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在不断创新的境界“絜矩”
面对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业界受到的一个有益启示是,历经一次次的观念更新之后,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基本面,解决起先最基本的问题。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对于什么是管理的描述,无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怎样扑朔迷离,其实就是数千年前儒家所说的“絜矩”。当我们明白了“絜矩”的内涵时,也就不能不承认,管理的确应当始终坚持“絜矩之道”。“絜矩之道”出自被尊为五经之一的《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在阐述“经”的时候提到的概念。曾子在《大学》里是在讨论治国平天下的纲领,与夺取政权相比较,显然是在谈管理。如何进行管理呢?曾子给出的答案是:“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后;所恶於后,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矩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协同好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合乎制度的要求,就是管理的真谛。从字面上理解,“絜”字在中国上古的文字学中含有中心平衡点的内涵,指的是一种度量;“矩”是古人在测量中画方形的用具,可引申为法度。管就是“絜”,协同;理就是“矩”,规范;因而管理就是“絜矩”。曾子的学生有一个叫子思的把“絜矩之道”衍化为“中庸之道”,因为“絜”字有天平“杠杆”的意思,不偏不斜方得中正平衡,可用一个中字来表示。但是,“絜”字除了有中正之意,更有命中、射中的前瞻性质,即“发而皆中节”;除了有“协”的意思,还有带领、提升的内涵,比如提挈、挈带、挈眷、扶老挈幼、提纲挈领等等。而“中庸之道”却把这一点有意无意地掩盖住了。《中庸》里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尽管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不偏”的是什么,“不易”的又是什么,但是这种“观念更新”很容易产生否认变革的误区。为了消除这种误区,避免将中庸庸俗化,我们不妨回到它的源头“絜矩之道”上来,以不断提高创新的境界。
应当承认,“絜矩之道”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絜矩”包含规范、规矩、正规、模范、示范等含义;但是与中庸之道相比较,“絜矩之道”是一种动态的尺度。它是离开原来的平衡态之后,重新走向和谐的目标,是既定目标的实现(即命中、射中)。在原来的平衡态与既定目标之间,是一个创新、变革的过程,反映了管理系统的自组织性。正是因为远离平衡态,在创新过程中,才需要管理者通过协调艺术,利用各种资源,使整个组织成功达成目标,在创新境界“中矩”。当然,“中矩”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进行“平衡态——创新——新的平衡态——再创新”周而复始的运动。显然,每完成一个阶段的“中矩”任务,管理体系就进行了一次更新,从而使组织充满活力。如此说来,在不断创新的境界中“絜矩”,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www.aihuau.com|6首先,坚持“絜矩之道”的管理依托的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创新中强调的是自组织性。在原来的平衡态与既定目标的实现之间,是有距离的,管理体系必须有相当程度地开放,否则就不存在“发而皆中节”的问题。儒家历来主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要鼓励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敢为人先。正因为如此,“慎独”问题的提出才具有针对性。“慎独”固然需要修身养性,但那绝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克服“一放就乱”的惯性。“慎独”不是不要“放”,而是为了更好的“放”。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而在管理体系开放的过程中,难免要打破家庭单位的界限。所以“絜矩之道”主张“老老”、“长长”,即把别家的老人当作自己的老人看待,把别族的长辈当作本族的长辈对待,以有利于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体现出管理体系的自组织性。其次,坚持“絜矩之道”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在创新中以诚性做保证。创新需要承担风险,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区分创新必须付出的代价与以创新为名的败德行为,必须坚持“絜矩之道”。“絜矩之道”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知所止”而不是背信弃义地投机。“知止”就是知道目标所在,“知所止”就是指一个新的至善境界。在新的至善境界里,管理体系和管理者本人都能重新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完成市场分工新定位的同时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孔子在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话后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这当然指的是人的诚性,是社会角色的精神归宿。再次,坚持“絜矩之道”是为了保持和谐,在创新中避免折腾。坚持“絜矩之道”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额外的负担,反而能够减少盲目性,更好地利用创新资源。因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要走差异化的道路,好钢用在刀刃上,更有利于在创新中取得成果,从而完成和而不同的质的飞跃。“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离开了“絜矩之道”,往往欲速则不达,即使主观上不折腾客观上也会走弯路,即使在当期能够取得一定的业绩也难以持续发展。按照“絜矩之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企业内部相关主体各尽其份,生生不息,也就取得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基于创新的要求,我们完全可以说,管理就是絜矩。这并非故弄玄虚,鉴于管理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权利,以至于形成了“只要由我管我就有理”的特权,就有必要正本清源,减少其间的不确定性。强调管理就是絜矩,有利于突出管理的自律和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特点。虽然不必在字眼上一定要用絜矩取代管理,但是在管理中倡导“絜矩之道”则是必要的,至少有助于避免管理的异化和歧义
更多阅读
参公管理单位在改革中的出路 参公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在分类推进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中央就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做了全国性的整体部署,对阶段性和总体性目标进行明确。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
腾讯研究院:模仿到创新的转换器
1000亿美元,在刚刚过去的9月16日,腾讯成为了中国首家市值过千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再加上入股搜狗,一时风光无两。尽管曾经被冠以“山寨王”的称号,但腾讯的创新能力同样不容忽视,其中腾讯研究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07
SAP:培养持续创新的习惯
芮祥麟在德国企业工作了二十多年,长期往来于中德,有感于中国年轻人身上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蓬勃的干劲,但相较德国人而言,又明显感到他们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这与教育体制有关,也与传统文化有关——中国文化讲究敬老尊贤,不善挑战权威,“
中国平安:专注与创新的公益实践
近年来,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CSR)。但是,大多中国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仍旧停留在捐款、资助这样的层面。它们往往缺乏职责明确的CSR部门和系统的CSR管理体系,常常以为举办一场明星公益活动,就是践行企业社会责
境界管理:慈善家与贤者的境界修炼
商业革命与慈善家 慈,我国《辞海》的解释为:本指父母的爱,引申为凡怜爱之称。尽管国内辞书均无“慈善”二字,更无“慈善家”之概念,实际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导慈善的国家,慈善思想和理念源远流长,可以见诸先秦诸子百家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