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如今,不少大学生正在外力的推动下,品尝一道爱情快餐———相亲。这项传统的恋爱方式在他们的演绎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版本:有渴望嫁入豪门,规避就业风险的;也有因为经济原因,迫切希望有个依靠的……相了数次亲的悦儿说:“我很快就要毕业了,这样的生活真是梦寐以求啊!不为找工作和生活发愁,能安心在家做少奶奶”。
如果你真正了解现在社会的压力之大,如果你真正理解大学生就业之难,你就不会一听到女大学生想做少奶奶就感叹“贱!”或者“中国又垮掉了一代,我们的教育真的太失败了!”之类,相反,你会理解她们的选择,你会理解选择的无奈。其实,只要不违法,只要两厢情愿,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那是女大学生个人的事。
都知道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可难到什么程度,恐怕一般人未必了解。举个例子吧:2004年3月开始,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任应华辗转于武汉、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开始了长达800天的求职生涯,成了“南漂”在珠三角的大学生找工族。他住在廉价的出租屋,出没在人才市场,靠着两元钱的六个包子填饱肚子,没钱的时候甚至靠上山挖野菜充饥;他当过服装厂的“储备干部”,一天11个小时站着工作;他被职业中介骗过,在街头被抢过,还遭遇到传销。
任应华的求职辛酸,只是今日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缩影。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这一代毕业生中的一员,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断地碰壁,走在黑夜和黎明之间,穿行在住处和招聘会之间。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工作,也得像不久前猝死的华为员工胡新宇和女工甘红英,除了按老板的意志“拼命工作,连续加班”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理解梁晓声的那句“生存第一,爱情第二,理想第三”了。
在付出高成本也难以达成向社会上层的流动的情况下,“走捷径”便成了一种选择。我不否认,女大学生“走捷径”跻身社会上层不够理性 ,但如果底层社会人通往上层社会的机会足够多的话,谁还愿意这样浮躁啊?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这种选择的背后带着几多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