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人工智能布局 外资巨头布局国内创新药



      一款重磅药品就可能成为市值最大的公司,国内上市公司坚守低投入的仿制药

  下一个中国首富将可能诞生在医药行业?

  创新药丰厚的回报,让众多药企纷纷巨资投入其中,趋之若鹜。近日,德国药企默克雪兰诺宣布,将和百济神州公司(以下简称“百济神州”)合作开发BeiGene-290,如果成功,百济神州最高可获1.7亿欧元(约合14.80亿元人民币)的收益。而此前的5月31日,默克雪兰诺还宣布和百济神州共同开发另一种药物,虽然双方没有公布具体金额,但有消息透露,百济神州最高可获2.33亿美元(约合14.20亿元)收益。

  百济神州并非第一家获得研发合作大单的中国创新药物研发企业。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从2009年开始,就分别和阿斯利康、强生、雀巢、礼来等签订了研发合作协议。不过秉承李嘉诚的一贯低调作风,和黄医药在金额上常常秘而不宣。

  业内人士认为,以百济神州、和黄医药、贝达药业、豪森医药等引领的创新药物研发公司正在给中国制药行业带来巨变,在这一轮资本浪潮的席卷之下,伴随着一些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崛起,将可能颠覆国内制药业的现有格局。

  创新药诱惑

  2013年美国医药市场规模超过3200亿美元,新药销售额占据药品销售额的80%。

  就此次默克雪兰诺和百济神州的药品协议而言,有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最先对百济神州表露出兴趣的并非默克雪兰诺,而是世界500强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公司。

  “但阿斯利康审批程序时间过长,不像家族企业默克雪兰诺动作灵活。”这位人士说,世界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虽然错失良机,但是接手者也非等闲之辈。

  德国默克集团是德国举足轻重的医药、化工集团,2012年销售额112亿欧元,而默克家族保留着公司70%控股权。该集团供应世界60%的液晶材料,但是旗下生物医药公司——默克雪兰诺才是其最大的分支。

  曾任职世界第一大制药企业辉瑞公司中国区主席、今年刚刚空降默克雪兰诺的中国总经理安高博解释,在决定投资中国药品研发公司上,掌控默克集团话语权的默克家族反应迅速且眼光长远:“虽然谈判从我来以前就开始了,但是能够让我来做这个决定是吸引我加入默克的原因之一。”

  一个颇让业界吃惊的地方是百济神州公司,为何一个成立刚3年的研发公司会以这么快的速度推出这么多创新化合物?通常来说,很多同行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

  对此,百济神州新药研发和药政事务副总裁龚兆龙表示,“我们豪不吝惜研发费用,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有价值的化合物,并尽快地推进临床试验。”

  成立三年来,百济神州已经耗掉了高达数亿元资金,而默克雪兰诺的投入至少可以保证这间公司以同样神奇的速度再干几年。空前压力下节奏也在加快,龚兆龙进入公司不过半年,他已经将BeiGene-283(默克雪兰诺投资的第一个药物)在澳大利亚推进到一期临床,在中国也即将迈入临床,而一般来说,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一年多时间。

  烧钱背后自然也有着巨大利益诱惑。创新药物在世界医药工业中占据着无可匹敌的地位,根据IMS的预测,2013年美国医药市场规模超过3200亿美元,在这一市场,新药处方虽然只占整个处方总量的20%,但是新药销售额却占据药品销售额的80%,由此,大型制药公司通过销售新药获取的利润惊人。

  “中国药企要想走向世界,不研发出一个全球创新性药品是根本不行的。”龚兆龙表示。而中国的新药研发一直以来却可以用悲凉来形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能被世界制药界认可的创新性药物只有青蒿素一个,除此以外其他药物很少被国外制药界提及。

  而和黄医药是药品研发领域一个更为低调的强大竞争者。借助李嘉诚的雄厚资金,和黄医药在2011年12月一鸣惊人。当时阿斯利康宣布和和黄医药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开发沃利替尼(Volitinib, HMPL-504),为此,阿斯利康向和黄医药支付2000万美元首付款项,如果开发顺利,和黄医药将可能获得高达1.2亿美元(约合7.3亿元人民币)收益。

  “今年6月,这个药在中国进入了一期临床,同时在澳大利亚也处于一期临床。”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副总裁杨青表示。

  另外,今年4月,雀巢公司和和黄医药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已获美国FDA批准的中草药物HMPL-004的三期临床试验。有媒体称,这项三期临床投入或达1.2亿美元至1.5亿美元。

  而国内的一些创新药物研发企业,比如贝达医药则在研发上走了另外一种模式——以自己的力量投入研发。自从2003年1月设立研发公司以来,依靠自己有限资金,利用近10年艰苦的努力,贝达医药完成了全球首发、国家1.1 类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的上市,第二年即实现了3.6亿元销售额。

  分期付款模式

  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支持没有固定研发收入的药物研发企业上市。

  数据显示,中国制药企业中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9家,5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13家。和这些企业相比,以研发为主打的医药公司一般规模很小,而且药品研发的周期很长,风险巨大,醉心于新药创新的研发企业未来能否有好的前途?

  “我们目前就是以最快速度推进新药上市,”龚兆龙说,“如果五六年以后,能有一款重磅药品(指全球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上市,那么我们的市值就能翻数倍,将超过国内市值最高的制药企业。”

  目前国内市值最高的制药企业是云南白药(000538.SZ),该企业2012年市值超过400亿元,今年7月市值进一步上升到700亿元。

  药研企业一夜之间成功暴富的例子并不少见, Pharmacyclics就是这样的例子。这家公司2006年买进一个处于临床前研发的治肿瘤新药 ibrutinib,2008年公司处于破产边缘,股价低到0.64美元,但今年7月美国FDA认可了这个药物的突出效果,该公司股价曾一路上升到139美元,5年翻了200多倍,市值一度超过了100亿美元。

  不过在成为医药行业的“土豪”之前,企业要想持续做研发,资金供应就成为关键问题。在长达10年的研发周期里,如果资金链断裂,技术再先进的公司也可能胎死腹中。贝达医药依靠投资方的支持坚持了8年多,直到3期临床结束,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不过,现在将研发成果分阶段卖出的方式让中国研发公司看到了希望。”龚兆龙说。这种方式是指研发化合物可以分期获得大型制药企业首付款、里程碑阶段付款以及未来成功上市后按照净销售比例的提成。

  今年10月18日,复星医药(600196.SH)发布公告称将两种化合物苯甲酸复格列汀、Pan-HER 受体抑制剂在全球除中国之外的相关知识产权和产品开发权以3.88亿欧元出让给瑞士Sellas公司。由于受让方为一家注册资金仅为20万瑞士法郎的公司,从其公告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复星医药正在走这种分期付款的路子。

  据披露,复星的两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化合物,会先收到Sellas的首付款,在双方签署协议90个工作日内,SELLAS总共向复星医药付首付款800万欧元(约合6616万元人民币),此后,随着药物成功进入不同的临床阶段,Sellas付给复星医药的费用将依次大幅飙升。

  “这种对药物研发公司分期付费的方式在国内市场能不能接受还是个问题,前途不是很明朗,资本市场也不支持,”杨青说,“在中国上市的企业需要三年里每年有营业额,保证一定的利润。”正因为如此,和黄药业、百济神州这样依靠大企业分期付款融资的研发药企选择了国外制药企业为合作对象。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没有多少购买创新药物的欲望和观念,我曾经询问过国内一家知名上市药企打算以多少钱分期介入创新药物研发,答案是10亿元的话门都没有,付出1亿元也不现实,5000万元还差不多,”龚兆龙说,“他们销售惯了仿制药。”

  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支持没有固定研发收入的药物研发企业上市,而在美国药研公司的上市则得到允许。

  对于一些研发成果业内也有不同看法。北京精诚泰和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海波认为,现在的一些1.1类新药,虽然在国内允许注册并上市,但是实际上到国外根本无法上市,有的新药实际上是政府出于形象和政治考虑批准通过的,其疗效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根本没有优势。
 巨头人工智能布局 外资巨头布局国内创新药

  在武海波看来,国内药企真正能走出国门的创新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疗效的非劣性,即必须疗效≥国外竞争药品,第二是成本的优势,即必须制造成本≤国外竞争药品,“医疗市场就像奥运会的一些比赛,只比规定动作,那就是看疗效是否真的有所提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305.html

更多阅读

外资企业 国内上市 外资家电品牌国内受阻的背后

     自主品牌还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世贸组织的寒流接踵而至。国际知名品牌的纷至沓来,让还沉溺于改革春风中的自主品牌如梦初醒,感到了一缕缕寒意。  一方面,国内品牌被迫结束了闭门造车和井底之蛙的年代,开始与时俱进,迎接经济

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创投业洗牌下达晨的投资之路

     10月30日,这一日既是创业板上市三周年的纪念日,又是达晨创投西北分公司在西安高新区开业典礼日。  在眼下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创投业正在经历着惨烈的洗牌,对于达晨创投来说,行业的洗牌未必是件坏事,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在接受记

对外资的学习模仿和博弈

——《中国连锁》杂志2011年5月“名人访谈栏目”         《中国连锁》:92年,日本八佰伴进驻上海浦东;95、96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进入国内;97年易初莲花;98年百安居,中国连锁在诞生之初就要和这些巨头、自己学习的老师近身

外资大举杀入国内家电连锁:或带来新一轮混战

  冯书琴 丁磊   外资零售商布局中国市场,正带来国内家电业二次混战。   12月10日,全球第二大家电连锁零售商、日本山田电机首家中国专营店在沈阳落户。此前的11月17号,全球第三大批发零售企业麦德龙与富士康合资的家电连锁品牌

声明:《巨头人工智能布局 外资巨头布局国内创新药》为网友青春帅气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