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守自盗是什么意思 《监守自盗》 第2章 打开潘多拉魔盒:去监管化时代(1980~200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只有少数获得高等级评级的公司才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筹集资金。后来,一位名叫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的年轻人进行了数年的研究,发现其实普通公司也有资格发行债券。1977年,他和雇主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开始为一些没有评级的公司承销债券,这就是所谓“垃圾债券”(junk bond)。尽管相较于蓝筹公司发行的债券(bluechip bond),垃圾债券的利率要高一些,但对于发行者而言,这依然比去银行贷款融资要划算得多。在垃圾债券出现的早期,发行者都是一些急需资金进行扩张的中型企业,但是接下来垃圾债券的局面便失控了。

 监守自盗是什么意思 《监守自盗》 第2章 打开潘多拉魔盒:去监管化时代(1980~200
   首先是那些贪婪的投资银行开始通过利用垃圾债券来开展购买公司的业务。这种做法之所以行得通源自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当时的股票市场时常出现非理性的暴跌,因此只要你有足够的现金,便可以瞄准时机购买那些股价低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通过发行垃圾债券便可以获得足够的现金;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的许多公司都由一些骄傲自满、顽固不化却毫无能力的人掌权。在垃圾债券出现之前,这些高管丝毫不用担心自己的前途,因为他们背后有着同样骄傲自满、顽固不化的董事会撑腰。

   但是在垃圾债券和杠杆收购出现之后,这些公司便可以在一夜之间摆脱那些无能的管理者,即使他们能够获得董事会的支持也没有用。那些有意向进行敌意收购的人,可以直接找到迈克尔·米尔肯,雇用他为自己的公司发行大量的垃圾债券,然后用融得的资金去进行收购。一开始,这种行为的确提升了经济效率,因为无能的管理者们被新的股东踢出了公司。但接下来,金融界发现了两种其他的玩法。一是他们在接管一家公司后,通过各种手段将公司洗劫一空:他们可以将公司肢解,分拆后卖掉,削减员工福利,为他们个人的巨额开支埋单等。二是他们可以将公司收入掌中后又再“弹”出去。在杠杆收购的早期,股市持续低迷,这种做法还不普遍。但到80年代,市场开始复苏,这时许多人便可以先通过杠杆收购接管一家公司,然后削减开支,等几年后再将公司重新包装上市,从而得以赚取巨额利润。

   曾任尼克松政府和福特政府财政部长的威廉·西蒙(William Simon),在1982年用100万美元的本钱和8000万美元的借款购买了吉布森贺卡公司(Gibson Greeting Cards)。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股票市场开始总体回暖,他将公司以2.9亿美元的市值重新上市。泰德·福斯特曼公司(Ted Forstmann‘s firm)用同样的手法收购了胡椒博士(Dr.Pepper),获利更加丰厚。这种操作简单而利润丰厚的交易导致了一场大泡沫,而迈克尔·米尔肯和他的朋友们的造假行为,使得这场泡沫更加持久。

   接下来,金融界被发现了一种更有趣的做法。他们其实根本不需要费尽心思地去完成购买公司、经营公司、卖掉公司的整个流程,所需要的仅仅是向公司的管理者们发出敌意收购的威胁。被敌意收购吓坏了的管理者和董事会便会支付给对方大量的补偿金,从而避免被收购的厄运。接下来公司的管理者们发明了“绿票讹诈”(greenmail)。[1]一些像T.布尼·皮肯斯(T.Boone Pickens)、罗纳德·皮尔曼(Ronald Perelman)、卡尔·伊坎(Carl Icahn)这样的人通过专门的公司向面临恶意收购的公司高层提供资金,以进行绿票讹诈的交易,后来迈克尔·米尔肯和德崇证券也开始用发行垃圾债券得来的钱大规模地从事这项业务。

   一些腐败透顶的储贷协会以及一些投机商,通过在敌意收购战场上下注赌博来赚钱,而米尔肯和他的垃圾债券则为这帮人提供资金。显然,如果你确凿无疑地知道接下来将发生什么,那么你将更容易在游戏中赚到钱,这便导致内幕交易开始广为流行。一些像伊凡·博斯基(Ivan Boesky)这样的人便建立了巨大的信息网络,通过向内部人行贿来获取内幕消息。获得消息后,博斯基便通过米尔肯来筹集资金,提前购进相应的股票,一旦收购工作启动或者尘埃落定,便再卖出这些股票。博斯基通过这种方式发了大财,但最终在1986年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联邦检察官们起诉。他为自己的罪行辩护,还揭发了米尔肯和其他一些人,最后被判处3年的有期徒刑。

   由垃圾债券支撑起来的第一股杠杆收购浪潮基本上对经济是有益的。但是不久后,伴随着宏观经济从第二次石油危机中的逐渐恢复,这些杠杆收购交易开始疯狂地推高股价。杠杆收购变得格外赚钱,从而引致了新一轮的收购浪潮,后者又再次将股价推向新的高点。接下来出现的绿色邮件以及针对敌意收购的投机客们,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经济学家们创造的理性、有效的世界里,一旦股价到达一定的高度,收购行为便会逐渐减少。但真实世界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垃圾债券同时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上制造了大泡沫,从而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泡沫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期,这段时间被称为“贪婪年代”(the Decade of Greed)。歇斯底里的狂欢结束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市场的迅速崩塌。米尔肯试图维持住泡沫,他一方面通过保密协议来稳住股价,另一方面鼓励他人进行自我交易。他建议客户们为自己公司的退休计划账户购买垃圾债券,或者将发行垃圾债券融得的资金用来购买其他的垃圾债券,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米尔肯被起诉的罪行超过90项,通过辩护而最终认罪6项,最后他被判决10年监禁,罚款6亿美元,以及终身禁入证券行业。缴纳罚金之后的米尔肯依然是一位亿万富翁,而且他在两年后就出狱了。他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而创建了一系列基金,其中一项基金现在已经成为亲商的学院派经济学家(pro-business academic economists)的主要资金来源。5

   20世纪80年代的这场由垃圾债券、杠杆收购、绿色邮件、投机客掀起的收购狂潮促进了华尔街的质变。华尔街开始由一个传统保守的地方,转变成一个充斥着可卡因、金钱、犯罪的夜总会。也正是这个地方,在21世纪的最初10年,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场巨大灾难。杠杆收购浪潮将投资银行的传统文化破坏殆尽。杠杆收购以及与之相关的交易,对资金的需求量极大,完成一笔收购交易所需要的资金,逐渐增长至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交易金额的增长也与投资银行注重短期、往往一次性收取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此后,投资银行开始纷纷上市,它们以筹集资金及短期获利的多少为标准来决定员工的薪酬,抛弃了原本朴素的职业操守及对客户的忠诚。

   杠杆收购兴起的同时也在结构和规模上极大地改变了华尔街的薪酬体系。操刀杠杆收购的银行家们开始按照交易额度的一定比例提成,他们的报酬与收购交易的长期表现毫不相干。华尔街上员工们的薪酬,各律师事务所、审计机构、咨询公司员工的报酬,都急速飙升,这一点与那些中饱私囊,导致公司被收购的企业高管们并无二致(迈克尔·米尔肯连续好几年都有每年5亿美元的进项)。就是从这时开始,美国社会的财富分配开始向金融行业倾斜,直至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见的金融行业极度富有的怪象。

[1]绿票讹诈又称溢价回购,指的是单个(或一组)投资者大规模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其目的是迫使目标公司进行溢价收购。对目标公司而言,其管理层为防止被收购,会以较高的溢价进行回购,以避免自己公司被敌意收购。该词中的green是美元的俚称,mail则源自blackmail(讹诈函)。——译者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098.html

更多阅读

试婚是什么意思,婚前试婚好吗(2) 婚前试婚辛晴

试婚是什么意思,婚前试婚好吗婚前试婚好吗其实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什么所谓的试婚不试婚的问题。婚前社会现象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严格和绝对,你甚至可以把它理解为在大学当中就有很多这种同居现象也是等试婚。两个人在

声明:《监守自盗是什么意思 《监守自盗》 第2章 打开潘多拉魔盒:去监管化时代(1980~200》为网友釋瓬洎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