6月,他针对会员大胆尝试,第一次做了HR沙龙三周年庆典大型活动。全国各地共有300多会员参与,整个活动引起很大的反响。从这次以后,庆典活动成为每年必办的大型活动之一。王文斌介绍说,他们的庆典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会邀请业内众多知名嘉宾和顶级专家出席,而会员们只花几百元钱,就可以享受到两天包括吃饭、资料、现场互动等在内的多项超值服务。
多年来,他们不仅给会员们带来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会员都把沙龙活动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一,他们期待在沙龙中认识业内朋友,探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交流思想和心得体会。通过开展沙龙活动,他们相处融洽,彼此熟悉,形成了亲密的关系。难怪王文斌在中国人力资源沙龙五周年庆典开幕式致词中发出这样的感叹:“HR沙龙让我认识到,网络并不是虚幻的,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倡议和提出“8月18中国人力资源日”
王文斌在接触人力资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中国作为人力资源的大国,却不太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包括很多企业在内,对人力资源部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和认识不足的问题。如何才能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去体现人力资源重要性呢?2004年,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能否设立一个人力资源的节日?”没想到,这种想法却得到众多行业人士的赞同。可是,该怎样去选定具体的日子呢?一时间,大家都没有很好的方法。
那年9月,王文斌敲打键盘的时候忽然在想,“HR在26个字母中是怎么排序的呢?”他数了很多遍都发现,H在26个字母中排行第8位,R排行第18位,8.18!他的脑海里立刻跳出一组特殊的数字。这个日子不但好记又有意义,也符合中国人追求吉利数字的传统习惯。大家都找不到任何反对它的理由,也没有更好的挑选日子的方法,于是,这个节日就这样被确定下来。
接下来,如何把这个节日推广出去,也成为王文斌的重点工作之一。2005年8月18日,他联合国内一些媒体机构,第一次组织和策划了“8月18中国人力资源日”大型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HR知名人士唐骏、邓涛等嘉宾,共有600多人参加了这个盛大节日。这次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此后,每年的8月18日都会举办这样的活动。他们利用网络媒体和杂志等相关宣传,再加上业内人士的间接传播,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节日。
尽管中国人力资源日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但王文斌却认为,离获得国家法律的认可还有一定难度。不过,他希望能获得更多业内人士的认可。“它是所有HR从业者的节日,我希望有更多HR加入进来,能够通过这样的节日表达自己的心声,共同为中国人力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带着新的使命,踏上新的征程
如今,经过近7年的努力,HR沙龙已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和活力的人力资源社区。会员也从2004年的6000多人,发展为现在的30多万人,沙龙的用户不仅活跃在国内各大中城市,也遍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成为广大HR精英专业、互动、自主的网上家园及社区媒体。
这些年,王文斌还热衷于公益事业。除了在网上开辟公益频道外,他还联合相关机构,对广西凤山县等一些较贫困和落后的学校进行爱心捐赠活动。谈到对HR沙龙未来的规划,他说,近期还针对个人和企业以及机构推出了VIP会员服务,争取今年的业绩更上一个台阶。他表示,希望HR沙龙能够提高和改善中国人力资源的基础管理水平,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适合中国特色的国外人力资源理念,提升和整合国内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面对目前国内人力资源发展中存在良莠不齐的现状,他也发出呼吁,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对企业来说,应该更加大胆一些,尝试一些人力资源的新方式和新方法,才能获得更大进步;对老板来说,一定要成为对人力资源感兴趣的人,不要游离在《劳动法》最基本的底线来生存。老板是最大的人力资源经理,要给员工和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环境,才能体现老板的价值;对HR来说,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多关注一些专业杂志和网站,多与业内人士交流,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同时,他也希望在HR沙龙的带动下,使大家对人力资源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王文斌与他的团队带着新的使命,再次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