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圈 打造生态长江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博大精深的长江文明,造就了无数风流人物和文学佳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李白和苏轼虽已远去,但他们歌咏长江的诗篇仍让人唏嘘不已。
长江流域还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如今更是我国人口、城市、经济活动密度最高的两大地带之一。忆往昔,看今朝,这条横贯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究竟呈现给世人怎样的印象?未来又将向何处去?
长江生态系统遭重创
今年8月,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长渔办”)发布了《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警示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特有鱼类濒临灭绝,金沙江干流鱼类资源濒临崩溃。
“长江里原有175种特有物种,近四五年来,已经有一半以上找不到了。我们在丽江附近的石鼓江段使用网具试验,一天只捞上来5条鱼,多数个体还很小,而这里过去是鱼类资源十分丰富的。”长渔办主任赵依民心情沉重地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特别是金沙江流域大规模地建设水电项目,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长江特有物种消失。
据了解,不仅有着“水中西施”美誉的鲥鱼遭遇“灭顶”之灾,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中华鲟、白鲟、达氏鲟、扬子鳄、江豚、胭脂鱼、淞江鲈等种群数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机构的长期监测数据表明,长江中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苗出生量急剧下降,由上世纪50年代的300多亿尾降为目前的不足1亿尾。
原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长江经济技术学会秘书长翁立达表示,长江生物种群和数量减少,除受水域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域无序的水电开发。
自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工程后,长江上游成了我国水电开发的重要基地。据统计,长江上游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从长江干流水利枢纽布置纵剖面图上看,目前已建、在建和规划中待建的密密麻麻的各级水电站,将长江上游变成了一层层“梯田”。专家预言,照此下去,未来的长江上游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水库群,不再是一条奔腾、流淌的真正意义上的河流。
近几年,长江沿线的大小湖泊频频遭遇干旱。今年鄱阳湖又遭遇非常严重的干旱,水面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吸引了很多新人到鄱阳湖“草原”里去拍婚纱照。干旱导致长江水源枯竭,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安全,还影响生态系统修复。除了气候因素,围湖造田、航运采砂、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也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三高”产业围堵母亲河
从水富到上海,数亿人共饮长江水。江面上船只络绎不绝,沿江钢铁、化工、水泥、建材、造纸等工厂密密麻麻。到目前为止,长江已经密布了我国大部分高耗水高污染企业。
南京,金陵石化、扬子石化等赫赫有名;九江,九江石化、香港理文造纸、理文化工等大企业都坐落江边;武穴,撑起县域经济的多家医药化工企业依江而建;武汉,80万吨乙烯等数家重化工企业一字排开;岳阳、荆州、宜昌、重庆、宜宾等沿江大小城市无一例外。
2012年,长江经济带的石化、水泥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0%至40%,大多集中在沿江。 记者注意到,在沿江不少地方的招商手册或发展规划上,化工项目被列为招商重点。因为化工产业对水运需求大,布局江边最经济最划算。然而,这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在依托黄金水道发展的同时,也给长江带来了巨大的环保隐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江上中下游分布着宝钢、武钢、南钢、马钢、攀钢等五大钢铁基地,近十家炼油厂,化工企业达40万之众,仅江苏境内就布局了8大临港化工区,化工企业超过10万家。 数据显示,1980年长江流域污废水排放量不足100亿吨。
掠夺性开发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水质污染。近年来,每年注入长江的废污水320亿吨到340亿吨之间,“废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小幅增加。”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局总工程师穆宏强说。
“越往中西部走,环保监管的难度就越大,粗放式排放的现象也越普遍。”九江市口岸办副主任习晓灵表示,30年来,长江沿线发生污染的事情不胜枚举,若上游一旦发生泄漏、污染等事件,对下游居民用水、工业发展等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保护长江刻不容缓
现如今,与其说长江是养育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生命河”、“母亲河”,不如说她更像一条人工运河。她的自然属性正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渠道化”和经济属性。
针对长江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严峻的状况,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今年“两会”发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提案,具体提案建议:一、提升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二、建立长江相关规划的统筹协调机制;三、提高长江流域的污水处理率;四、调整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五、加大长江生物自然保护区扶持力度。
湖北省人大代表、黄石东贝集团董事长杨百昌近日呼吁政府对长江全线实行10年禁渔以修复生态,为濒临灭绝的长江江豚保留充足食物源。他说,准备将这一呼吁写进议案,并委托黄石市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提交。
今年年初杨百昌看到央视专题片介绍白鳍豚已经从长江上功能性灭绝,而长江江豚也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于是决定为保护江豚做点事情。他主动找到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几经商议,发起了一个以大众参与的方式影响长江中下游的“为江豚来奔跑”公益活动。
习晓灵建议,要大力发挥公、铁、水联运的优势,让长江各港口与国家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对接,让重化工企业有条件往后方工业园区迁移,临江地区则可设立长江保护带,既为企业节省运输成本,又呵护了长江。
目前,南京正在开展整治行动,将沿江数十公里的一批化工企业搬迁到工业园区,规划了铁路线,设立了保护带,企业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黄石市正在规划兴建的棋盘洲港区,离码头数公里处设有专门的工业园、物流园,兴建了铁路线和高速公路,避免污染型项目与长江“亲密接触”。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环保债一定会还,越往后,成本越大。武钢污染北湖后,于2007年投入近3亿元启动湖泊治理工程;莱茵河被污染后,沿岸所有国家统一行动,花费大量资金,用了近30年时间才治理好。
德国政府为治理好莱茵河,不仅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还在沿岸设立了多个监测点,一旦测出辖区内水质出现问题,政府会对企业采取罚款、逮捕、关闭等强硬举措。重压之下企业才肯投入改进,也才有今天清澈的莱茵河。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傅春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水资源、生态环境、疾病传播方面存在着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应建立流域环境保护部门参与的专题工作小组。要借鉴莱茵河的经验,建立联合研究机制,集体攻关。
“设立长江保护带,加强监管,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绝不能让莱茵河悲剧在长江重演。”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如是说。
令人欣慰的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决定》指出,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目前,国家层面正在编制支撑转型升级的长江经济带规划,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生态廊道”。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下一步需要在制度、法律、监管层面加以有力保障和落实。同时要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长江流域实现全方位、全天候数字化决策和管理。
“发展长江经济带,不能一窝蜂地来,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马建华呼吁,要将目前已有的产业布局和将来的经济产业布局与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尽快建立长江流域跨区域和跨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防洪体系,保护好现有水资源。
有关专家建议,为保护南水北调汉江水源地,宁强、勉县、丹江口等上中游城市不允许发展重化工业,而国家每年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对于长江而言,需要国家层面和沿江省市共同商议,拿出切实可行的补偿办法。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罗静建议,可考虑建立长江流域受益地区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
生态旅游亟待整合
水上旅游凭借着邮轮、游艇、游船等核心产品,通过功能运作,往往能够产生1:10的产业放大和关联效应。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一江串起名山大川,7省2市绘就万里生态绿廊。打造生态长江,必须走一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长江流域不仅水上资源得天独厚,而且旅游文化博大精深,旅游市场关联紧密,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旅游业,无疑是长江经济带因地制宜的不错选择。
长江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从上海外滩到南京十里秦淮,从武汉长江大桥到重庆朝天门,从鄱阳湖到洞庭湖,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庐山、九华山、武当山、长江三峡、乐山大佛等名胜景区数不胜数。
遗憾的是,拥有丰厚旅游资源,却很难找到一条长江全流域专属旅游线路。目前长江沿线九省市都是各立山头,各自开发,想打造“一游到底”的水上旅游线路,可望而不可即。
九江市旅游局副调研员胡细根表示,2007年,九江市曾引进安庆一家小游轮公司,开辟夜游长江线路。由于本地人和游客都喜爱九江夜景,客源充裕,游轮公司当年实现盈利。但2008年,码头停靠费用涨价,游轮公司无法经营被迫撤出九江。而九江市旅游局因为缺少码头、资金,一直没有组建起自己的游轮公司。
胡细根说,九江拥有庐山、西海等知名景点,2012年综合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但却没有一家游轮公司,这与九江旅游名城的地位不相符。
打造长江旅游黄金水道听起来令人心动,但在水上旅游的实际发展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首先是长江水上旅游目前存在管理行政分割、统筹协调不够,沿江各省市在编制各类水上旅游规划当中缺少对区域水上旅游的整体规范,水上旅游发展存在着小、乱、散等问题。
对此,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沿江各省市编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水上旅游发展规划。同时,针对水上管理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建议由国家交通部牵头,沿江各市成立长江中下游地区水上旅游委员会,负责协调区域水上旅游发展。此外,要着力建设长江水上旅游区域合作平台,鼓励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企业互相整合、连锁经营。
随着水上旅游内涵的不断丰富,水上旅游发展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上海水上旅游研究所顾建华研究员提出了“水陆衔接”的发展方式,即让游船不但跟车连接,还与航空、铁路等其他交通工具进行衔接。这样一来,使得旅游者可以减少旅途中的换乘辛劳,同时又可以把住宿的时间位移,实现了时间与费用的“双赢”。
宜昌市在水上旅游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可行之道。宜昌市旅游局介绍,宜昌抢抓汉宜动车机遇,前往上海、南京等城市开展旅游营销。三峡大坝、三峡人家、峡口风景区、晓峰、车溪、清江画廊六大景区和宜昌交运集团组建了“6+1”营销联盟,变单打独斗为企业联手整体营销,实现水运与高铁对接。2012年,宜昌市3A级以上景区26家,接待国内外游客26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0多亿元,并带火了120家旅行社、58家星级饭店。
解放思想,破除藩篱,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生态长江还有许多文章可做。
更多阅读
房地产生态圈 破局房地产新生态
议题:中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下半场”,买地、盖房子、卖房子赚取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将目光从单纯的住宅开发转向了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布局新的地产业态。传统地产需要新的盈利点,需要新的盈利模式,需要打
网通电商:营造“大梧桐”生态圈
网通电商的理想,是营造一个“大梧桐”的生态环境,让众多的中小企业、平台商户和品牌商家都能多方共赢,和谐发展,颠覆原有的电商模式,打造全新的全程电子商务系统平台。在电商企业百舸争流的市场环境下,网通电商的理想透着“清露
郑州山水生态城 建立人水和谐关系 打造山水生态华县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建设,鲜明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华县最大的名片,是华县独有的资源,也是大自然赋予华县
中三角:托起中部崛起的重任
“中三角”正在崛起,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有学者提出,中三角或将成为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众多学者看好中三角的前景,然而“中三角”的概念并不广为人知,进入公众视野也只
打造工作新特色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态酒”
“豫酒不缺文化、不缺资金、也不缺营销,核心问题就是豫酒的品质风格不具备明显的个性特点”。这是仰韶酒业董事长侯建光在第三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会上讲的一句话,引发了业界的思考。酒企怎样才能赋予产品鲜明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