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自信沉着 求职不必着急
1月13日上午,记者在广西大学遇到了计算机专业的赵斌同学,他正在悠然地上网聊天。赵同学告诉记者,他只参加了12日上午的双选,因为心仪的单位他都投了材料,于是就静候佳音了。“我认为不必非得要在一天两天内就找到工作,还有几个月才毕业,甚至毕业后也还会有机会。慢慢来,我相信自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广西民族学院政法学院的卢同学转了两天也没有找到合意的单位,他对记者说:“昨天贺州市一单位已表示想要我了,但是我没有马上答应,我想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对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不会计较薪水等等待遇方面的问题。就算让我从扫地做起,我也有信心干出一番成绩来。”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白玲,已经与北海市的一家大酒店签了约,她对记者说:“我其实也不怎么喜欢酒店的工作,但我愿意去试一下。如果做了还是不喜欢,到时候再找别的工作啦。”
记者了解到,这些不怎么着急找工作的同学,他们除了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外,没有家庭经济上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求职的焦虑。
二、给人打工 不如自己创业到了2004年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双选会的最后一天,广西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蒙同学才投出两份求职材料,原因是他和自己看上的单位“互动”不起来,有的单位甚至不愿意收他的材料,这让在校表现颇为优秀的蒙同学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就业的残酷。失落之余,他萌发了另一个念头:“既然找工作这么难,我还不如自己创业算了。”蒙的同班同学王得欢也对记者说:“现在国家给大学生自主创业开出了不少优惠条件,我们完全可以考虑放胆博一下,自己干,很可能就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一个用人单位已经“人去楼空”的展台,记者见到了神情有些沮丧的广西中医学院钟志伟同学。前一天,一家县级医院就和他谈妥了工作的事情,说好让他今天来签约。没想到,对方临时变卦了,说已要够人了。为了看儿子签约,钟同学的爸爸也特意从家里赶来南宁。看到儿子遇到挫折难受的样子,钟先生有了自己的打算。他告诉记者,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干事业。在他们县城里,就有几个大学生毕业回到县城开诊所,先是与别人合作,慢慢地自己就上手了,收入并不比在大医院里干活差。
三、就业压力 化为发展动力“以前听过很多学兄学姐开玩笑说‘毕业等于失业’,当时我觉得很难理解。经过了双选会,我切实感受到了就业的巨大压力。”广西师范学院中文专业的李丽君是位柳州姑娘,生性直爽的她向记者袒露心扉:“不怪天,不怨地,就怪自己‘硬件’不合格,很多用人单位要求的条件我都不具备。但是,我不灰心,我要把这次求职的挫折变为动力。现在离毕业还有几个月,我要抓紧剩下的时间充实自己,至少要争取在毕业前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双选会上较好的招聘单位都是党政机关等部门。我想到企业去工作,又觉得广西企业效益好的不多,选择的余地太小。下一步我打算到广东等一些企业发达的省份去参加招聘会,就业压力大,就更要学会自己寻找就业的机会。”广西民族学院的吴坚同学这样对记者说。吴同学已先后向玉柴、柳州五菱等区内的大企业投材料,但是都因为专业不对口而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机会。吴和几位同学已经说好了将一起去外省看看有没有就业机会。
四、亡羊补牢 重新定位自己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视甚高却又疏于准备,成了一些大学生求职失利的主因。
身高1.80米、长相英俊潇洒、口才顶呱呱的裴同学,是广西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的学生。他本以为此次求职是十拿九稳的事,没想到却落空了。此次双选会,裴同学瞄准的是通讯行业,他只把材料投给了在大家的眼里是最好的一家公司,对其他的公司则不屑一顾。结果,他没有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而比他条件差了不少的几个同学,倒是已经接到了另外几家通讯公司的面试通知。小裴有些懊悔地对记者说:“我有点自视甚高了,我会吸取这次教训,不要再盲目地给自己定高目标。”
广西师范学院的林美同学则认为自己是输在了自我介绍时的紧张上。林同学的求职材料颇有分量,记者粗略一翻,就看到了好几张国家级的证书、学校的奖状,“我说话的时候很紧张,一紧张表达就不流利了。柳州一所中学本来对我的硬件挺满意的,但是考虑到我面试时的紧张表现,又犹豫了。”建筑专业的黄同学也觉得自己应“吃一堑长一智”,他告诉记者,自己平时爱好文学,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是他觉得文学与自己的专业对不上口,就没有将发表文章放到自己的求职材料中。没想到求职时一家单位一再问他能否胜任宣传工作,“尽管当时我回答说能够胜任,但终究是‘口说无凭’,所以,我还是落选了。要是我当时能拿出我发表的文章就好了。”
五、锁定目标 不降择业标准双选会上,一些同学十分坚持自己原来定下的择业标准,宁愿落选也不降低标准。
“读了几年大学,自己也十分努力,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对相信自己能胜任的好工作,我会坚持到底去追求。”一位读中文专业的张同学告诉记者,他的目标就是机关事业单位,除此之外的单位他坚决不考虑。张同学在区内外的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文章,具有很强的写作能力。他说:“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找到满意的工作。”
采访中,一位姓毛的同学对记者说:“一般的小企业、小公司来招人,往往会开出很低的薪水。我就要坚持我的标准,少于1000元一个月我是不干的。投材料的时候我会主动询问,用人单位的人问我,我也是这样回答的。”
有部分同学则把留在首府南宁工作定为目标。“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基层一栋房,不能仅仅把这句话理解为爱慕虚荣,留恋城市。我之所以一定要留在南宁,是因为我觉得在南宁发展的机会多。”在南宁市市政管理局的展台前,一位姓李的男生对记者说。在双选会场,记者还遇到了广西民族学院一位越南语专业的99级学生陈同学,因为是历届生的关系,陈同学吃了不少“闭门羹”。她告诉记者,她原本有一个机会到凭祥工作的,但是她为了留在南宁而放弃了。她的考虑是:“我现在在一家公司工作,待遇不算很好,但是我觉得南宁发展的潜力大,特别是今后要举办南博会,更会带来无限的机会。到时候我既有了工作经验,又有小语种的优势,肯定会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我一定要留在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