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这些事儿 《中国这些事儿》第九章教育教育还是教育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一个国家的贫富与强弱,已经不能再和人口数量简单地画上等号,中国的人口素质亟待提高。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奈斯比特夫妇看来,影响中国未来走向、推动中国持续崛起的最关键因素是教育,是人才。奈斯比特先生认为,中国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全球地位并不匹配;对中国未来的文化崛起也会是一个巨大的障碍。而从世界历史来看,教育对一国崛起的重要性也被屡屡证实:德国的崛起,一个公认的原因是德意志对教育的极其重视。那位战胜了法国并俘虏了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毫不掩饰地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日本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作为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国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为日本的崛起提供了最重要的智力基础;美英各国亦是如此。教育改革,这个看似老生常谈、妇孺皆知的课题,在中国崛起加速的背景下,变得更加急迫,重要性无疑更加凸显。

嘉宾约翰8226;奈斯比特未来学家,《大趋势》、《中国大趋势》作者。:现在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个人的创造性成为构成领袖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培训和教育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那些拥有人才的国家,让人才全面发展的国家,会拥有世界,会起主导作用,实际上这也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www.aihuau.com|11

但中国需要教育改革。中国教育体系是比较僵化的,就是你上学的时候,你要经过考试,所有上学的这些想法都是为了应试。

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现在中国的老师还在教过去的东西,而不是思考现在和展望未来,所以中国现在有机会可以成为领先国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着眼于未来,因为其他国家还是停留在过去。

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竞争不可避免,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会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作为推动进步的个人将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归根结底,未来的竞争将会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国教育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其人才质量的高低。因此,各国开始推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目的就是培养出21世纪的新型人才。正如奈斯比特所言,创新因素将会是未来国际经济新的牵引动力,在这样的假设下,创新型人才将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共同方向。

嘉宾多丽丝8226;奈斯比特约翰8226;奈斯比特的妻子。:那些最才华横溢的人,最具有创新性的人肯定不会是那种人云亦云的人。所以你一定要让这种孩子能够因材施教,然后让他们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有自己的思维。

多年以来,中国推行教育改革的步伐一直不曾停止,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

嘉宾约翰8226;奈斯比特:中国现在来讲,更多的是强调和谐一致,这样培养人才的个性比较困难。

因为你现在要培养他们的个性化,但中国整个的文化更强调的是集体主义。这就是一个矛盾,怎么样在这种和谐集体的情况下打造个性化的创造性,是一个非常大的矛盾。

嘉宾多丽丝8226;奈斯比特:但是我觉得中国是足够聪明的,可以在全球的教育改革当中起主体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你不可能一下子就会改变老一代人的想法,改变老师的教学理念。

人们更关注,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嘉宾多丽丝8226;奈斯比特:最才华横溢的人绝对不会是人云亦云的人。所以你得允许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思维,我觉得这对中国来讲是非常大的问题。

嘉宾约翰8226;奈斯比特:中国整个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这是个大问题,对我来说真正的教育目的,是找到学习的方法。中国还是任重而道远的,但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不管到哪,人们都在探讨教育的改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

做好教育,需要合适的教育机构。在高校教育中,香港高校的异军突起,也能给我们带来些许启示。

 英国这些事儿 《中国这些事儿》第九章教育教育还是教育
从2003年开始,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逐渐受到高分学子,尤其是高考状元的青睐。香港高校凭借优良的教学环境,国际化的教学团队,以及丰厚的奖学金横冲杀出,和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争抢优质生源。

内地学子就读香港高校,首先面对的就是港校在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与内地的学分制不同,港校采用的是灵活的学分机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到更为广博的知识,并且加强自学的能力。

同时,香港高校的课程设置也相当灵活。香港采用的是英国的教学体制,平时的课很少,但是课下要做很多的准备。一周可能只有几节课,但课下要大量地阅读,不然上课老师讲什么就完全听不懂。除了一般性的讲授课外,香港高校的课堂还会安排专门的讨论课。这种讨论课常由助教主持,采用小班模式,一般只有10名左右的学生参加。在每堂课结束时,助教会布置下一堂课的主题,列出要看的书目。在下一堂课,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提问学生,来判断每名学生是否认真地完成了任务。而如果学生没看过那些书,就根本没法参与到那些讨论当中。

因此,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开放视野的教育导向,为香港高校赢得了世界的认同。

嘉宾黄依倩香港大学中国区总监。:香港高校的国际化,最重要的是文化氛围,一个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像香港中文大学是双语教学,其他七所香港高校都是全英文教学。英文是一个沟通的渠道,因为要把不同文化的人都放在一起,必须要有一种共同的语言,现在英文还是比较通用的一种语言。

香港大学从建立之初就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现在更是吸引了全球的优秀人才。在师资上,港大实行国际化招聘,任教的老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并取得了博士学位,而其中50%是外籍教师。港大的学生则来自50多个国家,每年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通过“香港大学世界联系网”计划,以交换生身份前往世界各地超过80个以上学府,进行最少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其中包括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柏克莱分校及麻省理工学院等。同时,港大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学分互认制度,与全球300多所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教研合作。

港校的国际化无疑是内地学生选择港校的理由之一。而香港大学独特的全人教育理念,是吸引内地学生的又一大原因。

全人教育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帮助学生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其中,以“通识”为目的的灵活学分制,规定基础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得超过70%,鼓励学生按兴趣选择选修课程,包括与社会名流面对面交流等,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多种机会,培养他们高于书本的见识。港大全人教育另一大特点是独特的宿舍文化。港大的学生宿舍叫做舍堂。舍堂是一种学生团体,具有决定是否接收学生入住宿舍的权利。舍堂教育首先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来自全球各国的学生交流共处,成为港大学生的必修课。

香港的高校都是“宽进严出”,对于不合格的学生,他们会劝退。对于毕业生,会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尤其是技能方面的培训,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近几年,香港大学在香港地区雇主对学生的评价调查中,一直是满意度最高的,这也提升了内地学生对于港大的信心。

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到香港高校读书毕业后是否能找到工作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目前,香港高校的内地毕业生出路呈多元化趋势。约半数学生会选择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如香港城市大学总结过去几年的数据,46%的内地毕业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博,约51%的毕业生留港工作,3%返回内地。而香港浸会大学2007年的内地毕业生出路为:152%到海外升学,174%在内地就业,326%在香港升学,348%在香港就业。

嘉宾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实际上大学里面两个教育应该是一种结合,越是精英教育的学校,越是非功利化。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可以让你今后适合更多的岗位,这就是一个跨专业就业。现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还有一个指标,有多少学生是专业对口的就业,就是认为专业越对口,教育资源越是得到充分的利用,但这是错误的。真正的大学越来越多的是宽口进,包括像耶鲁大学,学生进学校的时候都不分专业,还有很多学校一到三年级都不分专业,到了大学四年级才分。

嘉宾黄依倩:我觉得香港大学的毕业生有比较强的优势,就是学生思想比较开放,觉得做什么行业都可以,所以他们比较早地就可以定出自己的一些兴趣,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我觉得是以兴趣为导向来鼓励学生,这是他们比较成功的一点。

成立于1911年的香港大学是香港本土历史最悠久的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成立于1956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除此以外,香港其他高校均成立于20世纪末期。但“年轻”并不能阻止香港高校迅猛发展的势头,它们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招揽了世界一流师资力量、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优秀学生。在港大2004~2005年度的官方资料中,在1万多名在校生里,有超过1000名的非本地学生来自世界上3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高校在科研成果、学生就业等各项硬指标上都占领了各类名校排行榜的一席之地,并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学术活动中心之一,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学术互动紧密。国际权威教育人士曾多次用“奇迹”来评价香港高校的迅速崛起,而众多文化学者也表示,香港高校的高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香港文化的复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港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

嘉宾熊丙奇:成就一个大学肯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归结起来有几个方面,第一,香港这个地区重视教育。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比较大的,香港要聘请一流的师资,肯定是要用国际视野来选择优秀人才,而如果没有一个很高的薪资待遇,很难聘请到非常优秀的师资。据我了解香港有些学校的薪资并不比美国的学校低,这个确实要有经费支撑,否则学校的发展肯定会受到一定的阻碍。第二,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可以保证这个学校的良性发展。很多教育措施、教育理念,在不良的制度下可能会扭曲。还有就是导师制,内地的研究生导师制一直都做不到,一个导师带100多个学生,而在香港地区本科阶段就已经做得非常好。真正的大学里面对学生最有帮助的,就是与老师的交流,香港高校里这样的交流基本是一周有一次;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那基本上这个大学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工厂、一个学店了。

香港的高校从2003年开始在内地放开招生,现在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内地学生赴港就读,也经过了一个从盲目地崇拜到理性回归的过程。不管如何,港校所带来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理念的良性竞争,都是我们这个前进的社会所必须的。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的这句话道出了人才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的国际竞争为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的标准下,中国能否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领域的改革,培养出更加适合未来社会竞争的人才,成为决定其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背负着国家希望的中国教育能否在新时期完美转型,还有待时间的论证,唯一确定的似乎只是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2694.html

更多阅读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

转电子书:《呼兰河传》第六章

《呼兰河传》第六章一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家里买了落花生、冻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骂的:“他妈的……王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 骆驼祥子第十章批注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片段: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布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说老车

声明:《英国这些事儿 《中国这些事儿》第九章教育教育还是教育》为网友毕业季加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