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没有亲兄弟 但研究生已经不时髦了,一位在北大学习期间的同学准备考MBA。冉东告诫他,一定要去找MBA考前辅导班学习。 跑遍北京各大高校,发现MBA考前辅导班很少,而很少的辅导班也都是由各个学校自办的“国营企业”,爱来不来,来了课程怎么排则根据我的方便。有着前一次“无本万利”的操作经验,冉东顺势发现了商机:或许我可以做得更好?2000年初,冉东联合那位考MBA的同学,合伙成立了“华宏MBA培训中心”。 从1997年MBA在中国正式实现联考,到2000年,MBA考试在中国遍地开花如火如荼,市场大得望不到边。但是如何切入呢?冉东认为首先要看MBA的考生们最关心什么:当然是临门一脚的考试;而考试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扑簌迷离的考题!确定方向之后,两个“初生的牛犊”直奔主题——“MBA考前命题预测辅导班”的广告在北京各大校园密集张贴。那些焦头烂额的MBA考生们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实现梦想的捷径”,于是奔走相告然后奔涌而至,冉东又一次“给淘金者卖水”,大爆冷门。 由于有了上次的经验,冉东坚持在师资方面不计成本地聘请名校名师。名师当然需要“名师的价位”,而当时北京MBA考前培训费用标准偏低无法支撑成本。冉东冒险对费用大幅度提高,由1300元涨到2100元。.此番举措理所当然受到了同行的抨击,甚至还挨了自己合伙人的骂。 “骂是件好事情,说明大家在关心我们,”他说服合伙人:“和考研不同,能担负MBA动辄数万学费的学生,并不在乎临门一脚是一千还是两千的辅导费用。”

“判断力才是第一生产力”。2000年第一年考完后,辅导很成功,取得了预期的好成绩,上线率达到70%—80%;更重要的是,由于调高收费,“华宏”提高了教学品质,也赢得了合理的利润。这使“华宏”获得了长足发展的能力。“2001年全北京前前后后共涌现了28个MBA考前辅导班,所有人都在竞争前本能地‘降价甩卖’,最后80%的竞争对手都因成本太高而撑不下去了,而我们一直很顺。”冉东告诉记者。 果树栽得异常成功;却不料摘果子的时候,爆发了“合伙人综合症”。 从股份比例来看,冉东是“华宏”实际的老大。但所谓“上阵亲兄弟”,冉东认为合伙人之间应该比亲兄弟还亲。刚...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