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十大事件也正式出炉。在2006年,不仅中国的投资总额超过以往任何一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6.91亿美元,而且初创期企业投资数量大幅增加,占到了总投资案例数的50%。
《清科——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年度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创投市场活跃异常,前11个月共计有304起投资案例。其中初创期企业获得投资的数量为153起,不仅超过了扩张期投资案例总数,这也是自2002年以来首次上升到年度投资案例总数的二分之一左右。而扩张期企业获得投资数量仅101起,也是其自2002年以来第一次下降到年度投资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分析个中原因,清科方面表示,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发布,阻碍了扩张期和成熟期企业海外上市的道路,使创业投资机构转而投向初创期企业,并且更加谨慎地进行选择和培养;另一方面由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创业投资机构持续增多,特别是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部分私募股权基金选择投资扩张期及未上市的成熟期企业,分食了传统定义上的创业投资基金的市场,使创业投资市场竞争加剧。
该报告同时显示,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金额创历史新高,截至2006年11月30日,投资金额达16.91亿美元,比去年整年的投资金额还高出44.2%,成为中国创投历史上投资金额最高的年度。这个数字使中国可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创投投资总额第二国。同时,IT行业比重下降明显,创投市场投资多元化格局浮现。与2005年相比,2006年前11个月,IT行业获得创业投资的数量比重从66.2%下降到了61.0%。Web2.0投资在2006年从狂热走向理智。而在其他行业,创业投资高度集中的情况并未出现。
初创企业开始对风投说“不”
恩先生和表弟合开了一家做FLASH的即时信息服务公司。创业初期他们没有寻找风险投资者,而是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每人出资25万元创办了企业。“这足以应付平时的开销,租用一个办公楼和几台电脑服务器,雇佣几个技术人员。”恩先生说,最近有两三家风险投资者来跟他谈合作,“他们想投更多的钱进来,不过我们对他们说不。一旦你拿了一轮风险投资,很多事情就会发生,比如有家风投想占我们公司51%的股份。”
事实上,像恩先生这样的初创企业对风投说“不”的还有很多。另一家做网络论坛的公司,在公司需要更换服务器的时候接受了一位天使投资人提供的10万元。公司老板TOM说:“这种天使投资人通常都是有钱人,他们只提供小额投资,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这很符合我们的胃口。”
据了解,近几年来,硅谷和其他地方数以百计的互联网新创公司都走了一条与TOM公司类似的道路。与第一次互联网热潮中成立的多数公司不同,这一代新兴企业很多都不需要建立在高昂的技术和营销预算之上,而是只用一点小钱就可以从零加速到100公里。有些公司根本不找风投,或者融资额远比风投有意出资额小得多;有些公司在风险资本家还没来得及进入之前,就已经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转手,这让风险资本家们很不开心。他们很想让初创业者或者成熟企业接受大笔投资。
根据《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6》得出的结论: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的经营时间出现了“中空”现象。上海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对此解释道:“就是说从被投资机构的经营时间上看,初创企业仍然是创业风险投资的重点。”他说,与往年相比,风投出现了两个明显趋势:一是经营时间在1年以下和5年以上的企业所获得的创业风险投资项目不断增多;二是经营时间在1-3年的企业所获得的投资比例不断减少。“后一种趋势说明,由于这一区间正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所面对的市场、技术、经营等风险较大,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对这一区间的投资机项目比较谨慎。”他表示。因此他建议,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尽快扭转这一趋势,因为经营实践在3年左右的企业如果得不到相应的资本、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将难以进一步成长,也难以成长为更有竞争力、更有规模效应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