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时代的创业模式与发展战略



 李雪:你好,欢迎走进财经时代,本次节目我们走进了当代经理人2004中国第三届创业者高峰年会。为此我们请到了代理经理人出版人言实先生来跟我们同做这期节目的主持。言老师你好。

  言实:你好。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到会嘉宾,首先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姜彦福教授。

  李雪:著名人力资源专家高贤峰教授。

  言实:2004年中国第三届创业十大人物之一,来自三亚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其元先生。

  李雪:在场还有一位2004年新锐人物,也是唯一的一位漂亮女士,是北京他家她公司总裁周子琰女士。

  言实:还有魏建军先生。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是新经济时代创业模式与发展战略。说起新经济时代,很多人会想起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究竟如何理解新经济时代对探讨我们下面的创业模式和发展战略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有请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的主任姜彦福教授给大家谈谈如何理解新经济时代。

  姜彦福:新经济时代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机会。另外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我们的市场范围正在扩大,创业环境也更好。另外我们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也都比以往大大增长,这为我们企业创办成功提供了一个气机。我个人认为新经济时代实际上为我们创业行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事实证明,创业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是美国,最近二十年来美国新增就业20%以上都是新增企业提供的。美国财富五百强的企业没有增加一个就业岗位。美国的经济增长绝大部分也是通过新冒出来的。我们在座的企业家也是这方面很好的例子。

  言实:台上几位嘉宾对新经济时代有没有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李雪:我们在座的两位嘉宾都是2004中国创业新锐人物,你们是怎么理解大家给予的新锐人物的说法?

  周子琰:首先很感谢当代经理人给我以及我的企业这样一个荣誉和肯定。主持人问我对新锐怎么理解,在上午与很多人交流的时候我提出了新的理解,新就是创造和创新,锐就是给予的意思。这里很多人可能有质疑,因为锐是锐器,像剑一项所向披靡,你为什么给理解为给予呢?我认为新锐人物的核心概念和核心思想除了销售额、责任率的排名外,应该是对社会财富创造的概念。所以我觉得它对社会所给予的社会财富的一种给予才是其真正的力量所在。

  李雪:魏总是从事房地产业的,房地产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一个产业,而且是国家当前的支柱产业,那么魏总怎样理解您所在的环境?

  魏建军:我在北京做地产大约有十年的历史,我认为北京地产就是新经济时代的产物。实际上我国95年开始房屋才作为商品流通。商品房的发展也是近十年的事,中国这十年里开发商融资、设计、开发是很复杂的过程。现在看这段时期过去了,需求没有那么饥渴的时候,也逐渐规范起来了,国家也出台很多政策。但总体来讲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新兴经济产物。中国新经济概念比较多,我们现在的市场环境和现在日新月异增长的经济框架是结合在一起的。

  言实:那么高贤峰教授认为新经济时代的创业模式有哪些?

  高贤峰:我不太愿意用模式这个词,因为模式容易限制人的观点。但既然讨论创业模式,我想不妨这样思考一下,现在一说到创业两个字在脑子中浮现的是什么?你们认为什么是创业?我问身边的人他们无非有这样回答,就是看到哪个行业注资。决定用什么思维模式的创业方法跟有两个,一个是用钱创业,资本创业,这是大老板思路。二是用智慧创业,一是职业经理人,一种不做职业经理人,那么是否也能创业?在座的清华学子将来有90%以上会用智慧创业。我不认为手中没钱就没办法创业了。知识增长也好,信息爆炸也好,全球一体化也好,给我们来了众多的机会,其实靠智慧也能创业。言老师如果是我的老板,给我提供一个岗位,那么我在这个岗位上能否创业?我觉得应该考虑这个问题。用这个思路考虑发现身边的创业机会太多了。现在各大名校在办总裁班、经理人班,这是一个产业,这个产业是以知识需求增长为前提的。你搭班子是在创业,但是你研究透一个问题,给企业家们讲你的体会能不能叫创业呢?我之所以不喜欢模式这个词就是因为不想限制思路,当老板是创业、当职业经理人是创业,将来在一个岗位上做到最好也一样是创业,这就是我的观点。

  李雪:高教授大家,不要对模式有一定的盲从和偏见,它更多的是给大家一个创业的心态,如果你有这个心态在任何的岗位上都有一个前景。那么杨总您是用什么方式创业呢?

  杨其元:可以讲我现在做的是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我的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在此之前我刚刚下海的时候到海南创办了一个股份公司。当时十万下海南的人都是响应大特区的改造,有些人看到遍地黄金,但有些人并没有看到黄金,这也是一个能否抓住历史机遇的问题。当初到海南可以说正好遇上股份制公司和股票刚刚提出,大家知道炒股挣钱,而我刚好有一个机遇,就到了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开始是做旁听生,是我国很多部委改革方案都是在那个地方集中国内外专家进行探讨、尝试,最后还举行了两期股份制企业培训班,直至现在股份制企业都将之称为股份制企业黄浦一期、二期,当时出了很多人才。我们发现确实是有机遇,我最早得到老板很大的支持,他给了我一百万,我从这一百万做起,最后做到股份公司第三大股东。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当时也是为了寻求发展,成为我们公司的第四大股东,但是他们觉得这个公司是我最早提议并辛苦创办起来的,我们是第三大股东,让我们做董事长。但那还是一个海里的公司,从那以后我们到北京发展。97年有一个机遇去了三亚,我们从海里上到了岸上,当时考虑如何利用三亚的旅游环境办起一个公司,当时想法很多,后来又收缩了一下办起了三亚旅游公司。我是属于先富起来的人,但我知道一条,只要你不往自己兜里装钱,拼命做事,虽然开始有谩骂的声音,但做到现在第六年,五年搞了二十九个大活动,平均每年干三、四个大活动,非常拼命。我们从中积累了很多的概念,通过这么多年的过程,我觉得我自己是从最初的资本创业到了后来的知识创业的过程。周总提到了对“新锐”的理解,新是创新,既有创新的思维,又有创新的计划。但我认为锐就是一把利剑,如何披荆斩棘、克服困难,怎么把自己这一番创新的理想实现了,这就是一个企业家和老板的区别。

  ……

  言实:根据我的了解魏总开始是职业经理人,现在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您能否谈谈自己的创业经历?

  魏建军:严格讲我走到今天不是自主走的,而是被追赶着走。我曾是一个南京国有企业的常任副主任,在我组建这个企业的时候领导告诉我你就是总经理,可是当企业组建起来以后,他派来一个总经理说这个同志没法安排,现在安排到你这儿,你给他当助手。等这个老同志退下去,又安排来一个总经理,我没办法就辞职到北京来了。初到的这个企业不大,当时他也没有多少钱,我以前所在的国有企业和这个企业有一个合作项目,我来了以后一不小心就等于入了行,操作了一些项目,后来自己又做股东,又做职业经理人。我觉得一个人做事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因为我认为只要有了知识、有了能力,有了驾驭经济的能力或者驾驭企业的能力不一定非要有多少钱。巨人集团倒台的时候,史玉柱是最穷的,他的资产是负的,他又从负资产起步。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有这样的能力。为什么海南来的企业家比较多呢?就是海南是一个大的炉子,把没有积极意识的人在里面一炼也炼成了半个企业家。所以在企业家中有海南情结的人不少,比如地产界比较有名的潘石屹等等都是从海南来的。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不一定要思考什么,我觉得应该先去实践。我女儿今年是大学三年级,问我爸爸我以后怎么办?我说你现在要勇敢地走出去,走出去再说,不要自己给自己设计出一条路,先出国还是先工作。我跟她说人生道路没有一个是按照她自己设计的道路走完的,路都是走出来的,回头看根本不是你原来设计的那条路。所以我觉得只要你走完了这条路,你创业是成功就是好的。创业你一定要去闯,创业的过程不要定得特别细。我遇到好几个基金的人,通过好多途径找到我准备跟我合作,基金跟我合作的话我口袋里的那点钱就不是钱了,如果要做大项目。我的学历很低,有文凭的学历是大专,但我读了很多书,如果我现在真的想做一个纯粹的职业经理人,我的收入会比经营一个小企业的利润高得多,但具体多少我就不告诉你们了(笑)。很多人失去机会是因为他遇到困难后不是闯过去,而是回来找人帮着他往前走,虽然他也走了十年,但他没有自己翻过一座山,不能独立面对困难。我看《大宅门》特别欣赏白景琦,被父母赶出去,自己也没有钱,不去找她姐姐,用一泡屎在当铺里当了二千两银子,在济南开胶庄。所以我说创业不在于你做什么,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冲过去。

  李雪:根据我们也听了三位创业人没有创业模式的创业。姜教授作为经济学的专家,你怎么看待他们的创业?

  姜彦福:创业需要创业者勇敢地迈出一步,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气馁,当然帮忙也是调动资源。但是我发现这个世界上往往有钱的不一定有能力,而有能力的人可以把财富进一步扩大。微软的比尔.盖茨是一个创业家,他的钱是从家里来的,所以没有找别人融资。但康柏的创业者只有智力,没有资本,后来风险投资家在硅谷的一个饭桌上一拍即合,在餐巾纸上画了草土,公司就这么创办起来了。资源的收集、整合应该是第二步。但是我相信不的公司、不同的业务部存在统一模式。当公司在后面真正进行经营活动,商业模式也是大不相同。比如家电可以搞专业店、可以搞大卖场,不能说哪种方式就更好。

  言实:魏总说要创业,一定要先走出去,但你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冒险出去是否要面临失败?因为即使瞎猫撞到死耗子,死耗子的肉也是不新鲜的。所以我想问问周总当初的创业体会。

  周子琰:谈我的创业经历可能要进一步验证我们高博士和诸位企业家跟大家讲的一些观点。一个人要创业离不开资本,也离不开知识的力量。你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和自己对资源现有的掌控能力有多大。我原来是一个党校的老师,我选择自己的创业之路首先选择了做广告公司,一方面广告公司是一个智力性企业,对不是很有钱的我资本不是很大的问题。当时我们三个年轻人一人拿了一万元,办起了吉林省第一家以企划为主的广告公司,当时报纸也报道过我们公司的“空手道”。你在创业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自己拥有什么资源,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现在创业除了对资本和知本的思考之外,关键还是资源的分配、整合问题。所以我创业的第一步选择了广告公司。第二资源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没有人可以坐在家里等到一个很大很好的创业资源,所有的资源都是在动态过程中慢慢积累的。现在他加她的横空出世之所以可以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是一种资源的产物,包括蓝猫、汇源的积累,包括人们内心的需求,包括意识的深化。所以企业真正要做起来首先要具备了解未被发掘、未被满足的能力。当你具备了这种能力,我想创业的大门就会离你不远。

  言实:高贤峰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感想?

  高贤峰:我感觉走出去是必然的,资源整合、评估也是必须的。我研究了很多民营老板的创业史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在创业过程中理念、思想、意识绝对是第一位的,心态是最重要的。曾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说自己没钱没关系如何成功呢?其实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我当时给他讲了一个大象的故事,这个大象每天在马戏团表演举重,次次都可以把大木庄举得很高,每次表演过后,马戏团的老板都把他牵到后面绑在一个小木桩上,实际上按大象的力量,可以轻松地挣脱,但是象不去挣脱,因为他小时候没有力量挣脱,而且每次他试图挣脱马戏团主都会打它,当它慢慢长大,有力量挣脱的时候它已经不相信自己可以挣脱木桩。后来象有了儿子、孙子,当象孙子想挣脱木桩的时候,就用不着马戏团的老板来看着,象奶奶就会说,傻孩子别傻了,没看奶奶我一辈子都拴在这里吗?后来马戏团改革开放了,一头野象闯进来,看这个家族那么可怜,说你们应该出去闯一闯。大象们说自己挣脱不了,并不肯试图挣脱。这个野象说,我有一个魔法,可以让你力量迅速增长一倍,同时给你进行成功学的训练,又可以把力量增一倍,于是把这些大象的眼睛转几圈,然后偷偷带着大象来到小木庄前面,然后告诉他给你领到另外一个地方,你的力量已增长了一倍,现在请你伸出鼻子卷起前面的东西,最后不费吹灰之力,举起了这个东西,但他方向的时候野象让他看自己举起了那个拴绑他一生的木桩。现在我想告诉大家这个小木桩其实已经到了大象的脑子里,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成功,是因为我们脑子里木桩很多,你拔出一个就可以向前走一步,所以我现在天天想办法从脑子里拔木桩。但是在拔的过程中我发现很痛苦,因为你要不断战胜自己的思想,不断超越自己的懒惰,不断打破舒服的生活然后才能取得一点成绩。。但是你应该去尝试,哪怕失败了,在失败中也会赚取最大的财富——经验。所以大家一定要拔除自己脑子里的木桩。

  李雪:我想问问杨总,您在创业过程中是如何拔除自己思想中的木桩?我想一定有。

  杨其元:高教授讲的“木桩”确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确实有很多禁锢我们的东西。以三亚创业为例,也是一个不断拔木桩的过程。尤其旅游是一个很脆弱的经济,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的时候才去享受旅游。旅游是人们满足了吃住行等需要的时候才能有,一个“非典”就让我们亏损650万,两个半月的时间把我们搭趴在地。我们去三亚发现三亚的旅游经济确实非常脆弱。我们在团队创业的前提下,采用了三“势”,首先看有没有势,发现没有就造势。以前造势是旅游局到一个旅游企业到那里去拜访一下,请他们组一个旅行社来说三亚如何如何好。好了半天来的人还是不多。旅行社自己组团本身力量还是有限。旅游的吃住游购浴,其构成链一是运输、一是旅行社、一是景点、一是宾馆、餐饮商品等等。我们在造势的过程中就发现过去的促销太传统了,我们就用新经济时代里注意力经济的概念,让所有人关注三亚,把大家的眼光和行为都束缚在三亚,都产生一种去三亚的冲动。最早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唱得天南海北都知道。后来再通过三亚三十多个大型活动把势造起来了,造势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就是在做市场,我们不断地在挖掘、开发这个市场。同时我们也给市场提供很多很好的产品,让企业来选择,让很多人来参与,这样就使我们这个团队不断有事情做,不断有事业发展。我到三亚基本工资是3600元,但我们要做事业,所以说企业家是一个城市的脊梁,创业的团队是城市的脊梁。另外想做事、愿意做事的意识很重要,要不自己出来创业,要不想帮别人创业,在帮别人创业的过程自己学着创业。其实你替别人打工就有收入,你成为打工皇帝你就有收入。如果自己做的话,在三亚有众多的企业家,你自己做事的时候也等于是做了一个品牌。当然我的钱是比较少的,个人创业要不获得资本要不获得资源,这是创业最大的基础。我在三亚就看到两个人发展起来,一个是上海师大的学体育的教师,因为英语好就到奥地利。他到三亚发现三亚这么美,空气质量世界第二,天气又非常晴朗,365天天天可以下海游泳,这么好的地方没有被人发现。他在奥地利成立了一个太极拳社,靠着这个供给,他就可以生存下来了。他要解散的时候很多老人哀求他留下来,他说我们到你这儿不仅仅是健身,发现老人有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唐所,我们老人团结起来了,我们老人能说话了,他说这是社会意义。他发现了三亚以后就回去鼓动这些老人到三亚去做健康旅游的体验。这些人将信将疑,第一次八个人去了,住了二十天以后就不断打电话回去说这么好的地方没人知道。这八个人回去就成为他最好的宣传员,第二年来六十个人,第三年就来了一百美金,他向每个人收15美金,积累了资本,并成立了一个旅行社,现在成为一个跨国的大的旅行社。我们清华大学的学生如果回到家乡善于观察,也一定可以有所作为。像我知道一个人的家乡种水果,大家拼命推销水果,效果也不好。他跟自己的父亲借了一千元雇一帮人砍竹子编篓子,他挣的钱比当地水果大王挣得还多。所以我觉得一个小点子就可以让他成功。关键是你要用心,你有这个意识,并愿意做这样的创业。谢谢大家。

  ……

  言实:刚才我们谈到了创业模式,无论是智慧创业还是资本创业都要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心态。在座的各位嘉宾也谈到时候这个问题。但是光有心态还是不够的,首先要把创业的战略定好,所以我想请魏总来谈谈您在创业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从而引领您的企业创业成功?

  魏建军:我说自己是被逼到这条路上。曾经有学生问我一个尖锐的问题,说魏总我们马上要毕业,我们最需要什么?我说适应,有适应就有一切。另外有人问我一个企业家的基本素质是什么?我说一个企业家的素质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也就是高教授刚刚讲的能发现机遇。实际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常人,一种是聪明人。常人眼里喜欢随大流,大家都炒股大就炒股,大家去海南,他就去海南,这种人也能成功,但这种成功运气多于智慧。比如我不会开车,我想把车开好,我就说张先生在前面开,我跟在你后面,这是跟不住的。前面一个红灯他过去了我没过去,要强过就要发生事故。跟着别人的企业走不能不说是一个办法但绝不是一个好办法,所以要走自己的路,要善于发现机遇。所以首先要适应社会,进入市场之前必须要熟悉市场的游戏规则,否则要硬闯出事故的。而且做事要有一个时机,不同的时期要做不同的事。所以你要看清自己适合做什么。我是一个国营企业的一把手,我到了北京以后肯定开不了餐馆。做完大事以后人是做不了小事的,这与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很难下海的原因,因为他放不下面子。我也一样,只能到一个大公司打工,但我在打工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被雇佣者,今晚是一个民营企业,我也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个事业,所以我把这个事业做得很好。我成功地运作了几个项目,我的第一个项目是在北京的西部第一个外销公寓。因为当时我发现一个现象,北三环早上由西往东堵车,晚上由东往西堵车。给我一个启发,西面有很多有钱的人在东面上班,不辞辛苦地从西到东,因为很多人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不想到别的地方住,所以不愿意从西面搬到东部。所以我就盖了华奥中心这个项目,当时不想盖得很好也不想卖得很贵,但盖得很好也卖得很贵。所以别人都说有钱的事千万不能干,都知道赚钱的时候已经没钱赚了。十块钱有一百个人赚的时候个人已经赚不了多少钱,别人都说不赚钱的事也未必就不赚钱。后来我紫竹花园的项目也做得很成功,成了地产界的名人,有人送我“豪宅杀手”的外号。一个企业家有了名誉以后自然就有钱了。所以人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有了钱必然有名,反过来有名了也必然有钱了,看你走哪条路。

  李雪:刚才通过三位创业家对自己路程的描述我总结了两点,第一他们提到要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需求,第二一定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势,我想问高教授,我们能否这样理解,这两点就保证了一个创业企业在起步阶段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战略地位?

 美国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时代的创业模式与发展战略

  高贤峰:我刚才说过不喜欢模式,但有时候还真有规律。创业到底是一种什么战略?其实在战略中定位到底应该怎么办?当要做一件事剩下的就是想怎么干。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造鞋场派了两个营销员到一个岛上调查市场情况,第一个人看到大家都光脚,得到一个结论,这个岛都不穿鞋,没有市场,第二个人看到一样的情况说这个岛上的人都没有鞋穿,太可怜了,所以市场很大。我要的是第三个营销员派去了之后也觉得市场很大,但他干了一件事,问岛上的人为什么你不穿鞋,每个人都问鞋是什么东西。由此他了解岛上不穿鞋已经成为文化,要把鞋卖在这儿,绝对不是购买力而是需求问题。另外去量每个人的脚,我们穿鞋的人脚指是并拢的,而长期不穿鞋的人脚指是分开的,所以这个营销员想到了我必须测量这个岛上人的脚到底是什么样的,重新设计设计适合这个岛上穿的人的鞋样。另外他设计了一个雕像,衣着、装饰都是岛上人的样子,但是脚下穿了一双特制的皮鞋,一比三的比例,这个鞋样子很奇怪,引起了全岛人的注意,不知道这算不算注意力经济。因为大家都在谈论这个雕像脚上是什么。这个营销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是一个成熟的营销员。营销有几个阶段,首先引起注意力,引起注意后引起兴趣、之后是购买欲望、购买力、购买行为、消费行为、消费评价、评价满意后重复购买。第四沿事他是搞了一个易货贸易商店,因为这个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已经习惯了,鞋价定得太高不利于培养消费先锋,但定得太低又没钱赚。但是这个岛上的水果在岛上不值钱,但拉到外面就很值钱,所以易货贸易。第五件事是租了一条船,定期把水果拉出去,把皮鞋拉进来。一年之后这个岛的皮鞋市场竟然被第三个营销员打开了。我们看看这三个营销员的区别究竟是什么?第一个是消极的,第二个人虽然有积极的心态,但光有积极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第三个人为什么有行动呢?因为他们的理念不同,第一个人的理念是做买卖,买卖就是一锤子买卖。第二个人的理念是做生意,围绕你现在的需求满足你。第三个人在做市场,就像魏总一样,在那样一个地方做市场,分析了信息后推测出那个地方现在大家还没有现实的需求,但是当把商品房在那儿的时候需求自然就会有,这叫创造需求。有时候市场是被创造的,要引导消费。应用你的技巧创造出这个需要来之后,可能市场就非常大了。就像他加她,男人要喝有力量的饮料,女人要喝令人美丽的饮料,这就是发现潜在需求。海尔有一句话叫自己做的蛋糕自己吃。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那么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要立足于自己的资源。有时候自己是有资源的,但是你不知道,我把自己的素质划成四个点轴,把一个圆圈分为四方面,横坐标是人的实际素质,纵坐标是你意识到的素质,按照这个我们可以把平面分为四块,右上角是我知道我有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要分析我用了吗。第二块是我有的能力,但我不知道。左下角是我知道自己没有的能力,也实际没有的。右下角是我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但实际你真的没有这个能力。有时候你这么划出来,发现自己认为自己有很高的能力但实际上你没有,如果是这样你就不要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具备的能力。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本来有一个农夫快乐地耕地,但有一天挖到了一个金佛像,但他听说这个佛像好象是十八罗汉的一个,结果改变了这个农夫的命运。他不再耕地了,不断地挖另外的17个罗汉。这个故事我是97年得到的,我当时已经毕业十几年了,在学校教书。每当我听到有朋友、同学出国、升官之后,我就心里酸酸的,后来我想自己一边教学一边干一个企业,结果干得很累,也没挣到钱,结果熬得眼皮到现在都是黑的。(笑)后来我听到这个故事,就发现自己家里其实有一个金佛,每当我讲到一些观点多能得到大家的赞叹,我想这是不是我的“金佛”?我开始到处找人聊天,甚至到山里找和尚聊天,后来开发出“人文管理”,成立了一个咨询公司,做了很多的事。2001年把这个内容灌为光盘,在全国卖得非常火,也是因为这个光盘,清华邀请我来讲课,一发不可收。现在很多名校让我讲课。我现在正在一步步地实现我的梦想,但前提是我发现了自己的金佛。我一辈子就干人文管理这四个字,研究出应用的话,企业培训、咨询也好,就做这一件事,真的不断有收获。我对创业的时候就能定出一个战略表示怀疑,但你要有针对自身的考虑,看现在有什么,机会是什么,在这个机会里我能做什么,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感觉不好校正一下再看,你只要不停一定会成功。谢谢大家。

  言实:刚才谈到了金像,也谈到了注意力经济。想问一下杨总,这个公司是如何制定发展战略的?

  杨其元:作为旅游公司成立之初,确实是整个三亚旅游和经济的低潮,我们当时还没有开始想,因为三亚确实不具备搞这事的能力,一方面人们的意识没有到达这个程度,另外意识上也不具备。另外当时财政也比较困难,要拿出这么一大笔钱干这么大的活动想都不敢想。我们公司98年成立,干的第一个活动是三亚旅游形象大使,搞的是三亚选美,但是我们不想小做,环境很小,最后选择在一个歌舞厅的大厅做的。但是我们请了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陈老先生,请了吕丽萍,请了英壮等知名人士来做评委。那次活动做得很火,开始我们没有注意到,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老板、企业家开车去洗温泉。后来培训结束后,我们想场地不行了,门票也卖不了,就专一个吆喝,就让电视来拍。当时海南省的旅游卫视刚刚开播,没什么钱,一口气给我们播了十九次,海南电视台播了二十多次,反响很大。开始我们要省,后来发现省是缺少注意力经济,缺少创意精神。我们当时就不想死守。当时我们一口气办了两个节,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后来我们开始反思这件事,就说我们怎么做。接着99年我们做了更大的节,请了十几个明星过去,包括当时引起争议的刘晓庆去做婚庆主持人。我们书记问我你到底是办离婚节结婚节,我说不是这样想问题,晓庆给我们办婚庆节引起了很好的效应。另外我们刚开始搞选美经济的时候,选美两个词都不让提,但我们据了解老百姓对选美还是很喜欢的,出现了很多准选美比赛,叫形象大赛或其他的名称。我们跟新丝路公司合作的时候希望三亚的品牌和新丝路共同提升,新丝路方面也非常感兴趣,飞到三亚跟我谈这件事,我们也建立了很好的友谊。以前想搞环球小姐,但一直找不到门路。而新丝路公司有人比较了解情况,找到了世界小姐,莫利掌管的时候也想做得更好,也看好中国市场。我们去看世界小姐跟中国的宗旨也比较符合。三亚当初条件确实不行,根本不可能办世界小姐,而且很多人也有质疑,最后办成功。应该说三亚做注意力经济做得比较成功的,也是各个城市怎么把自己的城市和品牌在很短的时间内打出美誉度值得参考的。其中非常大的经验就是我们突破了观念,我们突破了自己,就是我们突破了“木桩”。这个木桩确实非常伤脑筋,所以我最后想送给创业和想创业的人一句话“沉着即宏大,放下便自如”。谢谢大家。

  李雪:高教授给我们讲了几个故事,非常精采,讲了岛民穿鞋,他讲了管理的所有问题,从最初的市场调动到研发到生产,到订价的策略以及最后用一个船拉走一个物流的一系列的东西,当大家都提注意力经济的时候,我想问周总对此有什么感想?

  周子琰:高教授刚才讲了很多的故事,按我的理解要想创新首先是要破,不破不立,破是需要勇气,立则需要有智慧。通过第二个鞋的故事我们又知道光是一个简单的创新还不能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需要一个系统创新。也就是说当一个产品创新出来的时候,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的服务。比如做饮料的时候首先它要有载体,我们观察饮料市场,发现去年由于“非典”人们对饮料的需求发生了一种变化,口味也发生了一个变化。原来的饮料是解渴的,今年又加上了一个营养元素。由于脉动这样的企业为这批饮料撕开一个缺口,所以我们就用营养素水作为切入点。我们跟维生素水不同的是我们在“他”里面又加了芦荟和膳食纤维。“她”里面加了养颜和排毒的物质。这个切入点大家还是比较接受的,后来到品牌的起名到营养配方,到罐装设备,到传播模式,到后面全方位的生命规划我们做了一个系统的工程。所以我们觉得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一方面独立的创新,一个点的撕开很重要,但是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则更加重要。

  接下来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想法,刚才高教授在讲述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我们回顾一下创业,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是否只有商业才叫创业?如果你是牛的话为什么一定要比马跑得快呢?牛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马跑得很快,如果你是一头牛的话不一定要跑得比马快。所以每个人创业的时候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6801.html

更多阅读

30岁以下创业新贵榜单 80后新贵的创业模式与经历

系列专题:研究80后“80后”新贵作为一个群体,正迅速在商界崛起,他们具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他们敢于冒险,大胆创新,他们已经成为同龄人争相追逐的目标;“80后”新贵作为一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他们的商业模式、创业经历成为了商界

2.0时代的赢利模式 2.0时代的图书中盘新赢利模式

读高建华先生新作《2.0时代的赢利模式》之后,颇有感触,遂成此文。    随着市场的转化,出版行业从原来的成长市场发展到现在的成熟市场,也就是从短缺经济阶段过渡到过剩经济阶段(1.0时代),乃至丰饶经济阶段(2.0时代)。在新的时代,对消费需求

声明:《美国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时代的创业模式与发展战略》为网友落日桥头细感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