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时期以来,中国公司海外上市再掀热潮,创业投资也因此而获益匪浅。创投研究与顾问机构清科公司近期发布的《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调查报告》显示,2004年上半年,创业投资退出总额的2.1亿美元中,74.17%来自于IPO(首次公开募股)的退出。此外,上半年还有9家创投支持的企业在海外上市,其身后的风险投资获取高额回报也指日可待。
然而,海外IPO的道路并不总是阳光大道,最终能成功上市的创业企业终归是少数。那么,创业投资应该如何设计自己的退出策略,如果通过IPO退出会遇到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在近日由清科公司主办的“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创业投资专家、专业的律师、投资银行家等,从各自的角度,总结了企业海外上市和风险投资退出过程之中的经验。
IDG一直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运行得最成功的外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其旗下曾经投资的携程、慧聪、速达等一大批企业都已相继在美国或香港上市。其合伙人王树先生认为:国内很多创投机构非常强调退出环境,但退出成功与否首先还是和公司质量有关。而对于风险投资商来说,一方面要做好投资后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要设计适当的退出策略,投资前就要想好退出的策略。另外,退出时机的掌握也十分关键。王树强调,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有经验的中介机构;对外资而言,中国的一些民营创业企业的最大问题就是规范性问题。
就创业投资支持企业上市应该注意的问题,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的董事周志雄强调,第一,在投资的时候,投资方应该要把退出的机制事先规划好。对于被投资企业而言,引入不同投资人会对其未来退出方式产生影响。例如,作为一个受资公司,如果引入的投资人是美国的上市公司,那将来可能在美国上市的机会会比较小,而把股份全部卖给其他投资方可能是较好的一个方式。第二,需要努力策划退出的方法,要充分地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否则创业投资的损失将会是非常大的。此外,周志雄还专门强调了上市过程中财务细节的问题,包括:优先红利的预提,与业绩挂钩的股份安排,公司回购股份以及职工股份期权价格。其中,员工的期权计划最为关键。对于公司给员工期权的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价如果比较大的话,这一部分可能会要求进入公司业务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利润。
尽管企业上市是创业投资退出的第一选择,但是从现实的角度而言,创业投资机构还要考虑多种退出方式。创投专家普遍认为,兼并和收购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退出方法。最近,民营企业在中国境内有非常好的成长态势,越来越多的海外公司愿意在中国以收购和兼并的形式来扩展他们的业务。同时,已经上市的企业也会通过兼并收购寻求进一步的扩张。因此,相信在未来,中国创业投资的退出环境将会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