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创新 案例 渐进式创新是一般形式,破坏性创新是特殊形式



      您在书中提到熊彼特的观点“破坏性创造”,如您文中所说,这个说法得到广泛的认同,您对“破坏性”还是“建设性”,还有更多的论述吗?

  林左鸣:我认为“容介态”的创新,是通过不断吸纳入外源信息,使事物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只有进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产生量子力学式的能级跃迁,只有在质变的一刹那,才是破坏性创新。也就是说,创新通常是线性的、渐进式的,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演变、进化的复杂过程。渐进式创新是创新的一般形式,而破坏性创新只是创新的一种特殊形式,甚至可以说是渐进性创新过程中的一个突变节点。创新的本质是原有的事物在不断容纳入新的信息介质影响下所出现的一种进化现象;当线性的渐变达到临界点时,再容纳入新的信息介质后确实有可能引发突变,这就是所谓的由量变到质变。事实上,即使是一项破坏性的创新推出之后,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发展完善,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譬如,柯达公司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但直到1994年才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数码相机,并且直到2012年才停止生产彩色胶卷。现在有人抱着熊彼特的观点,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条件还没成熟时就去折腾,进行破坏性的创新,有非常大的风险。
 破坏性创新 案例 渐进式创新是一般形式,破坏性创新是特殊形式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其实质就是“容介态”。相生,就是“容介态”进化,相克就是“容介态”的畸变。当一个社会给进正能量,就一定是相生的,能使社会不断进化发展。我感觉,我国的国旗不但有其鲜明的政治内涵,客观上也暗合“五行”的寓意。从方位讲,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土在中央,上面那颗星最大,遵循“容介态”的规律,以本源文化为基础,同时积极对外开放,不断容纳外源信息,实现了进化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容介态”进化的科学规律与这个方针是完全相符的,开放是为了容纳外源信息实现“容介态”,改革就是在“容介态”的基础上不断进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497.html

更多阅读

拍脑袋决策案例 营销不是拍脑袋

“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10年来传遍大江南北的广告语一度成为中国营销界的经典教案。于是效仿者如雨后春笋,很快在国内形成了“怕啥,吃啥”和“怕啥,喝啥”的语式。然而,市场营销的结果却给众人以当头棒喝,为什么看上去差不多的定位,效果

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案例 管理不能凭空想象,应实事求是

     据相关媒体报道,武昌欢乐谷大门正对面是一座公交车站,但道路中间有一道1.7米左右高的隔离栏杆,游人需要前行150多米上人行天桥,下桥后步行150多米才能到达公交站。一些精明人发现有利可图,便自制木梯供游人过马路,每次收费1元,10

声明:《破坏性创新 案例 渐进式创新是一般形式,破坏性创新是特殊形式》为网友青梅煮酒话短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