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由团市委等主办的上海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拉开帷幕,话剧比赛、DV大赛、健美操大赛、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和辩论大赛等丰富的活动吸引了众多高校学生和市民的眼光。记者采访发现,上海高校社团多达1848个,其中创业类社团最红火。一些高校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达到了半数以上,更多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将社团活动和学习成绩结合起来。
半数大学生热衷社团活动
不久前,上海交大社团联合会针对校内5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研,结果显示,49%的学生经常参加社团活动,42%的学生偶尔参加,只有9%的学生从不参加;35%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内容丰富,收获很多”。更有67%的学生表示,如果参与社团活动能够获得学分,他们将更加支持社团活动。目前,上海交大共有学生社团112个,人气最旺的社团有二三百名成员。
华东师大社团联合会主席裴欢认为,社团活动和日常学习一样,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该校在团委注册的67个社团中,多则200多人,少则二三十人,此外还有一些未经注册的“非在编社团”,校园里社团活动相当频繁。
社团提供实习、就业信息
“请问,我们请来了NB自然美国际事业集团创始人蔡燕萍博士,到学校举办‘成才与创业’讲座,您能给我们作报道吗?”昨日,华东师大某学生社团的一名同学给本报教育热线打来电话,发出了采访邀请。类似于这样大学生社团策划的个人创业、择业讲座,记者在日常采访中感觉到,在高校里已变得越来越多。
今年5月,上海交大评出了校园十佳社团,半数都是和学生的创业、择业相关:个人生涯发展协会、创业协会、中国宝洁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成功新概念协会……复旦、交大、华东师大、上大等高校的团委老师告诉记者,现在把眼光放到象牙塔之外的高校学生越来越多,不少学生刚刚走进校园,就开始考虑怎样走进社会了。实践类、创业类社团便成了他们的锻炼平台,如上海交大金融联合会每年都会为成员提供实习和就业方面的信息,最近他们和“壳”牌企业联系,不少同学因此有了应聘的机会;宝洁职业发展协会、微软俱乐部等社团本身就是企业赞助的,社团成员自然能够得到较多的开阔眼界的机会。
社团期待社会帮助
“如果能多一些资金,我们策划的民工子弟作文竞赛是可以办得更好的。”华东师大乡土建设学社社长袁艳敏曾经这样告诉记者。作文竞赛是纯粹的公益活动,所需的每一笔经费都需社团成员四处奔波,学社曾计划为竞赛出书,资金却不充足,后来在本报的帮助下才得以解决。
上海交大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曹云枫认为,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正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除了资源不足,物质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的“社会关注程度”不同,社团之间良莠不齐的状况比较明显,继承和发展相当不够。
交大曾经有一个政论类的“□望者协会”,一度非常红火,后来逐渐衰败,现在已被注销。华东师大乡土建设学社曾经“多落多起”,上世纪80年代相当红火,后来衰落了,甚至有几年一直处于注销状态,近年来举办了多个活动,再次兴盛起来,今年还荣获了学校“五星级社团”评比第三名。
此外,华东师大社团联合会主席裴欢告诉记者,目前,各高校的学生社团尚处于“各自为阵”的状态,开展的活动基本局限在各校小圈子内,全市性的社团交流活动目前只有“上海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一种。虽然不少高校之间的团委、社团联也会进行一些合作,但范围和力度都相当有限。裴欢希望各校的社团能进行更多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同样需要社会提供资金和组织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