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感悟 游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感悟 游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


 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一些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然而,并不像外界猜想的那样,他们是因为就业难才转向创业。正相反,在采访中笔者发现,敢于创业的往往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甚至握有出国和“优质”工作Offer的学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象牙塔的精英最终走上了这条冒险的道路,他们中间谁会是下一个创业英雄,他们的未来又会如何?

  创业故事一:下决心前犹豫了两星期

  当其他同学还在家中安度春节的时候,今年大四的小唐已经回到上海,他并不是为了找工作而奔波,“为了自己的公司嘛,自己总要勤奋点。”小唐笑着说。

  在同济大学国家科技创业园,记者找到了上海奥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多少有点简陋的办公室。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由复旦大学学生小唐、小陆和小许共同筹建,在同济创业园的办公室是向朋友租的,三名主干成员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做起了软件开发和网站制作的工作。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公司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几笔业务,可以说是初战告捷。

  笔者:为什么你们当初坚决地选择了创业?

  小唐:我们几个通过合作项目结识后,在共同开发项目时发觉了创业的可行性,然而当时我和其他两位伙伴都有出国或者就业的机会,其中小许已经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要决定放弃眼前拥有的稳定机会,的确非常困难。因此在最终决定前,我们犹豫了整整两个星期。

  笔者:在犹豫的那两个星期里,想到过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吗?

  小唐:坦率地说,我们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失败怎么办。但是你要知道,像我们这样的科技创业公司,由于初期投入不大,主要的风险还是我们三个人的前途问题。我们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公司在一两年之后运作不下去了,真到那一步,我们也都是有退路的,出国或者工作。

  笔者:那么到目前为止,公司的运转还算顺利吗?遇到过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小唐:我们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为一所高校的生命科学学院开发年终教师考评系统。这花去了我们两个多月的时间,白天做系统界面的设计,参考SAP等大型软件,晚上则重点解决开发技术上的问题,经常忙到深夜,甚至通宵开发。

  这一系统使用下来的效果挺不错的,于是我们就想把这套成果推广到该高校的其他院系甚至是上海的其他高校。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具体的商谈工作中,别人一句“我们为什么要用你们的系统,我们自己也能开发”,就把我们给挡了回来。碰到这么大一个钉子,我们当时都蒙了,感到特别委屈,自己花了很大力气的作品,因为某些技术以外的因素遭到拒绝,心里很不好受。

  点评: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小唐的公司维持正常运营没有太大问题,然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学生创业公司的局限性将会暴露无疑———资金短缺,人员不稳定和发展遭遇非技术性阻力。小唐也毫不讳言,公司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非软件开发项目。有什么做什么,是此类学生创业公司共同的特点。资金的短缺是下一阶段公司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破的瓶颈,争取风险投资的支持,是小唐已经想到但仍未能解决的最大问题。

  创业故事二:保持“低位”切入姿态

  像小唐这样抱着理想的大学生创业者毕竟是少数。更多求稳的创业者一般会在工作一年半到两年半后,选择辞职,利用自己工作中积累的人脉关系和客户资源,找准机会投入创业的大潮。2002年从复旦大学毕业的小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搜房网工作了1年多之后,他辞去了工作,组建了一支包括销售、美工和技术在内的十多人的团队,主要从事包括房地产、银行广告设计在内的媒体推广工作。公司成立半年多以来,凭借高质量低价格的服务,已经积累了一批忠实的客户。

  笔者:在搜房网担任销售经理,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辞职自己开公司呢?

  小徐:关键是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熟悉了媒体推广的整个流程,觉得这个行业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的,特别是在和客户联系的过程中,我认为搜房网做的部分广告工作,我个人就能完成,何必待在公司,替别人做嫁衣呢?

  笔者:那么从辞职到创业,当中有没有赌气的成分?

  小徐:在原公司做得没劲是主要原因,谈不上赌气吧,说老实话,是对收入有一点不太满意,一样工作强度这么大,不如为自己干活,累也心甘情愿。

  笔者:考虑过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吗?

  小徐:想要一下子做大是不现实的,我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公司目前能到什么样的规模,大家心里都有数,先稳定公司的收入,做好我们的主业———提供基于互联网媒体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然后再考虑下一步的发展会比较实际一点。

  点评:由于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小徐的想法比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实际不少———成立自己的公司,求稳定的发展,至于说风险投资、扩大规模等等,目前还没有必要去考虑。这反映了一种成熟的创业观———创业不是说要做成上市企业,才算是真正的创业,自己开家小店,做点自己熟悉和喜欢的生意,同样是创业。人人都可以做老板,是近十几年产生的新兴观念,小徐的初步实践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做的。创业,需要梦想,更需要实际一点,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创业故事三:角色转变的确需要时间

  一般印象中,创业者应该是那种精力旺盛、热情外向的人,然而和小周坐在一起聊天,你会发现这是个严谨内向的“科研人”,他甚至不赞成记者把他的生物科技公司称为“产学研”结合。“我公司那点科技含量和产业化程度,算什么‘产学研’,内行看了一定会摇头,我们最多也就只能算是生物技术支持。”一年前,小周等几个复旦的硕士生,因为熟悉试验设备的销售人员,并曾从事过生物技术支持工作,大家凑在一起,就组成一家生物技术服务公司。

  笔者:按照你的说法,当初真的只是想试试看?没有其他的原因吗?比如看到其他的“老板”(导师)也开类似的公司,做的也还不错。

  小周:你说的这种羡慕的心态肯定会有,但是由于我们一起创业的人当中,只有个别有代理销售和生物技术支持的经验,大部分人还都只是在实验室的环境中工作,一起办公司,到底能怎么样,真的很难说,所以说是试试看。没有想到还真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就走过来了。

  笔者:从科技实验室走到商业运作的公司,这一步的变化你认为大吗?

  小周:对于我这样搞技术为主的人来说,可能感受不到太大的变化,就是有些项目有时间限制,有些生物技术项目需要更高级的条件进行操作;倒是那些做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代理销售的伙伴比较辛苦,我们公司的对外联络也主要靠他们,接手项目也主要是他们在外边跑。我觉得这样分工明确,也挺好的。

  笔者:你说公司发展得挺顺利,那就真的没有遇到过一点困难吗?

  小周:销售人员的辛苦,我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我想说的是,在为医院等单位提供生物技术支持的过程中,我这样待在实验室时间比较长的人,就感到和客户沟通有点障碍。客户有些要求,我们挺难做到的,但是你又不得不做,从一个学生转变成技术支持服务人员,的确需要一段时间。

  点评:科研型学生创业公司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闷头搞科研,其结果很可能是最终的开发成果被其他公司看中,但是创业公司却无法维持下去。用小周同伴的话说就是,“我们这种技术含量的公司,收购都没有人要。”这很残酷,但这是现实。

  在认清了现实之后,小周们目前采取的务实发展对策还是值得赞许的。创业是一次冒险,更是一次学习的难得机会,积极和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尽可能提供使客户满意的服务,这就是他们目前阶段的“学习”。走出象牙塔的第一步,以更配合的姿态投入创业,会让他们收获更多。

  相关信息:

  上海大学生创业享受四项优惠“套餐”

  为推动大学生以创业实现就业,去年以来,上海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政策,给予大学生创业者优惠扶持。这些政策演进并被舆论概括成为有名的4项优惠“套餐”:

  风险评估: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可以为大学生确认市场机会大小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这一评估免费。

  创业培训:上海市首次设立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创业培训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该项培训由政府付费。

  贷款筹资: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促进就业基金”,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担保,这类贷款的最高上限为5万元。

  个体创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日起,1年内免交个体户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等。此外,如果成立非正规企业,只需到所在区县街道进行登记,同时可享受3年免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695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游走厨师——欢迎您到世博挪威馆 游走性风湿病的症状

原文地址:游走厨师——欢迎您到世博挪威馆作者:向一百个城市进军世博会终于到了,对所有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次盛大的节日,我们可以不出国门就可以体会到世界各国的人文风情,从亚洲到欧洲,从美洲到非洲,从太平洋大西洋,世界一起欢聚在黄浦江两岸

腾讯专访:宋洋-艺术家的思想要走在时代的前端

宋洋:艺术家的思想要走在时代的前端【题记】宋洋,被媒体誉为“难以定义的艺术家”。其作品跨越油画、漫画、设计、写作、影像、音乐、展览等多个领域;是第一位进行全国巡回动漫展的漫画家,同时也是第一批在欧洲出版单行绘本的中国漫画家

傅斯年:游走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学生领袖,傅大炮,学霸   1987年,王汎森初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他的老师余英时刚从耶鲁大学受聘到普林斯顿大学任讲座教授。师生见面时,余英时就建议王汎森以傅斯年作为论文题目,认为能以档案作为论文题目是千载难逢的机

声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感悟 游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为网友藍色天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