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诚信体系不健全、网络安全环境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暴露出了第三方支付这个新兴行业的软肋,但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网上交易盛行、手机3G用户体验逐步完善,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趋势,让这个行业充满机遇和吸引力。
依附型VS独立型
综观国内电子支付市场,深创投北京公司总经理刘纲认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成长潜力首先源于商业模式,即买卖双方在支付时存在信用不对称问题,使用第三方支付能解决这一诚信问题。如阿里巴巴、淘宝网和支付宝的关系,但与此同时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第三方支付不能作为互联网上一个单独存在力量,它需要与大规模的交易量相绑定,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正在悄悄兴起的手机第三方支付也是如此,刘纲说,除了首要的技术要过硬之外,与网络运营商绑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此外,大流量的业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根据ChinaVenture的统计,截至2009年6月,电子支付行业共发生投资案例22起,涉及投资金额2.01亿美元,而发生在2007年以后的案例仅有一起。刘纲表示,目前互联网市场已经较难再形成一个独立运作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这是近一两年来投资案例逐步减少的原因之一。
第三方支付业务一直分为依附电子商务平台和独立运作的两大阵营。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依附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第三方支付发展很快。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08年,综合性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宝和财付通以50.7%和19.3%的市场份额领军行业,交易规模分别达到1392亿元和530亿元。它们两者背后的母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对第三方支付细节与银行业务的了解加深,一些独立运作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寻找到了生存的空间。较之综合性平台,他们的优势在于对行业的专业性理解。比如涉足航空、游戏、通信、教育、婚庆、装修等不同生活领域,并能针对行业创新产品服务。“这就好比是综合班与专业特长班,两者各有侧重点,既需要深度,也需要广度。”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市场规范后的机遇
在第三方支付日渐壮大的同时,潜在的沉淀资金、洗钱、套现、冲击实体货币体系等金融风险也引起了各方关注。业内人士告诉CBN,行业里有不少的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以一定比例扣点做套现的生意。“这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而且收益来得也快,但直接损害的是银行的利益。”上述人士说。
显然,互联网诚信体系不健全、网络安全环境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暴露出了这个新兴行业的软肋,一系列的信号预示着对行业的规范化整合被摆上议事日程。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也在其提交的《关于加强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虚拟货币监管》的提案中,建议加强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
在这之后的4月16日,央行2009年第7号公告明确要求,今后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须在2009年7月31日之前按要求进行登记。根据此次公告的规定,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等也在支付清算业务范围之内,这意味着,支付宝、腾讯Q币、快钱、易宝、环讯等网民常用的第三方支付都需要按照央行的规定进行登记备案。
事实上,早在2005年,央行就曾发布过《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据参与意见稿讨论的快钱CEO关国光表示,从企业端来看,上述管理办法是对电子支付业务界限的明确。
“目前,行业的创新能力远未开掘,明确界限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业内来,催生新一轮的行业增长。”持双手赞同的财付通市场部负责人也告诉CBN记者,这是一个利好的开始,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规范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他看来,目前,各支付厂商共同开发新兴市场,分别侧重不同行业深入普及,这些都有利于整个支付行业发展。“规范整合后,市场将呈现多元化发展。在整体市场上将出现一些实力相对领先的厂商占据主要市场,而在细分市场上仍然有很多厂商会在各自领域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