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他们“言不由衷”的背后其实是种种“苦衷”。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为创业提供的支持和服务还不够完善。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据了解,在很多地方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或部门之间互踢皮球,或拖拖拉拉不予办理。
其次是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当前“圈地”式的教育,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如文科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在操作技能上知识匮乏;而理工科的学生,虽然在筹划、统计、理财等方面占有优势,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又较为逊色,这不利于创业操作中相关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第三,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现在的大学越来越社会化,但大学生长期身处校园,对社会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对商业上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方式不太习惯,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沦为“纸上谈兵”。
此外,从客观上讲,缺乏启动资金,难以吸引风险投资也是阻碍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大问题。大多数有意创业的学生都会面临“巧妇难为无钱之炊”的尴尬。
在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情势下,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啻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大良方。但大学生创业“雷声大雨点小”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创业不是喊几声口号那么简单,要使之成为一种规模化的就业趋势,还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何克服自主创业上的“先天不足”,发挥自己在大学里的知识优势,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高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规划,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也能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