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百万富翁,除了极少数继承遗产者以外,都是从一个鸡蛋,甚至没有鸡蛋起步的。关键是如何去“做”。做得好的,成了百万富翁。做得不好的,有再多鸡蛋也要失败。
有了一个鸡蛋如何做
“一个鸡蛋的家当”是家喻户晓的寓言。说的是一个只有一个鸡蛋的人,幻想如何通过蛋生鸡、鸡生蛋迅速成为百万富翁,结果不小心把鸡蛋踩碎,仍然是一个穷光蛋。寓言是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家的,但绝不是说,只有一个鸡蛋,就永远成不了百万富翁。
其实,任何一个百万富翁,除了极少数继承遗产者以外,都是从一个鸡蛋,甚至没有鸡蛋起步的。关键是如何去“做”。做得好的,从一个鸡蛋起步,成了百万富翁。做得不好的,就像寓言中的那个人那样,鸡飞蛋打。对于前一种人,没有鸡蛋也可以成功;对于后一种人,有再多鸡蛋也要失败。
如何去“做”包括了两个问题,一是确定什么目标,二是如何去实现目标。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人们之所以不得不作出选择就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资源限制是人们做出选择时不得不面对的无法逾越的限制条件。所以,经济学中所说的最大化目标一定是一组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必须考虑限制条件,即要确定一个在这种现实限制条件下可以实现的目标。只有一个鸡蛋时,把目标确定为百万富翁就不现实了。如果确定为让这个蛋变为一只母鸡,每月下多少个蛋,过上维持温饱的日子,就较为现实了。在有了若干只鸡后,再把目标确定为小康,以后随着鸡的增加(即限制条件的改变)不断调整目标,就有希望成为百万富翁了。
大跃进模式:一个鸡蛋也会踩碎
读过这个寓言的人都觉得这个只有一个鸡蛋的人太蠢,但现实中又有多少这样的人啊!其实1958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寓言的现代版。面对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居然要在15年内超英赶美,与只有一个鸡蛋的家当就想成为百万富翁的人又有什么差别?“大跃进”的结局与那个只有一个鸡蛋的人的结局相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当年邓拓先生曾写过一篇杂文讲这个道理,批评“大跃进”,所以,被指责为借古讽今反对“大跃进”。邓拓先生是反对“大跃进”的,说他借古讽今并不冤。悲剧在于这个只有一个鸡蛋的人不愿听这种逆耳的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