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2013年度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终于轻轻按下了QE退出的按钮。

美联储之所以选择在2013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启动退出程序,让左右全球流动性的喷气式飞机缓慢着陆,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经济数据的好转。除了前三个季度包括失业率在内的核心数据一直在持续好转之外,最近的一系列数据超乎预期,更是推动美联储做出这个艰难决定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11月份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20.3万个,失业率从前一个月的7.3%已经降至伯南克之前预定的退出的节点7%;11月新房开工量为109万幢,超过了经济学家预期的96.3万幢;第三季度美国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按年率计算上升3%,为近4年来的最高涨幅。正如会后声明中所指出的,“经济活动和就业市场状况的改善与更广泛经济增强中的潜在力量是相符合的。鉴于朝着最大就业方向所取得的累计进展以及就业市场状况前景的改善”,因而做出了“小幅缩减资产购买计划的规模。” 相对于伯南克5月份的表态,以及随后引发的关于QE退出的恐慌,美联储这次启动退出程序不仅小心翼翼,而且不断向市场表示会降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尽管如此,美联储选择是否退出,最核心的考虑点是美国经济,包括失业率和通胀数据,至于退出政策对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影响,其实并不在美联储的主要考虑之列。正如欧洲央行所认为的:“从5月份开始,全球债券市场出现显著的重新定价,这主要是由于美国货币政策预期的改变,外汇市场加大的波动和紧张主要落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头上。” 美联储退出QE,美元走强,其对全球经济的最直接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全球流动性的转折点将到来:全球多年来货币放水,流动性泛滥,廉价货币的时代将宣告结束,全球流动性将告别长达二十多年的“过剩”而走向“短缺”;二是会改变全球流动性的方向,新兴市场将从国际资本的流入地变为流出地。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流入的国际资本高达近4万亿元,但自5月份美联储宣布要退出量化宽松以来,这一趋势发生了极大的逆转,据EPFR数据,投资者6月初以来从新兴市场债券基金撤资251亿美元,证券基金撤资额也高达293亿美元;三是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包括房价,因为资金的流入而面临破灭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QE的退出对新兴市场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发动印钞机应对危机的时候,中国等新兴市场成为发达国家流动性泛滥的蓄水池,廉价的资本从发达经济体肆无忌惮地流向新兴市场,在带来了不可持续的增长的同时,也吹大了资产价格泡沫。新兴市场则因为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而不断地增加杠杆,受制于发达经济体衰退的外部性的影响,新兴市场也不断地通过流动性和大量举债应对外部冲击,杠杆不断升高,在泡沫膨胀的同时,因为资本流入的投资饥渴症引发的地方债务和金融系统风险也在加大。美联储一旦退出量化宽松,美元走强,新兴市场将立即从资本流入地区变为流出地区,多年以来靠潜伏的国际资本支撑的高房价将迎来真正的重击。 对于美联储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影响,国内过于乐观的情绪令人担忧。很多经济界人士认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直接受到冲击的是包括印尼、印度等“双赤字”的新兴市场国家,对于中国这样的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国家而言,美联储退出引发的资金短缺和资本市场的动荡完全有能力应付。但事实上,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缺乏话语权的中国而言,即使拥有足额的外汇储备,也很难确保面对退出的冲击波可以独善其身。美联储退出对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冲击,对于中国而言有三重危机:一是在打击新兴市场的同时打击中国的出口。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地的新兴市场一旦崩盘,中国的出口将再次遭受重创,从而不仅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加剧,也将重创国内出口企业;二是资本流向的转折会直接触及中国的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与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务的联动会引发金融领域的系统风险;三是风险最终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从而最终对国内经济造成重创。而事实上,中国6月份发生的钱荒,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当时美联储表示退出后引发的流动性短缺恐慌有关。截至11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83575.03亿元,如果被动收缩,对于中国资金面的改变是不言而喻的。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明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已经突出“底线思维”和“风险思维”,这是极具前瞻性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及2014年,明确指出全球经济 “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并将化解过剩产能以及严控债务风险列为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基于对美联储退出后,中国被动去杠杆化可能引发的风险的高度认识。事实上,中国已经进入到风险释放期。中国过去4年出于应对危机的需要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去杠杆化过程,而过度投资和大量信贷的投放使得经济机构更加扭曲的同时,而不断地放大风险。正是基于清醒的“风险思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断强调2014年“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将去杠杆和化解风险列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近中国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的再次飙升,谁敢肯定背后没有美联储退出的魅影?面对日益累计的房地产泡沫,面对巨额地方政府债务和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的压力,QE的退出无疑使得中国经济进入真正的风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