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跳槽,求证快乐真谛
1994年7月,张丽蔷大学毕业,因为学校不是很有名,奔波了一年,她也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为了生存,张丽蔷就先进入武汉市郊一所中专当老师。
1997年夏天,在与大学同学的一次聚会中,一位很要好的同学知道她的状况后,给她介绍了一份工作--一家外企的经理助理。张丽蔷正有改换工作的念头,就辞去了教师的工作,走进了外企的经理办公室。但因为同事之间的猜忌和排挤,她在那里做得一点也不开心。
2000年,张丽蔷偶然在报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那是武汉一家IT公司需要招聘市场营销代表,专门做市场开发的业务工作。张丽蔷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再次果断地转投他门。
这一次,张丽蔷似乎找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她没有休息的假期,没有亲朋好友的聚会,甚至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没有好好睡过一次觉。27岁那年,她已经怀孕6个多月了,但公司正在参与一个较大的合作项目,时间紧,任务急,一天也离不开她。于是她每天挺着肚子和业务员一起出差,每天奔波十几个小时,一进门总是大汗淋漓,周身难受。两个月后,项目才顺利完工了。忙碌的工作给张丽蔷最大的感受,已从充实变成了疲惫。但市场不饶人,T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迅疾之极,无论是公司还是从业者个人,稍有松懈,就可能远远落后于别人,最终被无情淘汰。而狭窄的交际圈,也极大地束缚了张丽蔷活泼开朗的个性,甚至让她产生了一种窒息的感觉。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张丽蔷的思想又开始动摇了。张丽蔷从不否认自己是个不安分的人--她认为这是自己的优点。她告诉自己,如果继续这样在一种疲惫和置疑的心态下工作,总有一天,她会被淘汰,那时可能会突然间变得一无所有,再想撤退都为时已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张丽蔷再次作出一个果断而大胆的决定:辞职,自己创业!
张丽蔷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她自信机会不会总是躲在远处,可是身边的机会在哪里呢?
着着领先,奠定成功基础
一次外出,张丽蔷碰巧遇到了一个同样曾经从事IT业的朋友,那个26岁的女孩子在武昌开了一家精品装饰店,专门出售家居装饰物品。张丽蔷被邀去观赏了一次。走进朋友的店子,看到琳琅满目的家居饰品或挂或贴,或动或静,张丽蔷感觉耳目一新。她又留心观察了前来的顾客,发现男女老少都有,个个兴致勃勃,小店生意出奇的好。张丽啬感觉到商机机已经来到了眼前。
张丽蔷拿定主意--就借鉴朋友,在武汉开一家家居饰品店。决心下定,她立马去公司办理了辞职手续,迅速投入市场调查。在半个月的调查当中,她惊喜地发现,在偌大的武汉,家居饰品专营店数量十分有限,个性化的家居饰品更是少之又少。她深知武汉的房地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每天都有为数众多的人购房、装修,自己只要抓住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客源,店子就能成功运营。
事不宜迟,张丽蔷一做完调查就开始采购货物。投身一个从来没有涉足的行业,张丽蔷要走的每一步都深浅难料。这个时候,她的学识和经验派上了用场。就拿采购途径来说,她想到了依靠国际互联网。因为在IT行业浸淫多年,她深切了解互联网的快捷和方便,并且自己具备足够的技术优势,此时不用更待何时?通过互联网,她找到了泰国的提篮、印度的藤具、巴西的椰子兜兜……许许多多新奇又实用的东西,别人看来成本很高,张丽蔷却轻而易举地以低价购进。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做法为她的售品增加了更多的赢利空间,也使得她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占据先机。
准备好货源后,张丽蔷开始选择店面的位置。她考虑,家居饰品店因为是新兴事物,了解的人不多,因此一定要开在交通便利、客流量大的闹市区,最好毗邻有发展前景的房地产大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与筛选,最后她在汉口新开发小区比较集中的地段物色了一个门面,面积有40余平方米。
张丽蔷花3万多元初步装修了一下,就开始了整个准备环节中最重点的工作--店内布置。这个工作张丽蔷没经验,不敢自作主张,于是特意请了好几个朋友提参考意见。最后决定,按照当时最流行的模式,把店内设计成了一个很有层次感的复式楼。天花板周围嵌入黑色的线条、简洁的银色钢管,四周垂下精致的壁灯;地上放置草编的环保地毯,墙角摆放各式各样的彩色花瓶,里面插上风干的麦穗、雪白的苇花;而在房间的另一边,则是童话王国中公主的卧室,嫩绿色纱质的窗帘、色彩斑斓的香囊、颜色各异的抱枕……
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张丽蔷估算了一下,发现投资不到20万元。这点钱不多也不少,恰好把张丽蔷的所有家当和父母赞助的全部积蓄都搭上了,所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好在张丽蔷非常有自信,认为这不是冒险,而是见机行事,因此没有理由不成功!
步步为“赢”,开启幸福明天
2003年3月15日--第2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天,张丽蔷的店子开张了。为了人们好说好记,她特意给店子起了个简单明了的名字--“梦想屋家艺馆”。张丽蔷说,之所以选择“3·15”这个为诸多不良商家所胆寒的日子,就是要以一种高度负责的姿态来向顾客传达自己的质量承诺。因为她独到的匠心,家艺馆的开张一时成为当地一大新闻,几家媒体做了报道。这无形中给张丽蔷的家艺馆做了免费的权威广告,使它在武汉三镇一炮打响。开业后,正如张丽蔷预想的那样,被吸引进来的路人络绎不绝,很多人还特别表示喜欢张丽蔷设计的小屋。再加上商品价格都比较优惠,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顾客越来越多。尽管如此,务实的张丽蔷还是设定了3个月的预亏期。谁知一个月下来,经过盘点,张丽蔷发现,家艺馆不但没亏损,还小有赚头。张丽蔷煞是高兴,的确,对于一个刚开业的小店而言,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有了良好的开端后,张丽蔷更加有信心了。她想趁热打铁,通过广告进一步提高家艺馆的知名度。这一次,尝过一回甜头的张丽蔷又打起了互联网的主意。她只在一两家当地主流生活类报纸上做了少许广告,就把重点投向了空手套白狼的网上BBS(电子公告牌),在那上面留下了小店的简介与地址,还不时到跟武汉有关的聊天室兜兜风,瞅准时机向网友推销自己的个性家艺馆。这一招的效果真还不错,又为家艺馆带来了不少新顾客。为了稳定客源,争取回头客,张丽蔷一方面与供货商加强联系,以保证货源的畅通充足;另一方面,推陈出新地开展了家装订货业务。在日常经销过程中,她用心聆听每位顾客的意见,记录下他们的特殊需求,然后千方百计帮他们买回来,实在找不到的,也会把意见反馈给供货商,请其量身定做。这种时候哪怕只是要一件,她也从不推辞。这些都为张丽蔷的家艺馆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倾注了张丽蔷大量心血的家艺馆红红火火了,在旁人看来,张丽蔷应该满足了。然而,张丽蔷却不如人们所想。扎实的市场磨炼增长了她的经验,也擦亮了她的眼光。与其他做家饰生意的小店相比,张丽蔷并不打算将经营的重点放在零售方面。她想,仅仅依靠零售,收入十分有限,她必须把眼光转向更广阔的天地--比方多赢式合作模式。张丽蔷又开始留心起来。一天傍晚,当她路过武汉青年路家装市场时,她的脚步慢慢停了下来,她把目光盯在了那一家家的装修公司身上。为何不与他们合作呢?她试探性地跟几家公司表达了合作意愿,结果对方都愿意与她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几经谈判,她选择了几家比较有实力的的装修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如此一来,一方面,张丽蔷的家艺馆成了装修公司揽客的门店;另一方面,装修公司也可以为家艺馆带来更多的销售额。双方合作无需额外投入,就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如今不到一年时间,张丽蔷的生意已经非常红火。按照她的预期,“梦想屋”一周年时,零售收入将占到总收入的大约1/3,一年的纯利润将达到10万元。那时候,她将着手准备开第一家连锁分店。也许还会有第二家、第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