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化州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宝安分公司经理陈华伟“语录”:“房价不是我们开发商决定,是由市场来定的。现在说房价高,但没有人叫你去广州买,也没有人叫你去深圳买,你回老家买就可以啊,为什么还要到广州、深圳买?”
无独有偶,华远董事长任志强宣称:“买不起房子就别指望房子降价!”任志强说,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既没有买卖股票,也没有做其他投资收益,更不是创业者,我当然认为他们就不该买房。美国那么发达,30岁以下的人买房子的都很少很少。为什么会有银行的按揭贷款?它就是把后来的高峰收入期和今天的低峰收入期拉平,如果你不具备这种条件,为什么非要买房呢?你租房子就不行吗?这是观念的一个错误,认为买房子是解决居住问题。买房子其实不是解决居住问题,房子是一种财富,就像钻石戒指一样。如果仅仅为了解决居住问题,你可以租房子。因为变成商品房,变成财产的时候它会升值,这是一种财富概念。
如果认为低收入就应该拥有巨大的房产财富,那肯定是错误的8226;8226;8226;8226;8226;8226;你买得起钻石吗?你可能买不起,那你为什么就能买得起房子呢?没有听说让钻石降价的吧,那你为什么非要让房子降价呢?你买不起,有人买得起,为什么非要把别人的权利让给你呢?我觉得这是拥有财富的概念性错误造成的结果,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居住权利问题。
这样的“雷人”语录比比皆是。“老百姓没有买房能力,就不要来埋怨政府、社会和开发商。房价不能打压,而且也打不下去。”地产500强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说。
以上列出的只是三个房地产市场人士的“语录”,其他行业类似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例如,国家体育局副局长于再清批冬奥冠军周洋不该只感谢爹妈不感谢国家,而且还应该先感谢国家再感谢爹妈。
这些人大多是站在自身的立场和利害关系上进行了片面的阐述,有网友批评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笔者觉得,他们不仅仅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本质是:用屁股决定脑袋!
这样说绝不是在骂他们,也不能把“屎盆子”使劲扣在他们头上,也许,很多人一旦坐在这个位置上了,笔者敢肯定的说,大多数人也比他们好不到哪去!
前阵子,“局长日记”火爆网络以及大众媒体,而网民们、读者们在猎奇之后,大多表现出来对其“遭遇”的同情,为什么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一个工作时间就是喝酒、受贿、玩女人的局长,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多的“同情”呢?这起码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只要出现在这样的位置上,很难有人会“幸免”,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要必须要这样的问题,否则,就呆不下来;第二,就算这人不在,来一个新的,可能会比原来的更差劲,更腐败。
但不管怎么说,类似的人或者事,比如任的总语录,还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以任总为例:
首先,任大董事长混淆了概念,钻石属于奢侈品,而房子是必需品,这是两个概念,不能拿来做比较。如果“一定要买房”是一种财富观念,那一定要吃饭,穿衣怎么办?难道就不吃,不住?再说了,钻石不一定人人要买,但对于来大城市奋斗的人来说,一定是要住房的,难道叫人家去住大街?
其次,任总说,年轻人可以租房,但租房的花费也不低,除非是几个人一起合租;再有,按照传统中国人的观念,没有房子便没有家的感觉,不踏实,“融入”不了大城市等等。这是中国人的“古老”的传统,一时也难以改变,需要综合考虑。再说了,住一辈子租来的房子,几十年以后,在老眼昏花的时候,还得付房租,这也不是办法。
再次,基于以上原因,很多年轻人宁可放弃理想和梦想,把自己变成“房奴”也在所不惜。当然,笔者并不赞成年轻人成为“房奴”,宁愿先“蜗居”一段时间,不要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跟着自己成为生活的“奴隶”。但这并不代表着任总的言论就是正确的,其实,中国的高房价和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已经严重脱节了,这是很不正常的。有人说,在大城市,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可以在当地买一平米的商品房,就是“富人”;买不起就是穷人。虽然说有点极端,但无不道理。想想看,在大城市,有多少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在当地买一平米的商品房。
如果在一个城市,80%的人买不起房,开发商还在振振有词的指责购买者没钱不要买房那就太没人性了,有人买得起房子,要看多少人买得起,他们买了多少?如果20%的人买了80%的房子,那么,这样的2:8法则是需要“管理”的,不但开发商,政府也是需要进行监管和控制。居者没有其屋,怎么能建设好和谐社会呢?
发表此类的语录者,最好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尽管有些事情他们也未必控制得了,但不要再发表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观点,因为这是在挑战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大众的忍耐底线。
另一方面,作为消费者,我们做能做的,改变能改变的,承受能承受的。否则,永远只会在别人的“语录”中憋屈的生活着。
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不单发生在房地产,行政事业单位,也会发生在企业单位。
一般来说,企业的销售部和市场部也会经常发生“观念”的冲突,销售部门埋怨市场部门高高在上,不熟悉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营销方案只会纸上谈兵,瞎指挥;而市场部门也不服气,说销售部门眼光短浅,为了蝇头小利违背公司的营销战略,破坏公司的长远市场健康和发展8226;8226;8226;8226;8226;8226;
这样的“战争”我们在企业中经常见到,每次主管营销的副总召开年度的营销大会,市场部和销售部必然会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变成了“批斗会”、“诉苦会”。
其实,这几乎是难以“调和”的一对矛盾,本身侧重点不一样,销售部门有短期的业绩压力,而市场部门要对企业的市场、品牌等长远指标负责,这就造成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沟通起来很难“尿到一个壶里”了。
我们不是希望一切都没有波澜,一切都平静如湖水,但凡没有矛盾,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但仅仅只是希望被合理、公正的对待。我想,这样的要求在其他行业一样;同样,在企业也是一样的。
这样的要求真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