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他们是课堂里的普通学生;放学后,他们“摇身一变”,当起了老板。大学生“企业家”,成为校园里特殊的一群人。
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是鼓励学生寻找创业机会,还是应该提倡以学业为重?一时间,有关大学生创业现象众说纷纭。记者近日走进了这个群体——
学生:锻炼自我——过程重于结果
王义军,江西师范大学理电学院大三学生,另一个身份:上海昂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法人。他和同班同学王刚、丁凯,争取到一家公司的风险投资资金,去年9月16日在上海注册成立这家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
他们的大本营设在南昌市南京西路一间普通的居民房里。王义军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定位为手机用户的网络产品运营商,主要经营彩铃、短信、WAP和视频点播,今后还将开发手机游戏以及3G移动数据服务。他创业的念头来自大一玩网络游戏,为了迅速提高自己游戏等级,他萌发了开发游戏“外挂”的想法,很快发现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外挂”已铺天盖地。从此,他开始留意网络运营。2005年上半年,他们考察发现开发手机的网络产品有很大市场,于是当机立断寻找资金,成立公司。目前他们独立开发了“三大平台、两大程序”以及其他一些辅助软件和程序,并与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多家企业与个人达成了合作关系或合作意向。“虽然我们还没有毕业,但是创业机会转瞬即逝,不会等我们。庆幸的是我们不但把握了机会,还可以在实践中丰富阅历,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比其他同学有优势。”
据了解,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基本处于自我摸索阶段。由于各种储备不足,认识存在差距,激情大于理性,事实上,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很低。但这并没有阻止渴望成功的大学生,飞蛾扑火者大有人在。
老师:缓解压力——理论还要联系实际
“在校大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去创业的,我个人表示支持。呆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应该主动接触社会,这样有利于毕业后获得成功。”江西财经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宁亮说。
在校创业,富有挑战性,也很锻炼人。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工作难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极其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不少企业都不愿意招一个只有书本知识而不懂社会实践的员工。在校创业可以兼顾两方面发展。
“创业的大学生本身不是很多,成功的学生创业者更是少之又少。对于他们,应肯定敢于尝试的勇气,至少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经验,社交能力,胆量等。”
创业是否会影响学业?教师间存在很大分歧。实际上,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确会分散学习精力。记者采访的部分大学生“企业家”中,逃课的人比例不小。“在鼓励的同时也要加强引导,创业必须兼顾学业。”江西财经大学工商学院党委书记张继良说。也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会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利用课余时间来创业。
社会:深思慎行——提倡先就业后创业
5月23日,江西省“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宣讲团启动,在省内各大高校宣讲创业政策。宣讲中,有关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屡次被提起。针对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宣讲团成员多数表示,一定要慎重。“不鼓励在校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如果已经创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他们同样适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调研员黄小刚建议,大学毕业生最好先就业,或者有意识地到相应的企业见习,在不同的岗位尝试,积累经验,然后再考虑创业。
“创业不仅需要社会经验、一定的资金、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也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环境,如果可以,大学生还是先从打工做起吧。”省信息中心主任金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