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和王健林谁有钱 李嘉诚和他的时代(一)



 

 

 

 

 

 

 

李嘉诚和他的时代 hspace=0 border=0 300px; HEIGHT: 318px>

 李嘉诚和王健林谁有钱 李嘉诚和他的时代(一)

对商人,尤其是中国的商人或所谓成功人士,中国一流的文人多沉默不语。我相信这沉默饱含了太多的内容,它远不同于大众的态度,后者多是又妒又羡的;它也不同于为富贵树碑立传的态度。沉默里有一流的心智对自己思想无力的无奈,有一流的心智对世间人物和实践的期待。

金钱即力量。尤其是今天,发展、资本、增长……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事业,已成为大至文明、种族、国家,小至个人的精神意识。在李嘉诚、杨致远、孙正义等人的光芒已遮盖了传统权力掌握者如克林顿、董建华之后,成功人物的境界和生命形式又有了新的含义。对比起来,“儒商”或“商儒”一说是太轻巧了,它远未能说明李嘉诚一流的当代成功人士在人类社会权力的变迁中扮演的角色。在暴力(权力)、金钱、知识的力量变迁中,后来者总会对前者有所重组、整合。在大众社会里,比尔。盖茨的影响已凌驾于政治人物之上,知识经济又深刻地影响着实物经济,网络生活正重构传统产业的图景样式,等等,即为明证。

近200 年来的中华文明,走过了一段坎坷屈辱的历程。西元1949年以后,文明的地理环境虽分离多元,但大体上都稳定下来了。文明的新生重建或以试验(在大陆)、或以光复(台湾)、或以中西混合(香港)等形式展开。

这些展开的内容以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历程、几代人的时间为代价,论证了我们文明在现代世界里的诸种可能的命运,从而为古老文明的现代新生和伟大复兴作了预演。大陆在试验之后重获人的自觉,出现了对传统文明和世界文明普遍价值的认同和回归。台湾则在政治文化的演进里走出了自己的路,同样为博大包容的中华文明体系注入了活力。

冲突最为激烈的是香港。语言、种族、肤色、习俗……五方杂处,传统文明是否还有价值,是否还具有原创能力?在精英文化界,以牟宗三为代表的新儒家企图呼应台湾诸学者的努力,论证传统文明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企望“老内圣”能开出“新外王”;在大众文化领域,以金庸为代表的小说家则竭力追溯、阐发、宏扬传统文明的价值。但文化领域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新儒家的缺陷,其与现代社会里的杆格有目共睹;金庸虽力倡原儒精神、大侠情怀,也最终意识到这一文明最有光彩的内容无法在传统社会里生存(典型如萧峰。《鹿鼎记》可能是最后一次尝试,但最无足观的韦小宝在这社会里如鱼得水,而忧国忧民者陈近南走上绝路……则仍以小说无情的逻辑宣告传统社会文化的失败。金庸自此以后封笔)。

所有这些在智力领域里无力突破的文明梦想,却在实践领域里得到了最好的收获。即中国人、中国文化以香江一地为舞台,与西人、西方文化相处、碰撞、贴面肉搏,相辅相成,在人们都以为这里是“文化沙漠”的地方,出现了真正经受考验过的生命健旺壮盛的种子。文化上,对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扬弃,从而成就出现代专业分工的知识人;行政上,锻炼出传统社会不曾有过的公务员队伍;在民生日用的经济领域,则出现了包玉刚、郑裕彤、李兆基、郭得胜、霍英东等一大批市场巨人。在这其中,李嘉诚是一棵长青树,佼佼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明的幸事。在文明的共同体苦难的历程里,中华文化在列国竞争的世界里处于弱势,文化“花果飘零”。弹丸之地的香港,在最激烈的冲撞里反而孕育了文明新生命运的因子。

李嘉诚,就属于这样一个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长季节。很多人都已注意到了李嘉诚们的幸运,天时、地利,等等。也如很多人注意到的,尽管每一代人都有可重复性,但李嘉诚却是空前绝后的。李嘉诚大概是香港市场诸巨人中少有的出身贫寒者,少有的长 青树,在市场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都成功过的佼佼者。李嘉诚的成功正在于,从少年创业到目前60多年的从业过程里,他几乎抓住了命运赐福的一切机会,并利用发挥至完美。

李嘉诚成长、创业的年代,环境有着巨大的机会、也有着巨大的风险。每一次动荡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压力,给无数的小业主带来了灾难,千千万万的小商人在时代的轮盘赌上转眼破产、输得精光。李嘉诚让人叹服、着迷、羡慕之处,也正在于他有如神助,避过风险,而把握了机会。

这是一个典型的白手起家而成功的神话,千千万万人的梦想,而李嘉诚帮他 们实现了这一梦想。他出身社会基层知识分子家庭(在今天的大陆社会被称为“草根知识分子”),父亲李云经先生一度经商,失败后回家乡教书,最终在地方教育上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所。李云经先生是一个敬业的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教育那种传道与授业解惑集于一身的教育家。李嘉诚在童年因此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他的聪明也很早显露出来。学校给了他信心确认和个性发挥的机会,父亲给他做人的境界和道理。然而,这一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岁月很快为时代的车轮碾碎,时运世运,国事家事,一个落后民族及其家庭个体细胞的命运 注定无力自主,父亲不得不带着一家人逃难到香港。在一个从无根基的地方生存,可谓重新做人,事业和闲暇都已是奢侈,生计迫在眉睫,全家人的命运由他决定。而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先生没能重新开始,就在忧愤贫病中离开了人世。这样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正是我们民族经典的血肉文本。天灾、战乱、动荡、逃亡……寡母弱子,在千余年来大量的说部中都可以看到。在李云经的身影倒下之后,全家人的生活、弟弟妹妹们的成长就落在了十来岁的李嘉诚身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5771.html

更多阅读

苏轼和他的两妻一妾 苏轼的妻子

苏轼和他的两妻一妾陈清华2011年01月26日19:09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生命中重要的女人:王弗和太后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有的版本叫“穿空”),惊涛裂(有的版本叫“拍”)岸

马云和王健林谁是首富 首富王健林的海外征程

     【出海】  中国公司的志向已不仅仅局限在国内。2008年以后,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公司反而遇上了抄底良机,纷纷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在纷纷扬扬的热潮中,央企成为领头羊的角色。但令人感到更为惊喜的是以三一

任正非和王健林谁有钱 华为正逐渐步入“后任正非时代”

  1.华为的股权结构――控制力问题  不容置疑,华为正逐渐步入“后任正非时代”,因为“任总的股份可能很低,如果上市,就可能失去控制权,华为还离不开任总”,就不上市理由并不成立,华为上市,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只要上市方式设计合理,并不会

声明:《李嘉诚和王健林谁有钱 李嘉诚和他的时代(一)》为网友像逃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