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研究首次将近来已被人称为“双子星城市”的深圳与香港作“一国两制”下市场经济特征的比较与评价,点明两地城市在激发创新活力、鼓励人们创业创造上所具有的各自所 长并提出政策建议,不仅饶有意味,而且对香港深圳以外我国其他城市亦同样具重要参考价值。
GEM是一个旨在每年评估创业活动率的国际性研究项目。它通过研究全球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以发掘国家或地区创业活动的驱动力;研究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作用机制,评估有关国家创业政策效能。该项研究所说的“创业”是指创业者投资兴办实业及开展相关经济活动。
“全球创业观察”主要通过电话抽样调查和专家访谈对地区创业活动进行分析。
根据GEM报告,无论香港还是深圳,男性比女性更可能成为创业者。从年龄分布来看,香港最具有创业活力的是31—35岁以及21—25岁年龄组,最没有创业活力的是18—20岁以及26—30岁年龄组。
与香港相反,深圳最具创业活力的是26—30岁年龄组,然后是21—25岁以及36—40岁年龄组。一般来说,深圳21岁以上的年轻人最具创业活力。
根据受教育程度所作的考察,香港成年人口中受过高中和大学教育的人最具有创业活力。相比之下,有专业文凭及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最没有创业活力。这一点两地亦表现出强烈反差。在深圳,那些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都没有创业。除此以外,那些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所受教育越多(例如高中),创业的比率就越低;但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受教育越多创业比率越高,其中硕士/博士最具有创业活力,这间接说明了深圳为什么会以高新技术型创业而著名。
从收入标志来看,深港两地数据均说明了高收入者比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更加可能是创业者;其中在高收入组中,机会型创业的比例最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青年人也有一定的创业活动率。
GEM的专家访谈调查,就香港深圳两地创业基础条件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比照说明;同时,也就创业资金支持、政府政策和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成果转让、商业和专业基础服务、市场开放度以及市场进入门槛、有形基础设施享用及其文化和社会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下做择要说明。
创业基础条件
就专家引证优、劣势要素及其建议的次数百分比分别列示于各表(见表格)。
政府政策和政府项目
GEM研究结论表明,香港和深圳双方的政府项目与政府政策存在差别。香港的政府政策和政治———制度———社会环境表现良好,但政府项目方面不尽人意;深圳在政府政策和社会环境方面表现较差,但在政府项目上表现良好。香港的政府政策不重视新创和成长型企业,深圳的政府政策重视新创和成长型企业,但在办事速度和管理效率上两地的相对优势刚好相反。
根据表1.1—1显示,超过75%的专家相信香港优势依赖于其自由的市场经济传统和有一个透明、高效、廉洁的政府,认为在香港容易创办企业(16%)和政府会通过项目有效支持创业(12%)的专家则要少得多。但在表1.2—1中,那些认为香港的政府项目不足以促进创业活动的观点(36%)超过了这种少数观点。这种不同意见在表1.3—1的建议中再次出现。20%的专家认为香港应该放弃不干预态度,改而选择香港有比较优势的新创企业予以支持。但是,没有一致意见认为到底要支持哪些企业。而且还有16%的专家希望香港延续不干预的传统。
这种矛盾在深圳的表现则有所不同。大多数专家都赞成政府稳定的以市场为取向的政策。46%的专家认为促进创业活动的具体政策是有效的。但大部分受访者也认为政府效率不高,同时有36%的专家认为计划经济的残余限制了创业活动的发展。
教育和培训
GEM报告指出,教育和培训无论对深圳还是香港来说,都是基础创业条件中一个薄弱环节。专家认为两个地区都落后于全球其他国家。虽然在表1.2—1与1.2—2中,教育和培训是唯一一个大部分深圳香港两地专家同时认定为处于劣势的创业基础条件,但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在深港两地表现方式不同。与香港专家对香港的看法相比,深圳专家对中小学教育鼓励自立,创造性和原创的看法要乐观得多。但香港拥有世界一流大学,能够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教育。因此,两地专家提出了不同建议。
香港专家对香港教育所提建议:
缩小中学班级规模和在教师培训方面增加投入;
不要过分重视考试。教年轻人学会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机会与风险,学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仅仅是选择问题的答案;
大学扩大招收大中国地区和海外的学生,促进海外学习计划;
将技术教育结合到商业教育之中,在中学、本科和研究生中设置创业课程;
引进新课程以适应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鼓励学生即使冒得分降低的风险,也要学习范围更加广泛的科目和包括文科在内的更多课程;
反对消极看待失败,鼓励双向交流以刺激求知欲;
政府资助用完后,寻求民间合作伙伴的支持。将创业者特别是那些中小企业经营者树立为行为榜样。
深圳专家对深圳教育所提建议:
为创业者提供培训,特别是管理培训。这一建议被提及的次数最多;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质量;
发展一个国际认可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
改善外语环境。
研究与开发成果转让
在连续两年的GEM香港研究中,唯一没有一位香港专家给予正面评价的创业基础条件是由大学向市场的研究与开发成果转让。专家们指香港缺乏研究集群和没有向市场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建议大学加强与企业合作,研究经费与商业可行性挂钩,重新确定现行应用研究基金数额。
报告指出在研究与开发成果转让上,无论是深圳还是稍逊一筹的中国内地其他地区都要胜过香港。专家们认为在深圳新技术能得到迅速转让,获取新技术能得到足够的政府资助,至少在某一领域能够为有世界水平的新技术创业提供支持,能为科学工作者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提供支持。在深圳成功的原因上,专家们指出,深圳的孵化器项目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但专家们的评价亦绝非一致,有14%的专家认为深圳的研究与开发成果转让不理想。有专家指出,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深圳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是最优惠的,鼓励发展新兴产业,但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研究力量不足,没有相关配套设施,这首先表现在没有很好的大学。美国高新技术创业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所有的经验都证明,这些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深圳的人口素质非常高,但我们缺乏一种“鱼礁”现象。
对研究与开发成果转让的关注在深圳专家建议中排位靠前。41%的深圳专家希望改进研究与开发成果转让,具体建议是:
给开发者更多利益;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发展技术市场;
加强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享用商业和专业基础服务的机会
能够方便地获取商业和专业服务是香港的绝对优势。无论是法律、会计、银行,还是分包,香港都能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
深圳尽管没有香港完善,但深圳拥有同样的优势。专家们认为深圳有中国最好的法律、会计、信息、金融和保险服务。但专家们也指出了深圳的问题。会计、法律和信息服务不足,专业化水平达不到发达国家标准。特别是创业者不愿为中介服务支付费用。或许是移民没有归属感,深圳缺乏社会凝聚力,这意味着采购特别困难,因为代理商之间缺乏信任。36%的专家在讨论深圳的劣势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市场开放度和市场进入门槛
在这两个问题上两地情况迥然不同。按市场进入的难度和市场进入的成本来看,深圳比香港更开放。这一差别在表1.2—1中显得更加引人注目。40%的香港专家说,开办企业成本高是限制创业的一个根本因素。与此相反,深圳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但需要注意的是,香港专家相信,即使成本高会限制创业,但仍然可以负担得起。香港专家注意到租金成本偏高,建议政府免费提供或补贴经营场地作为资助中小企业的最普遍直接手段。
有形基础设施的享用权
绝大部分香港和深圳专家都认为,有形基础设施为新创企业提供了良好支持。专家们注意到两地各自都拥有高质量的通讯、道路、铁路、港口、机场和水、电、气等公用设施。
但在给深圳的建议中,仍有14%的专家引证需要改善有形基础设施。针对深圳出现的交通堵塞,他们建议加快公共交通建设速度,与特区外的交通设施连接。
文化和社会规范
在文化和社会如何促进创业方面,深圳和香港两地非常相似。两地文化都强调通过自己努力获取个人成功,都鼓励创业冒险。在鼓励创造方面深圳比香港更加突出,两地都倾向强调个人的责任。
这些规范与中国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出现差别的原因可能是香港和深圳均为移民城市,香港最大规模的移民发生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而深圳的移民过程发生在新近这25年,比香港晚一代。
在香港,89%的专家说香港人热爱创业,这意味着创办和拥有自己的企业,做自己的老板,通过经商赚钱赢得社会尊重以及在创业中延续家庭传统的强烈愿望。也有36%的专家告诉说,年轻一代已经不像前辈那样愿意为经营自己的企业去冒险和拚搏,为香港的繁荣所累,人们愈来愈依赖政府。
另一方面,深圳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思想开放的城市。深圳移民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来到这座城市就是为了寻找机会。他们尊重个人隐私,崇尚财富,具有冒险精神,敬重创业,重视技术。像香港人一样,他们为城市的市场取向和国际视野而自豪。虽然许多人仍然没有把深圳当成自己的家园,但就在香港身旁,他们铸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国创业大熔炉。
深港互动下的比较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作为一个已经创出了全球性品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代表着国家竞争力排名的“全球创业观察”,2003年第一次将深圳与香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说明了中国持续20余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受到国际瞩目与认同,而且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其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的成功和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所具有的领先优势已经得到国际间充分肯定。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GEM这一次将深圳与香港摆在一起加以研究,并非意味着深圳各方面发展已经到了可以与香港等量齐观的地步,更非表明深圳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超前进行的市场经济探索已经成熟到堪与香港相提并论的程度。
客观上来说,只是由于深圳、香港这两个城市已经具有了历史形成的愈来愈紧密经济、社会联系,两地经济融合度愈来愈高,彼此依赖性和互补性愈来愈强,从而造成了香港现在和今后在很多方面,其发展不能不受深圳为其提供条件与环境的影响甚至制约。
GEM在研究方式上的这一改变昭示了香港的发展与内地,首先是深圳互动的相关性特征。
从另外一方面看,深圳在作为移民城市、文化形态、创业机制、同国际社会联系、风俗习惯及其信息的沟通方面,有着众多与香港一致或相近的内容,尽管两地间存在着政治制度及其意识形态上的根本性差异,但就全国进行比较,深圳无疑是与香港最相似的城市。
深圳作为一个只有20余年历史的新兴城市毕竟仍然年轻,但深圳的迅速发展,他在产业竞争力及其引导全社会创业上的浓厚氛围,决定了深圳是一个有着巨大成长潜力的地方。
20余年来,深圳圆了许许多多脱颖而出人才的创业之梦,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现代明星企业,这是为GEM这样的国际性机构所关注的根本所在,也是国内其他城市应该引起注意并从深圳经验中获取启迪之所在。
“全球创业观察”以后将每年就入选国家和地区进行一次研究。从2003年发布的报告看,它对深圳在鼓励支持创业上所作的优、劣势评价及其提出的建议,实际上对我们正在全国范围不断深化着的市场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性意义。
从根本上说,国家的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个人的创造力发挥,这在我们鼓励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倡导现代企业家培育的今天,在千方百计扩大多渠道就业成为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形势下,“全球创业观察”所提供的这一报告中的许多研究结果,无疑具有了全社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