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心理专家郭涛指出,中国影视产业缺乏职业的编剧人才,纵览国内各大卫视,几乎没有一家电视台拥有专业的编剧人才,本文重点介绍一些美国、韩国的影视编剧领域的相关内容,供中国影视文化各界人士参考。
一、美国 剧本是好莱坞电影的命根,没有能吸引观众的故事,一切投资都是浪费。每天好莱坞的各大制片厂,都要通过特约专业编剧、剧本经纪人,收集网罗数以百计的电影剧本,万里挑一拍成电影。从一个好点子孵化成投资拍摄的剧本,往往少则几年多至十几年。《钢铁侠3》的导演兼编剧沙恩-布莱克是美国编剧业的骄子,1987年,他的第一个剧本《致命武器》,以25万美元的高价卖出,《致命武器》成为80、90年代最成功的电影之一。布莱克的身价节节攀升。他175万美元卖掉了《终极尖兵》(The Last Boy Scout,1991),1996年的电影剧本《特工狂花》(The Long Kiss Goodnight),更卖出了400万美元,是当时好莱坞最高价。其他的好莱坞编剧们没那么幸运,为了把自己的剧本卖出好价钱,需要借助专业的中间商——剧本经纪公司。好莱坞剧本行业中,经纪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擅长交际,与各大电影公司发生联系,经纪公司收取编剧总收入的10%作为佣金,他们职责就是帮助编剧从制片公司争取到最大利益,编剧们的佣金付出能够物有所值的。创意艺术家经纪公司(CAA)的创始人迈克-欧维兹(MichaelOvitz)在剧本经纪行业开拓了全新的模式。早期的好莱坞经纪公司,都是先签约一位明星艺人,再去寻找他或她适合的剧本,换句话讲从前的好莱坞是艺人为中心的。而欧维兹有前瞻性眼光,他从好莱坞电影新浪潮中看到,一部出色的剧本比之某位明星艺人,更可以成为电影市场的票房保障。于是“先选好剧本,再吸引明星演出,促成制片厂投资”成了欧维兹的创新模式。况且,新成立的CAA缺乏明星资源,只能另辟蹊径,他成功找到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剧本,然后提出一整套的电影企划案:包括脚本、制作人、导演,再将它卖给制片厂。这一剧本战略被实践证明非常成功,在1980年代,CAA共推出了150部剧本主导策划的电影,它旗下的大牌明星也越来越多,终于跃升为好莱坞最成功的经纪公司之一。美国电影产业的专业分工,诞生了剧本分析师——当编剧们的剧本竞标到制片厂之后,最先阅读的是剧本分析师,他们决定了编剧们的命运。他们就像制片人的剧本初审员。每份递交的剧本都必须经过他们的解剖与分析,因为繁忙的制片人是无暇看完冗长的剧本的。剧本分析师负责把剧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核心内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并提示是否值得入围。大型电影公司会聘用专职剧本分析师,小的电影公司会有固定合作的兼职剧本分析师。一个全职的剧本分析师,每周大概要读10-14个剧本,平均每个工作日3个。每个电影公司使用的剧本分析表格,一般包括以下部分:(1)综合评价:2、3句话概括全剧本;(2)不超过2页的剧本提要:剧情的概括或缩写,角色塑造梳理;(3)评论:分析师用一页的篇幅,评论剧本的优点、缺点以及编剧的长处和短处,例如是否擅于角色描写、对话旁白,剧情结构和情节是否有缺陷?(4)相近题材比较:分析师将此剧本与观众熟悉的同类电影剧本进行比较。当完成这些后,剧本分析师要给剧本打分,包括剧本结构、任务角色、对话台词、故事情节和环境布景等,会分为“极好、好、一般及差”四个等级。最后,分析师还要对整个剧本/项目做出评价,给出推荐、可考虑、通过或否决的意见。在一些好莱坞大制片厂,剧本分析的工作则会更为细致,例如在华纳兄弟影业,分析师的分工非常细致,并用一系列量化标准来评估剧本。有人负责计算剧本中男女一号的戏,不满75场的剧本往往会被刷掉,以确保大牌明星有足够的戏份。有人负责计算剧本中的戏剧性事件,只有达到45-60场戏的剧本才有望通过,以避免电影过于沉闷冗长。分析师们还会确定剧本所属的类型,分析这种类型电影近三年来的票房走势,预测市场前景。一位优秀的剧本分析师不但需要了解市场环境和潮流,也要清楚他所服务的电影公司的口味。经过这重重筛选的剧本才有望被放上主管的案头,再经过一级一级的挑选,最后才会来到片厂高管的讨论会上,面对能否被列入拍摄计划的终极审判。http://china.aihuau.com/但即便是有幸入选此列的剧本,离真正被拍成电影也还有很长的距离,投资、创意、选角中的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项目还要经历长时间的煎熬,甚至永不见天日。从编剧最初的版本到最终形成拍摄的脚本,好莱坞电影要经历漫长的剧本开发和修改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被比喻作炼狱,对于编剧和制片人来说都是痛苦的煎熬。但也正是这种漫长的打磨保证了电影的故事质量。好莱坞电影的故事可能缺乏个性,但却往往能吸引最大范围的观众,因为故事里头包含了太多人的心血,凝聚着最大限度的共识。二、韩国《来自星星的你》掀起的热潮,让舆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韩国影视制作方式的优越性上,纷纷寻找值得借鉴的地方,编剧的主导地位自然是其中之一,其实早在前几年“韩流”席卷亚洲的时候,就已引起不少关注。此外,除了以剧情为王的影视剧外,韩国综艺节目也是有编剧的,相比国内节目只有编导一职,韩国综艺的编剧与导演却是明确分工,并且共同作为节目的主导,保证了节目创意和制作商的优良。国内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我的歌手》就是成功的范例,相信韩国综艺编导分工的模式也会逐渐扎根于国内,有创意的编剧人才又多了一条发展道路。韩国节目的灵魂:导演+编剧乐正传媒最早引进的韩国模式节目是《kPop star》,也就是山东卫视的《中国星力量》。乐正负责人张建珍透露选择这档韩国节目,是因为其在中国网络上有很高的传播度、有一定的粉丝基础,更重要的是与当时的欧美选秀类节目有区别性,“韩国节目更强调内容的故事性和连贯性,这是与欧美模式节目最大的差异。”张建珍说,因为中韩两国的文化基础较为相似,两国人民在对综艺节目的口味上也会比较相像。尽管文化结构相似,但中、韩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却有很大的不同。张建珍透露:“韩国节目组的岗位分工非常清晰,整个节目的大脑是导演与编剧,导演着重镜头的把握与机位的设置等,编剧则负责讲故事,导演将编剧的策划创意加以电视化实现,两方之间紧密合作,宛如夫妻一般。” 在中国电视的强烈需求下,韩国电视台开始输出模式。2013年下半年,《爸爸去哪儿》的火爆掀起了国内观众和电视台对户外真人秀节目的热情,浙江卫视播出的明星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人生第一次》,由乐正传媒协调引进韩国制作团队,整个节目组约有150人,其中有30多人是韩国节目组的人员,包括导演、编剧、摄像等,全程参与到节目制作过程中,成为国内少见的大规模跨国电视节目制作项目。《人生第一次》则使中、韩双方的合作更为深入,但因为语言、文化、制作方式的差异,要协调双方的工作并非易事,“所以我们公司会按照欧美节目的制作宝典,来为韩国模式节目制定一个的规范化的制作流程,依据我们的多年经验并结合韩国导演提供的制作基础,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制作宝典。”张建珍说。根据宝典,国内的节目组可以先行了解该节目成功的关键与模式要点等细节,而届时飞行制作人来到国内进行指导时,也可以就针对性的问题给予解答,提高制作效率。《人生第一次》中韩团队深入合作,韩国人的个性非常“较真”,“节目中有一段是4个家庭要去田里抓泥鳅,当时韩方派了两个工作人员去实地采景,实际上就是实地推演。中方有抓泥鳅那场戏,泥鳅是中方事先准备好的,因为拍摄时间是两个小时,拍摄时,既不能因为泥鳅放的太多,一抓一大把,也不能抓了半天抓不着,所以说在一平方米放多少泥鳅,还有放多深,深到什么深度,都是韩方导演亲自下去演练。”除此之外,拍摄的时间控制、两个拍摄地点间的移动时间、机器架设移动的时间,全部都在导演精密的掌控之中。三、影视心理专家郭涛总结美国的剧本是所有好莱坞电影的命根,没有能吸引观众的故事和情节,一切投资都是浪费。美国有专业的剧本经纪公司,职业的剧本分析师,把影视剧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核心内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给制片人剧本选择提供专业的建议。韩国节目的灵魂:导演+编剧,整个节目的大脑是导演与编剧,导演着重镜头的把握与机位的设置等,编剧则负责讲故事,导演将编剧的策划创意加以电视化实现,两方之间紧密合作,宛如夫妻一般,保障了节目创意高超、制作一流,这些都值得中国影视产业人士借鉴、学习和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