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规范第一条 《女人的幸福女人定》第一条我有权自恋(2)



即使在职场上,能力或绩效早已不是唯一的焦点。有一条明确的不成文规则:谁想要有升职的机会,就必须保持苗条的身材并且保持精力充沛。顺其自然意味着缺乏原则。以往的人们用散步来放松自己,而现在至少要跑半程马拉松才行。还记得在职场激进分子中曾经流传的一句口号吗:“唯有最强者才能闯得进花园。”

  在世界女性经理人大会的成功事迹介绍中,主题总是围绕着夏威夷的铁人三项,至少也是纽约的马拉松长跑。我亲眼见过最荒唐的一次幻灯片放映活动——可谓世界上最艰苦的比赛,即在50℃的酷暑下参赛者骑自行车横穿澳大利亚。在场的400名观众甚至可以“欣赏”到照片中报告人被磨破的臀部皮肤,这只是为了证明:要成功就必须舍得折磨自己。果真如此?!

 四条规范第一条 《女人的幸福女人定》第一条我有权自恋(2)
  你是不是觉得我很窝火?没错,我很窝火!

  我很反感一些演讲者声称要想成功就必须每周至少慢跑三次。请不要误会,我佩服那些每周慢跑三次或者去游泳、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以及去跳舞的人……我只是拒绝由此引出这样的一般性结论:要想幸福和成功只能这么做!

  我很反感那些女性杂志,她们雇用的模特从不穿38码以上的衣服。即便如此,杂志编辑还会把这些封面照在电脑里修得再瘦一点。实话实说:我不认为苗条女郎就应该骨瘦如柴像病了一样,但是,我也不认为女性为了幸福就一定要肥胖。我只是觉得大家应该接受身材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此外,我同样认为女性的双腿在穿上高跟鞋后惊人的美丽,但在熬过了一整天的训练日之后我还是决定踩在一双舒适平坦的鞋子里)。

  我反感那些女性新生代的领军人物,她们在就如何实现自我开完一天的讨论会后,晚餐却只谈减肥食谱。我的上帝,我自己试过多少种减肥食谱啊(就此我都能写本书了),但这似乎不应该是这些拥有雄心壮志的职业女性彼此谈论的唯一话题吧!

|www.aihuau.com|36

  我还反感一本为“熟女”而作的新杂志,内容只跟一件事情相关,即“我如何做才能适应规则”,还附带眼部去皱的最佳小贴士。尽管此时你终于发现这些杂志女郎看上去也都年过40了,可是杂志内容还是围绕着如何塑造曲线展开的。这让我很恼火。虽然我理解所有女性都想让她们下垂的眼皮平滑无皱,但这事儿绝非必需!

但是,如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赞赏的新契机。比如2006年秋的意大利时装秀第一次把拥有“正常体重”的模特送上T台走猫步,原因是近60%的买家身型都超过40码或42码。最近法兰克福周刊也报道了一条令人兴奋的消息:他们通过最新的问卷调查发现,86%的德国男性对像玛丽莲8226;梦露这样的丰满女人(她穿42码)情有独钟而冷落了芦柴棒形,但女性对丰满的中意度只有77%。

  同样地,我也希望自己魅力四射,希望自己美貌动人,希望自己穿着时髦,尽管我162米的小个头却要穿48码的衣服(现在没那么恐怖了),但我知道我仍站在为自主而战的硝烟漫漫之中。不久前我去美国参加一次大规模的培训师大会,休息日那天去了一家著名的大型购物中心,我仿佛掉进了天堂一般:在梅西百货(Macy’s)——一家大型商店的女装部,我发现有我尺码大小的时装,而且它们不是被羞辱般地堆在黑暗的墙角,而是占据了整整半层楼,名牌林立,从Tommy Hilfiger到Lacoste,全都有大小号之分(这里的大号不是42码,和德国大不相同),看不到沉闷的颜色、傻乎乎的泰迪熊图案和难看的无腰身大衣。大码时装和其他尺码的时装价格相同,绝不会把价格标得让人吐血。我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时尚世界,并拖回了好几大袋漂亮而又舒适合体的衣服。这就是一次救赎式的体验。

大家都认为我自信、乐观、幽默。没错,现在的我的确如此。但作为一个超重的女人,我还是受尽了各种委屈!我下了好一番工夫,才没有被那些公开或隐蔽的人身攻击所击倒:从舞蹈课到女性杂志上的指导建议再到征友广告里的表达和措辞——“寻找苗条、有女人味的女性”。这半生,我还要花费多少精力才能抵制这样的干扰,排斥所谓的缺陷来勇敢地爱自己?

  我知道,许多“另类”的女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丽莎,35岁,上帝赐予了她181米的个头。一次突发的脊柱弯曲损伤带来了持续的疼痛,使她被迫接受了自己的身高。幼时的丽莎总是将脑袋和肩膀害羞地缩起,因为自小就被家长灌输“大个女人没人要”的观念,长大后进修商务课程时又被告知“大个女人让老板害怕”(即时小练习:先将你的头和肩膀缩起,感受一下这是什么样的滋味,想一想这样的人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多年来,丽莎一直觉得自己像个到处乱跑、找不着北的大问号,自信心≈零。直到有一天,疾病突袭,迫使她从根本上改变了想法。一位善解人意的护工坚持不懈地帮助她,让她学会挺直自己181米的身板来走路,同时建议她接受谈话疗法,随着身体直立起来的还有她的灵魂。她终于接受了自己的身高,不再刻意贬低自己。她必须而且能够接受这一点:这辈子她不可能成为“娇小玲珑的姑娘”(如她那迷人可爱的妹妹一样)。自那以后,她有了完全不同的心态,为人处世都散发着动人光彩,而最棒的是:她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对待——人们更加尊重她了。

还有里塔,38岁,是她所在的部门中唯一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尽管她的业绩跟其他同事一样好,她却一直为要不要上大学而烦恼。和同事们在一起,她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人问她,是否别的同事瞧不起她,还是老板歧视她,她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并非如此,因为所有人都毫无保留地接纳她。最终我们发现:是强烈的自我怀疑让她不得安宁,她不为自己取得的非凡成就而自豪、更不为自己而骄傲,只是埋头去找汤里的那根头发德国俗语“in der Suppe nach dem Haar suchen”,直译为“在汤里找头发”,意思近似于“鸡蛋里挑骨头”或者“吹毛求疵”。(译者注)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2656.html

更多阅读

爱的故事·读《教育的乐趣来自孩子》 看孩子的乐趣

——读杨聪《教育的乐趣来自孩子》一书有感去年曾读了杨聪老师所著的《好老师可以这样做》和《教育即唤醒》两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最近又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教育的乐趣来自孩子》,让我再次感受杨聪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读

《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学反思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很可爱,但又令人啼笑皆非。在教《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时候,前面的两句“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歌词学生很快就学会唱,但到了第三句“我叫×××(× ×)我叫×××(× ×)”时,学生就有点云里雾里了:起先,我直接让学生念×× ×(××)的

声明:《四条规范第一条 《女人的幸福女人定》第一条我有权自恋(2)》为网友呆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