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比尊严更重要辩论 生存比发展更重要(下)



缺规矩,难成方圆

调教实际上是个管理的问题。就小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规模小,工作环境及同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老板和员工之间通常都更容易相互倚重和处得融洽。但这里面却也充斥着员工间的保密意识差、 信息传流快,组织架构不合理、机制模糊,易造成以人管人、以波动性大的感情管人等等忧患。

行动广告创作公司,起步于1994年,本是C市广告界非常有名的一家公司。按该公司莫总的话讲,当初的业务实在是太好做了,利润高不用说,客户一听是广告公司而且还是搞创作的,便将自己奉为上宾,既是递烟又是端茶,那热情劲儿到现在还使人感到软和、令人回味与憧憬。

到1997年的时候,赚了不少钱的行动公司,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员工将近40号人。说到那个时候的辉煌劲儿,莫总津津有味的回味道,一进办公室,左边一声莫总、右边又一声莫总,人倒是有成就感了,可就看到钱不停的流出去,不见效益,行动公司逐渐江河日下。什么原因?当初公司小有成就了、自己腰包里面的钱多了,就疏于管理,将公司交给了一个在酒桌上对经营管理头头是道的哥们打理,而该君的实际水平呢?却叫人不敢恭维。等自己回过神来的时候,公司已乱得一塌糊涂,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些信心大过实力的夸夸其谈和享乐之辈,公司的经营管理之痛已有些难以根治了。

到前年的时候,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行动公司的规模缩减到了6个人,不过这几个人都是些在策划、创意、设计方面的好手。可是莫总自己却又有些犯糊涂了。

先是设计总监的工资本来比策划总监低,可是这种情况在薪酬保密意识差的行动公司一经流传,设计总监便不得了,嚷叫着涨工资,感叹人才难找的莫总不得不涨;后是莫总要策划总监督导、管理设计总监及其部门,可是又不任命给策划总监一个名正言顺的更高职位,还要策划总监拿和设计总监一样的工资,在这种情景下,策划总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仍然自顾自懒得去管理,并且即使他要管一个同等职位的人,也难以管理;再后来,策划总监和设计总监干脆一合计,配合着到外面去接私活,不但是一心多用,还用着公司的电脑、打印耗材等等资源。

莫总逐渐发现了这种不利的公司局面,可是还没等他主动处理,策划总监和设计总监便主动走进办公室来,联合起来要求谈谈:涨工资就留下,不涨两人都辞职。莫总权衡了一下公司总体的利益,如果给两人涨的话,其他员工的工资势必也要跟着涨,这样,人力资源成本将难以承受,不得已,只有将两位将才放走了。可从此,莫总在广告创作界也似乎混不下去了,首先是一蹶不振,再然后实在苦撑不下去了,只有转行。行动公司的振兴之梦就此破灭。

在行动公司的案例中,牵涉到了多个有关管理的问题。其一,对优秀人才乃至管理类人才的评定标准;其二,集权与有效分权的辨证关系如何处理;其三,包容、宽松的管理气氛是否适合;其四,怎眼管理和留住核心员工;其五,如何确保薪酬与激励体系的设计为企业的良性运转服务;等等。

如果小企业不能有效解决上述的那些问题,弱化自己调教无方的话,那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不但会问题百出,更有可能使小企业还没尝到成长的甜头,便跌滑乃至消亡。

 生存比尊严更重要辩论 生存比发展更重要(下)

诊治:解决调教无方,为制度寻找底线

正如前面有关内容所述,小企业由于员工少、人事关系相对简单等等原因,通常都会出现等级关系松淡、大家关系融洽、员工间保密意识差等等问题,这些状况并最终导致了小企业人治大于法制等调教难有方的症状。

就本文中行动公司的那个案例来看,一经总结实际上主要涉及了三大方面的问题。其一,集权与分权;其二,如何评定、管理、留住优秀人才;其三,如何把握管理松紧的张弛之度。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小企业主们出于自我保护和安全等考虑,大多采用的是集权式的管理。但由于分权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企业里有股东、有部门经理,但由于事必躬亲实在难以应付,但由于自己总会有不在公司的时候等等因素的影响,小企业们还是不能不用到分权。但需要注意的是分权不是放权,行动公司的莫总就曾栽在这一点上。

同时在分权中还涉及到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通过有效分权,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效率。许多小企业主对这一点都比较模糊。为了界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为企业的集权、分权确定一个上下线。

笔者以为,企业集权的下限是:确保企业运做的安全、战略目标及战术方向的正确与一致、反应的迅速有效,这是集权的最终目的,也是集权的起码要求。企业分权的上限是:不能以损害上述目的为代价。至于集权的上限也即分权的下限是:确保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与效率,这也是企业分权的目的和起码要求。

就第二个有关“头羊”的问题来讲,大多数小企业在评定和聘用优秀人才的时候,往往看中的都是他们的业务能力而不是包括道德品质在内的综合素养,条件较为单纯与简单。显然,这般简单的标准是不够用的,它还应该加入品行德馨、价值取舍、兼容能力、所可能服务的时限等方面的考察标准。

在争取人才加盟的时候,小企业主往往都会许下较高甚至是自己企业所难以达到的承诺,但人才进来了,当初许诺的薪金又会被各种站得住脚和站不住脚的理由削薄,奖金和提成又会因为企业的资金压力等等情况,变得无法按时按量的兑现,这又会使小企业在人才们逐渐心生的逆意、去意中受到伤害。这和小企业主的经营能力、小企业的发展快慢及好坏有关,也和小企业主的行为理念有关联。因为,要将装在自己腰包里的钞票拿出去,总会有些舍不得的。但,这钱不但是优秀人才所应该得的,而且,这钱相对需要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微不足道的。很明显,具有这种意识的小企业主应该对员工更诚信,应该多做多兑现少许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行事。

为了留住优秀人才,小企业主们往往都会考虑以宽松的环境、感情以及所谓的事业来留人,而忽视了优秀人才通常所具有的有舞台充分发挥才能、获取与付出对应的报酬、迫切渴望财富和自我更大发展的秉性,在这种情况下,与企业缺乏同样愿景、缺乏割舍不开纽带的优秀人才,最终同样难以为小企业所用。在此,笔者认为,要更好的使优秀人才为己所用,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能量,就要从一开始就秉着合作共进的诚信盟约精神,要让难以或缺的优秀人才以合伙人或股东的身份留在自己的团队中,而不仅仅是“画饼”。这个原因亦是如今的期权、合伙人机制、MBO(管理者收购)为什么在众多优秀公司得以流行的重要道理所在。

就第三个问题管理的张驰之度而言,目前的小企业通常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行动公司般相对宽松、无为的管理,这种形式在尤其需要创造力的企业中占了相对的多数。另一个是极为苛刻乃至无情的管理方式,这种企业通常气氛沉闷,人员流动大、优秀人才少。这种企业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一些疑心重、戒备心理强、自己有过宽松管理之后果见识的老板掌控的。

要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小企业的老板们就要懂得既要能牵住马儿的缰绳让马儿跑,又要让马儿们能够昂首挺胸和让他们吃草的道理。笔者在前面的有关部分已经提及,企业就象生物般具有吐纳、呼吸,在生物链上进行自组新生的功能,小企业的老板们如果要让这种功能顺畅的发挥起来,其中的关键所在就要依据类似企业(尤其是运做得较好的那些企业)的管理环境和气候、人性和自己企业的特点等等,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务实的监管与激励制度,并使这些制度互相牵制和执行起来,以使法治取代人治。

初创管理不是“按部就班”

人们一般习惯井井有条、排好队、布好阵、有规矩有方圆,但是创业阶段,企业自身条件不具备、市场变化十分迅速,一般不会让您心平气和地排队布阵。搞管理 的人,有时碰到一个初创的企业,就拿组织理论、组织体系、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去衡量去套,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重要,而应该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一个健全的组织体系、管理机制不是一天两天造就的,市场会等您把这些玩意全弄好了才开仗?

创业管理的特色就在于生存比发展更重要。任何管理的目标一定是使公司运作更加有效,而非纸面文章或者形式架构做得如何漂亮,它的衡量标准是成果而非过程。所以,重点的思考方向应该是,公司如何能够盈利?如何能够生存下去?如何能够取得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等等。另外,对创业企业来说,规范管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立,它需要通过长期磨合才能持续形成。可以说,创业管理的目标是生存,而不是规范化与标准化。

生存至上,快速形成企业利润。创业管理的目标就是快速形成企业利润。这样,使初创的企业能够尽快得到血液,为生存发展奠定基础。快速形成企业赢利的产品和服务、快速促成销售成功。其中,快速建立企业“顾客反应”机制,这与形成企业利润一致,企业要很快找到自己的顾客并及时跟进销售和服务,相对而言,其他工作可能不一定显得那么紧迫。企业内部,也形成一个“顾客导向(龙头)”,多数工作,如生产、技术、质量、供应、销售等快速围绕“顾客”展开。企业初创,不要急于把自己放在“老总”的椅子上,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可能有大量时间精力要用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比如一笔资金、一次采购、第一个产品、第一个顾客、第一笔交易、技术上的难题,有时哪怕这件事情很小。新事业的首要任务是从无到有,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卖出去,掘到第一桶金,从而在市场上找到立足点,使自己生存下来。在创业阶段,生存是第一位的,一切围绕生存运作,一切危及生存的做法都应避免。最忌讳的是在创业阶段提出不切实际的扩张目标,盲目铺摊子、上规模,结果只能是,“企而不立,跨而不行”。那么什么是生存的来源呢?只有赚钱。赚钱是企业生存的惟一来源,赚钱是创业管理的首要目标。在创业阶段,亏损,赚钱,又亏损,又赚钱,可能要经历多次反复,直到最终持续稳定地赚钱,才算是度过了创业的生存阶段。

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由于创业初始,公司在资金、人才和实力等方面往往都不会具备优势,被大量不确定性事务驱动和疲于应付的状态在所难免,但任何公司的管理工作又的确是件大事,是公司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妥善处理并解决这对矛盾,其关键仍然在于如何取得事务驱动和规范运作之间的合理平衡。初创企业一开始不要贪大求全且事无巨细,将主要精力仍然要坚定不移地放在公司的生存方面,只有当某些管理条例随着公司发展显得滞后时,再去讨论完善或修改增补。

简单务实,高效远作

要对公司运作和管理有正确的理解和思考方向。规范管理并不意味着公司必须有一大套繁文缛节的规章制度,创业期更是如此。任何管理的目标一定是使公司运作如何更加有效,而非纸面文章或者形式架构做得如何漂亮,它的衡量标准是成果而非过程。所以,重点的思考方向应该是,公司如何能够盈利?如何能够生存下去?如何能够取得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等等。另外,规范管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立,它需要通过长期磨合才能持续形成。

要建立一套务实的、简单的公司运作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任何公司的运作和发展都需要一个系统的流程和体制,这套东西可以较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关键是视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任何公司在创业期,它的管理体制一定要讲究简单和务实。主要是抓好人和财两个方面,例如制定一本员工手册,规定道德准则,考勤制度、奖惩条例,薪资方案等方面的条文,这方面有许多样本可以参考,并根据公司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和选择重要的方面去制定。在财务方面,我认为象报销制度,现金流量、制定预算、核算和控制成本等方面是必须首先要考虑到的。 至于实际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我的建议如下:

——明确目标陈述达成共识。至少是核心成员应该坐下来讨论公司的目标陈述,或称使命声明,很可能你们在创业前置期就讨论过多次了,但这次应该将它清晰和明确起来,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有一个共同的远景,这种共识能够大大减少管理和运作上的摩擦;

——强调管理行为和文化上的风格。由于创业期规模较小,许多问题都可以直截了当地进行沟通,大家都应遵循开诚布公、实事求是的行为风格,通俗一点说,就是什么事都可以摆到桌面上来讲,千万别藏在掖着,更要避免形成一些不良的亚文化圈子;

——组成顾问咨询小组并倾听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无法聘请专业顾问来面授机宜,你们至少也要从自己的老师、同学、家人或熟人中寻找可以组成小组的人选,这也是比较经济的做法。多听听年长人的意见和同龄人的看法,往往可以获取很多有益的经验。小组成立后,要多多请教并定期碰面梳理公司的问题;

——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管理团队。最终的管理解决方案还得自己拿主意,所以内部班子非常重要,即使很小也无所谓,关键是要随时沟通,定期交换意见,讨论诸如产品研发、竞争对手、内部效率、财务状况等与公司经营策略相关的问题;

——制定并尽量遵守既定的管理制度。前面我已提到,人事和财务是两大关键,这方面的规章虽然简单务实,但强调人人都必须遵守,不能有特权,也不能朝令夕改。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并初具实力时,就要意识到自身能力上的缺陷,尽可能聘请一些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共图大业。

细节运作,“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

经历过创业的经理人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曾经直接向顾客推销过产品,亲自与供应商谈判过扣点,亲自到车间里追踪过顾客急要的订单,在 库房里卸过货、装过车,跑过银行,催过账,策划过新产品方案,制定过工资计划,被经销商骗过,让顾客当面训斥过,等等。这才叫创业,要不一切怎么会从无到有?由于对经营全过程的细节了如指掌,才使得生意越做越精。国际上颇负盛名的一家新闻集团在中国的培训机构一直不明白,他们在中国的业务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他们更不明白中国的媒体为什么不买他们的账。其实,通过一个细节就可见一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这家公司亚太区总裁的表现令人不快,他只允许记者问提纲中的问题,不允许现场设问,他当场训斥其中国区总裁的举动破坏了集团的整体形象。这家大公司的个别行为甚至比不上一家小小的速递公司,它的名字叫“风火轮”。当满头大汗的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客户的安全,他按公司规定见客户时带上了口罩;当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说声“让您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而离去时,这个公司在其客户眼里就像一路飘红的股票。小“风火轮”和大公司不可同日而语,但能否争取到客户,成败常常就在细节中。研究失败的文章很多,失败的原因也很多,但对细节探讨的却不多。谁会料到关键时刻是细节让企业出类拔萃?也是细节让企业败给对手?

创业管理是充分调动“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的团队管理方式。新事业在初创时,尽管建立了正式的部门结构,但很少有按正式组织方式运作的。典型的情况是,虽然有名义上的分工,但运作起来是哪急、哪紧、哪需要,就都往那里去。这种看似的“混乱”,实际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状态。每个人都清楚组织的目标和自己应当如何为组织目标做贡献,没有人计较得失,没有人计较越权或越级,相互之间只有角色的划分,没有职位的区别,这才叫做团队。这种运作方式培养出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和忠诚。即使将来事业发展了,组织规范化了,这种精神仍在,成为企业的文化。在创业阶段,经理人必须尽力使新事业部门成为真正的团队,否则是很难成功的。这种在创业时期锻炼出来的团队领导能力,是经理人将来领导大企业高层管理班子的基础。

一个企业战略布局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只有细节的成功才能保证整体战略的成功。细节是什么?细节怎么成功?当今被企业界认可的一句话做了很恰当的阐释———把简单的事情千万遍地做对就是不简单,把容易的事情千万遍地做对就是不容易

——细节超越标准。所有的标准几乎都只是一个起码的,最低的要求。标准往往不能表达细节的,而细节可以基于标准而超越标准,在标准约束之外构成产品真正的内在和外在的素质,只关注标准是不能完成细节的。

——细节表达品位。美观容易,品位难求。品位的诀窍恰恰在于细节。气质正是源于精致。对每个细节的精确考虑,往往能使品位有明显的提升。

——细节代表价值观。以造屋为例,发展商的价值如果是负责任的,那么住宅的所有细节就应当被充分地注意到——无论是建筑和环境的硬件,或是管理和服务的软件。如今,公众对发展商的普遍不信任,根本是对许多发展商价值观的否定。

——细节描述文化。用感性思维的民族和用理性思维的民族对于细节的关注是不同的。中国人习惯了传统烹调方法中的“盐少许,糖若干”以及传统中医药中的手抓定量方式,俄国人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总是做些“傻大黑粗”的工业产品,而美国人却可以为纽约时代广场大厅设计组织近百位设计师干了一整年。

——细节产生效益。只有经过事前的深思熟虑和事中的精工细活,才会出现最少返工的和节省成本的效果。追精求细的成本是最值得的成本。在细节上少花的成本,往往会加倍地在别的地方付出。或许,很少有人想到细节也是卖点,细节也是竞争力。

薪酬设计激发创业激情

对于企业的创始人来讲,如何设计员工薪酬制度是在企业创建之初就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首先,员工有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何种不同的激励制度?其次,有各种薪酬制度可供选择,如员工持股、期权制、远期来讲还有MBO(经理层收购),等等,哪一种制度最适合你的企业?另外,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薪酬制度是否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总的来看,初创企业的薪酬设计采取如下原则

一、 高工资、低福利的原则。

二、 简明、实用原则。

三、 增加激励力度。

四、 建立绩效工资制度。

企业内部可以分为技术高度密集型岗位、部门和一般经营、服务型两类。两者在工薪制度上将有所区别:技术高度密集型岗位,企业对所招募的员工有比较强的依赖性,所以为了招募到技术人才,在工薪设计上必须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相对的稳定性。为此,工薪制度应采取灵活的组合方式;如直接给股份、高薪加高福利等。

对于一般经营、服务型部门和岗位,应采用岗位、级别的等级工薪制度。该项制度建立得越早越好。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实际能力,以及员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有目的的定岗、定员和定级、定薪。员工进入企业有明确的个人定位及发展目标,岗位的变化与薪水具有必然的联系。

企业的工薪制度和激励制度是两个不同的制度,尤其是初创企业更要加以区分,否则会导致基本工薪制度与激励制度的混乱,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企业管理者要对作出杰出贡献的员工给予激励,就不能采用在原岗位直接加薪的简单方法;而应采用一次性奖励或升职加薪的方法。

同时薪酬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1、避免差距过大。差距过大是指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报酬差异大于工作本身的差异,也有可能是干同等工作的员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的差异过大有助于稳定优秀员工,后者的差异过大会造成员工的不满。 2、避免差距过小。差异过小是指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报酬差异小于工作本身的差异。它会引起优秀员工的不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6825.html

更多阅读

香料味型用途解析 味解黄淮酒更香(下)

     过去的十年,黄淮名酒带一直用“白银时代”经营思想运营白酒“黄金十年”,虽然在成长势头上可能远不如川黔名酒带迅猛,但市场成长数量与质量却更加健康、稳定,更加具备可持续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白酒“白银十年”对于黄淮名酒带来

工业企业营销战略:基础赢利模式决定生存力(下)

  3、多种成分模型:采购与销售的多渠道合作   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场合的价值就会差别很大。一个沙漠里饥渴难耐的人,身上携带的金银细软哪里抵得上一箪食、一瓢饮呢?但是身处都市的人们,就会把金钱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神物。物还是那

酷爱生存游戏专卖店 单一风格的布包专卖店难生存(下)

 第四,任何的市场都会因为多次细分而逐步缩小消费人群。   从概念上来说,包是服饰的一个细分市场;而布包则是包这个细分市场中的一个更加细分的市场;至于城市休闲布包或者工艺布包,则更是布包这个已经非常细分了的市场中被进一步细

保生存求发展心得体会 地市级代理商生存和发展的基石(2)

渠道管理的模式变革   从2000年以后,国内日用化妆品领域掀起了一股渠道扁平化的热潮,这股热潮来袭绝非偶然,而是与当时国内日用化妆品销量规模急剧放大的大背景紧密相关联的。    当时,诸多区域市场代理商企业的渠道是三级代理制

生存权和发展权 地市级代理商生存和发展的基石(1)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中国市场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本土日化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地市级代理商群体,他们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生存危机和压力,而这其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于市场投入和营业回报报表倒挂问

声明:《生存比尊严更重要辩论 生存比发展更重要(下)》为网友把酒祝东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