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行为法则 《成熟法则》2四、行为“雷区”(2)



有一位经理为了开创自己的事业,经过大量错误与失败,后来终于把他制造的商品推销出去而成功,从此事业顺利,不断发展。他把本身的秘密及信念写成一本书,给员工们阅读,其中有一句话:“在众人面前宣布目标。”即使别人讥讽你只是吹牛或光说不练,也无所谓,但一定要公开出来。如此一来,你只能进不能退,而且自己也会更坚定地使计划实行。因为,你为了不落人笑柄,不得不全力以赴,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不可思议地达到目标。

这种情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可以说是达到目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精神生活上的目标,只是在自己的心中下定决心,要改变哪些部分,或要达到哪些目标,很可能在达到目标之前,因意志力的薄弱,而修订计划。而“宣布”出自己心中的目标,就

不会轻易地修改,与目标始终保持紧密的关系。心理学将此称为“宣布与想法的效果”,不仅可应用到自己身上,也是改变他人的有效手段。我们根据心理学家罗森索尔的某种实验,他请学校的老师在每班选出5位学生,在其他学生面前宣布,这5位学生的成绩会不断进步,老师本身也尽量如此相信。结果,果然如老师的预言,那5位学生有很显著的进步。

罗森索尔借用希腊神话中塞普路斯王雕刻美女像,后来因对她的爱,使其真正变成人的故事,将此实验现象称为皮美良效果。

反过来说,如对方对我们怀有敌意,故意在别人面前“宣布”自己将有所改变,而使自己就像皮美良一样如别人的期望而行动,如此一来,就容易使自己陷入被人操纵的危险。

而如果你掌握了这一点心理技巧,则可以改善局面。

|www.aihuau.com|10

 职业生涯行为法则 《成熟法则》2四、行为“雷区”(2)
在初次见面时,如果你希望对方是个有决断力的人,那么不管他是不是这种人,你都可以给他冠上“你是个做事很有决断力的人”,对方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便不得不按照你为他贴上的标志去行动,也就是说,他会受到这个标志的约束。

“要一个人有优点,就让这个人去担负这项优点。”这是英国名首相丘吉尔所说的。最了解这项心理机制的,便是设法使嫌疑犯认罪的刑警,例如:“你本来不是个会杀人的坏人,你的邻居也都说你很孝顺,但是你这样闷声不响,最伤心的还是你的母亲,你是要做个孝顺的儿子,还是让母亲伤心?……”这番话给这位犯人冠上“孝顺”的标志,他也就会采取“孝子”的行动了。

6.逃避于无关的事物中

每当多湖辉批改考卷时,总是有一两位学生在答案的开头这样写:“对于这个问题,我研究不够,不过,我对于《自我规定与自卑感》这个主题,则了解得颇为透彻……”然后接下来是一连串牛头不对马嘴与主题完全无关的答案。多湖辉进而谈到某一著名数学家,他在学生时代的一次考试时曾这样说:“这种无聊的题目,我根本不想回答。”对于自己关心的部分,则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篇,结果他的能力被肯定。我们并不否认,在这种答非所问的答案中,的确有些独到的见解,可是毕竟还是错误的答案。他有一位朋友在大学中任教,认为只要有答案,至少给10分作为辛苦的代价,像这种所谓的“温情主义”者并不少。

暂且不论如此做对分数会有什么影响,我们从心理学来分析这类学生的态度,能挖出更深一层的意义。

他们大都有一种心理,以为反正我尽力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可以自我满足,至于分数方面并不十分计较;换句话说,人为地避免面临困难的状况,将意识集中于完全无关的方向,以减轻因问题产生的不安。诸如此类的例子,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

例如,有些上班族,为了逃避家庭问题,经常把自己埋首于工作中;也有些快到退休年龄的人,对退休后的生活感到不安,反而对工作更认真、更热衷。除此之外,有些考试失败,或因失恋而痛苦的人,会突然对运动或其他嗜好很有兴趣。其实,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逃避目前所遭遇的痛苦与伤心。

利用这种暂时性的逃避,可得到代价性的满足,但这是蒙骗自己的手段。这种手段在正面的意义上来说,能发泄并改变情绪,这种欺骗的技巧,是烦恼多、“心病”多的现代人所应积极学会的技巧,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7.接触次数比接触时间更决定人际关系

假设你要接近一位小姐,并让她接纳你,给你一小时时间,至于如何分配这一小时可完全由自己决定,你会如何使用这段时间?时间的分配对结果是否有影响?我们假定有A、B两个竞争者,A将一小时分成4次,一次与她见面15分钟;而B则集中使用一小时,即仅见面一次。在此有一先决条件,他们两人追求方法与说法都一样,那么,你认为A与B两人,哪个更能获得那位小姐的好感?

当然A采取分散法还必须考虑到分散间隔的问题,但据一般的情形来说,A的分散法比B的集中法成功率较高。这些学习理论中,学习较多熟悉的内容时,反复间隔较短的集中法,不如反复间隔较长的分散法的熟习度高。因为持续地学习,容易使学习者厌恶与感觉迟钝,失去每次接触时的新鲜感;相对地,分散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做适当休息,所以每次接触都觉得很新鲜。虽然,学习理论与人际关系的构造不尽相同,但从厌恶、感觉的迟钝、接触的新鲜感等方面来看,无论对象是人或物,结果都大致相同。

总之,无论对象是人或物,接触次数较多者,比连续接触者习惯与亲密程度要高。比方说,本来不怎么喜欢古典音乐的人,若是让他慢慢地接触,自然会产生亲密感而喜欢上它;但如一开始就连续一小时,甚至两小时地让他听,就会令人感到厌倦,使得原本就不喜欢的态度更加恶化。

有一位先生经常谈起他的“10元说服女人的方法”。他说,每天在同一时间打一通电话给对方,如此重复10次之后,可使最初对你抱有敌意的女性,从此改变态度。其实他的成功秘诀,并不是一次打10元的集中法,而是重复10次的分散法。

8.人在被迫的情况下,精神或肉体都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能力一位作家曾写过这样的体验:当他情绪陷入低潮而无法下笔时,或是接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毫无干劲去完成时,就将自己身边所有的钱都花光,使自己处于困窘中。直到截稿日的前几天,他面临着写与不写的抉择,如果还是不能完成,那么,生活就会陷入危机状态。此时的他,会突然产生一股力量,发挥难以想象的集中力,出现惊人的灵感。而且,在此情况下的成果,可能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

姑且不论是否能达到他所说的境界,相信谁都有一两次类似的经验。其实,每一个人若被逼到危险的状态下,会不可思议地做到。平时无法发挥出来的能力,也就是接近死亡的境地时,可以发挥出科学所无法解释的超能力,如耐力、直觉力等。在此,我们并非对所谓的念力与感应力作全面的肯定,不过,让自己拥有平时以为是超能力的能力,并非不可能之事。

的确,我们应明确认识此点,即使处于极端的困境,也不应自暴自弃或轻易放弃,只要凡事尽力而为,相信最初以为无法克服的困难,都可一一解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2366.html

更多阅读

《三国演义》人物读音、出现回数、基本情况大全 新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人物读音、出现回数、基本情况大全A阿会喃nán:八十七回,孟获管下第三洞洞主,蜀军南征被张翼所擒,释后为获所杀。B鲍信:三回,初为济北相。剿青州黄巾军,被害。鲍忠:五回,鲍信之弟。为华雄斩。鲍隆: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猎户出身,为

声明:《职业生涯行为法则 《成熟法则》2四、行为“雷区”(2)》为网友踏踏实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