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GPS技术应用产业已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八大无线产业之一。据赛迪顾问2007年统计数据,GPS产值在未来3年将突破100亿大关。在如此庞大的市场机遇面前,GPS产业链上已经开始形成精细的分工与合作,有芯片方案商、地图供应商、终端制造商、移动通信运营商和GPS服务运营商。由于GPS服务运营商直接面对用户,对产业发展取向的影响日趋明显。
GPS产业蕴藏巨大商机
近两年随着GPS芯片成本不断降低,电子导航地图不断完善,GPS车载便携式PND产品开始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同。据尼尔森市场调研数据统计,2007年全球车载PND的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896万台,中国车载PND的市场将突破101万台。但是,随着个人手机的应用功能不断的增加和完善,手机已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GPS功能已经开始像MP3、MP4和数码照相等功能一样,被手机逐步兼容,带有GPS功能的手机将成为手机的标准配置。
产业的繁荣给GPS芯片和地图供应商带来明媚的阳光,使他们步入高速发展的春天。可是,手机中仅仅简单地植入GPS定位芯片和电子地图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体验价值是非常有限的,用户仅仅为地图和位置查询要多付出上千元的代价,总感觉物非所值。如果GPS手机用户在定位和地图的基础上,获得个人的安全、方便、快捷和舒适的线上和线下的后台服务内容,用户的使用体验价值将大大增加。
尽管GPS蕴藏了巨大商机,但是缺少服务的GPS产品等同一个拐腿人。GPS运营服务在产业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众多企业的迅速跟进,笔者认为GPS服务应用以及赢利的商业模式是有相当的行业门槛,因为服务内容的把握、服务流程的规划以及服务网络及数据库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的事。
GPS服务运营商有备而来
据了解,早期用户对GPS车载服务的商业模式并不认同,用户数量增长非常缓慢,但是,随着推出的服务内容不断完善、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用户在两年后形成爆炸式增长,并以每月逾万的数量在增加;现在赛格导航推出基于个人GPS应用的赛格星际商业模式,恐怕也难逃这一“不接受——知道——了解——接受”的规律。
国内最早进行GPS运营服务开拓的是赛格导航,该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搭建全国的GPS运营服务网络,主要为社会和行业车辆提供位置查询、安全救助、信息咨询等服务,并创立向服务用户每月收取固定费用的商业模式,目前已在全国近30个城市建立了运营服务网络,形成了完善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的收费模式。
据赛迪顾问年度市场报告预计,2007年全年中国GPS手机销售量将达到52万台。国际知名品牌,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也都推出了带内置GPS的高端手机,GPS在手机应用的爆炸性增长指日可待。
随着基于手机的增值业务日益丰富,究竟哪种业务能在3G时代创造如2G短信业务一样的辉煌?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内容提供商或者终端商都处在探索阶段,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最保险的做法只能是“广泛撒网”。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从中国移动获悉,中国移动已经在试商用GPS手机导航业务,用户需要手机具备GPS/AGPS模块,只要从“移动梦网”进入“MO新生活”菜单,下载安装GPS导航系统软件即可使用,不过该业务目前处于试商用阶段,并未正式推广。
中移动再尝GPS业务
据了解,中国移动手机GPS定位业务的使用资费为包月15元,或2元/次,如果不是WAP包月用户,还需要另行交纳GPRS流量费。中国移动的手机导航软件可以在Symbian和Windows Mobile两种手机平台上使用。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进入手机定位业务并不是首次。2005年到2006年,中国移动曾经尝试过“基站定位”的位置服务,即通过信号强弱的差别,将位置精确度确定在40米到400米的范围内,不过由于这种服务的效果并不好,因此没有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中国联通由于其CDMA网络,在推广手机定位业务方面相对具有更多优势。联通2006年推出的导航业务则能够通过高通的GPSONE芯片,利用基站辅助GPS,其开通的导航业务则能够实现5米到50米的连续、精确定位,并实现全国漫游。
因此,有中国联通有关人士曾经表示,手机导航将成为拉动运营商盈利的重要引擎,并将成为音乐、流媒体、游戏之外的第四大重点增值业务。
中国移动显然不愿意在这一增值业务上示弱。在前不久的2007中国通信展上,中国移动进一步展示了其手机导航业务的运作模式。中国移动的“交通信息化”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短信、WAP、GPS导航三类产品。其中GPS导航产品,借助GPRS,用户可以下载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或者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在该业务中,中国移动还和一家名为“听网”的SP合作,推出了语音导航服务。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运营商的手机导航业务运作并不是很理想。以中国移动目前试商用的GPS手机导航业务为例,由于没有推广且有收费,使用这项业务的用户还非常有限,移动梦网上该软件的论坛留言也只有41条。
无序竞争和运营商机遇
尽管运营商对GPS导航业务表示出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但与一般的增值业务不同,移动运营商在手机导航业务中的地位并非无可替代——通过物理GPS接收器设备直接从GPS卫星获取位置信息,可以绕过运营商,从而免除运营成本,使用者也无需负担额外的服务成本。
以现在市场上几款以GPS定位功能为主打宣传点的手机来说,无论是多普达的P800,还是诺基亚的6110以及夏新的E860,由于已经内置了GPS定位的软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但这对于专注移动增值业务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在前不久的通信展上,NTT DoCoMo展出了其位置服务的整个模式,即在位置服务的基础上,加载众多的相关增值业务并实现捆绑。在NTT DoCoMo的定位服务中提供了包括WNI气象信息、iMapFan电子地图、美食家、ATIS交通信息、Zenrin携带式地图以及住宿信息等多项增值服务,
在这种模式中,GPS定位被定义为增值业务的一种,充分实现了对用户的捆绑,运营商在整体业务中的主导作用也非常明显。同样的,日本KDDI在定位业务基础上推出的增值业务达100多种,如电子地图、餐馆指南、火车时刻表、城市指南、天气和紧急信息等。
这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