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鼓励自主创业的呼声此起彼伏。专家指出,大学生自主创业将是一条创新的道路。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勇于“吃螃蟹”的学子给予充分鼓励。
但实际上,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却寥寥无几。据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分析,大学生创业面临专业知识限制、缺乏社会经验和启动资金等三大问题,而且国家优惠政策“落地”问题也亟待解决。
如何破解创业难题?如何将创业的激情转化为实际的成绩?本报记者走访了两位“过来人”,希望他们的创业历程能为正在就业征途上赶路的高校学子提供有益的启示。
创业一年立志10年的曹兴伟建言大学生——保持“低位”的切入姿态
拨通了曹兴伟的手机,他正在和客户洽谈。他欣喜地告诉记者,近两个月来公司业务量增长很快,年内可望盈利。我们匆匆约了个时间。昨日,一个寒冷的早晨,在岗顶的咖啡馆里,曹兴伟呷了一口微苦的热咖啡,开始给我们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曹兴伟,湛江市廉江县人。1995年开始就读于广东民族学院,1999年毕业后到中山一家民营玩具厂当会计,2001年7月辞职,到广州天河一家小型财会公司工作,2002年9月他自己创办了一家财会服务有限公司。
创业,从规划好自己的大学开始
1995年初秋,曹兴伟拿着广东民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走出了湛江市廉江老家。在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中,创业梦已经深深扎根。而这一切,就从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开始——
[自述]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家里6个孩子,我排老五。兄弟姐妹都很早出来赚钱,上初中时,我就帮着大哥照料生意,开始接触社会。从那时起,我就有了自己创业的梦想。
我知道,要把这个梦变成现实,首先就得完善自己,准备好自己,所以一进大学,我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路,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努力。
大一、大二那两年,主要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学的是财务会计专业,但那两年我除了学好专业课,还整天泡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心理学、法律、证券、金融等方面的书。身边的同学都觉得奇怪,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工夫,去读那些“闲书”?但就是在这些“闲书”中,在这两年的阅读过程中,我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自己的全面发展打下了根基。
到了大三、大四,到外面去的机会就多了。除了帮朋友打打散工,我还做过不少的访问调查。印象最深的是,大三那个暑假的打工经历。当时每天顶着36.7℃的酷热,奔走在广州市荔湾区的老巷子里,挨家挨户给一家公司推销新产品。现在回头看,这种社会接触和锻炼是非常必要的,对我后来的择业有很大影响。
[点评]大学时代的规划和积累,为此后的创业历程准备了充足的“燃料”。眼下,“大学生职业规划应贯穿大学四年”的呼声此起彼伏。
国外大学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在美国,职业指导的重点是推行4年职业规划项目:学生入学第一年,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雇主资料,参加社会实践和招聘会;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
这些举措贯穿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对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很有帮助,而我国大部分学校的高校就业指导还停留在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等层面上。据了解,近年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已经让一些高校意识到,职业规划应该大大提前,从大一就应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1/58,我抓住了最后的机会
从11月的秋凉到4月的初夏,曹兴伟从中大、华工到佛山、顺德,辗转跑了6地招聘会,投了58份简历。前面57份却都石沉大海,全无回音。
[自述]日子就在漫长的等待中,慢慢地熬过。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地找到合意的工作,自己只能每天不断地提醒自己:大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我相信,希望从来不会抛弃坚持者!只要有机会,我就去试!
当时师兄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他去过广州消防局面试,招聘方问他,我们工作很辛苦,你能做得下来吗?他说,我是从乡下出来的,什么苦没熬过?年轻人吃点苦,算不了什么!
我早就做好了从底层做起的准备。只要这份工作对我今后的发展有益,只要管理者水平高我能学到东西,那就足够了。工资待遇不要太看重,毕竟年轻时的历练,是一辈子的财富。
4月,我投出了第58份简历。这次,我终于抓住了机会!中山一家玩具厂要我去面试了。年轻的老板亲自主持面试。围绕着厂子的现状、行业前景,我们谈得很投契。我马上意识到,这个厂是有活力和希望的,我能在这里学到我想学的东西。当天,我们就签了就业意向协议书,开始了我两年的工厂财会生活。
[点评]对陷入期待——落空的就业困局中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耐挫心理”尤为重要,应该永不气馁,在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好自己,积极准备下一次的挑战。抓住一丝哪怕微弱的机会,也许就能闯出新路!其实,刚毕业就到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的基层体验一下,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予以创造性地应用,也一样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积累很多实务经验。
三年积聚,为创业掘第一桶金
1999年4月,曹兴伟开始了打工生涯。月入不满千元,3年中两度换岗。对于这段艰难却也不乏激情的时光,他笑称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切的准备与磨练,都是为了创业梦——
[自述]大四时,我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积极寻求创业的路径。当时,我瞄准了正红火的二手手机市场,还去朋友在中山的铺子实地考察了一番,也想自主创业办个手机店。
值得庆幸的是,这时我哥往我发热的脑袋上,浇了一盆冷水。他对我说:“资金不难解决,我可以借你几万块去创业,亏了也无所谓。但你自己要想清楚,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甚至普通的日常运作,你真的熟悉吗?要知道你刚踏上社会,经验、人脉这两项都是你的致命弱点。而且一旦失败,对你今后信心的打击会有多大!”
所以,哥哥建议我先去打工,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再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路。
就这样,我选择了到中山那家玩具厂当一名会计员。由于厂里半年内已经换了4个会计员,所以账目非常混乱。活儿很多,我只能拼命干。
第一年,除了星期天偶尔休息,几乎每天都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中间只有两个小时吃饭休息。而且,最初每月工资只有800元,还要扣除食宿费。
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我学会了怎样核算成本,怎样做账。对于财会行业,也有了和大学期间完全不同的全新认识。最重要的是,我第一次明确了自己的创业路向。我知道,我可以在财会行业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奋斗的时光悄悄滑过。到2001年7月,我已经在那里积累了两年。我知道,再呆下去,能学到的新东西已经不多了。所以尽管赏识自己的老板一再挽留,并开出了很好的待遇条件,我还是选择了辞职离去。
为了熟悉财会行业的管理,我又来到广州天河一家小型财会公司,从底层做起。这次工资更低了,只有700元。可以说,我再次选择了人生的一个“低位”。
一年后,已经基本摸清了行业的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尤为重要的是,由于一直关注发达国家财会服务公司的发展状况,我相信在这方面自己可以有一番作为。所以2002年7月,我再次辞职,开始正式踏上谋划了3年的创业路。
[点评]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偏重知识的传授,较少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商业能力的训练,而创业不是有专业能力就可以的,社会阅历、人际交往、客户关系、法律常识也很重要。
专家建议,大学生创业之前可到一些大型公司实习,学一些财务、税法和市场等相关知识和经验。然后对所选的项目进行深入、细致、认真的市场调查,包括创业计划的可行性及需要什么手续、如何办理等。全面了解相关企业场地租金、员工薪酬、月营业额、利润、所需设备及设备价格、消费需求等方面的市场信息,做好一切创业准备。创业是一个整合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没有做到以上几点,大学生创业实际上是“独木难支”。
圆梦,我至少还要拼10年
2002年9月,曹兴伟一手创办的广州市纬林财会服务有限公司终于呱呱坠地。提起这个刚刚蹒跚走过一周年的新生儿,他坚毅的脸上明显写有很深的甘苦感慨,当然更多的是对于未来,对于幸福与成功的信念——
[自述]去年9月,我们公司几经艰辛,终于开业了!连我在内,公司只有5名员工。这里面,有的是我的老同学,有的是旧同事。可以说他们都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出于创业的激情,才走到了一起。
万事开头难,创业尤难。财会行业竞争很激烈,像我们这样刚起步的小公司,要在狭小的市场空间下生存、寻求发展,就是靠着大家的互相鼓劲,咬紧牙关一起捱。
我会永远记得,去年底最困窘的时期。当时我口袋里就剩下几元钱,而第二天就要交公司租金和水电费了。一个人走在公司楼下,12月的寒风吹在身上,望着天河北川流不息的豪华轿车,真是说不出的难受。
幸亏当时还是冲劲足,没有想过退缩。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第二天我们就意外谈拢了一笔生意,收到几千元的定金。就靠着这点救命钱,总算有惊无险渡过了难关。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以来公司业务已经上了轨道,基本消灭了亏损,资金周转也还流畅。当然,目前主要是给中小公司做财务报表,离盈利的目标也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我始终觉得,男人30岁前赚不到大钱,并不可怕。关键是这个行业有希望。我相信到2005年WTO全面开放后,财会行业的运作模式肯定会有大突破,整个行业的洗牌也迟早必将到来。为了那一天的勃发,我准备至少还要拼10年!
我还有一个奢侈的梦想:等到公司业务有了足够规模,自己也能在心里腾出时间来,我想到暨南大学攻读金融财会方向的研究生,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为自己的下一个10年好好充充电!
[点评]创业要有冲劲,更要有“韧劲”。首先创业心态应当平和,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大学生自主创业容易产生好高骛远的心理,比如把创业目标定位在需要一大笔启动资金、高科技的大型项目上。这都会给创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所以,大学生应该选择一些低成本、低风险的小项目,放下架子去创业。
其次,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因为大学生创业除了在资金、社会经验等方面都有着先天不足外,还有来自外部诸如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麻烦,也常常会因缺乏基本的理财技能、推销意识和沟通技巧而陷入困境。市场时时刻刻都有风险,却永远也不会有人来及时提醒风险在哪里。随时会面临像过山车一样起伏跌宕的生活,随时遭遇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为的绝境。因此,没有坚强的心理品质和风险意识,创业的路不会走得长远。
建言:保持“低位”的切入姿态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保持“低位”的切入姿态,然后再一步步向着目标,全力挺进。这样,你就不会摔得太惨重。
[自述]现在大学生的眼界,似乎比我们那时高了。今年初一个客户的公司要招文员。那家公司发展潜力不错,待遇也还可以,月入1千多元。我把这个信息告诉学院分管就业的老师,希望师弟师妹不妨去试试。但是最后,老师只能遗憾地告诉我,连面试也没一个人愿意去。
我记得,大学时代最喜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那种从低层奋发、不断进取的精神,联系到我们的切身经历,读来有一种很深的共鸣。我想这种精神,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应该也不会过时吧。
如果说要给他们提建议的话,我想说3点:
首先,关键的是准备好自己。大学4年,要好好规划,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累足够的社会经验。创业的话,还要充分了解这个项目的市场空间和未来走势。因为正如巴斯德所说的,“机遇只赋予有准备的头脑”。
其次,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被专业、一时的待遇和得失束缚了自己本该广阔的视野。眼光要放长远,有此时的适应和积累,才会有他日的勃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对于可能遇到的困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保持“低位”的契入姿态,然后再一步步向着目标,全力挺进。这样,你就不会摔得太惨重。
[点评]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就业市场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的当下,大学毕业生的自我期望值和就业心态调整无疑是老生常谈了。但“过来人”的切身体验依然印证了这句平实的“老话”:准备好自己,从低层进取。《平凡的世界》20年前的箴言,对于今天的大学生仍富有启示意义。
打拼5年50家具店全国开花,谭凯帆——创业不能空有激情
选择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这个问题令不少即将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举棋不定,在谭凯帆看来,选择去哪做什么还不是最紧要的,“重要的是要先把自己变成‘金子’”。
要做“金子”——充电不止
谭凯帆,1996年毕业于东莞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物价局工作两年后经营家具厂并开创“新维思”家具品牌,现在全国有50多家品牌特许经营店。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金子”?
谭凯帆回答得很简练——“金子”就是要不停地充电。现在不管多忙谭凯帆都坚持看书看报,“要有积淀还要不断充电,要保持一定的信息量,没有一定的积淀和内涵怎么在这个社会上打拼?”
“是金子总会发光,到处都可以发光”,这是谭凯帆的择业信条,至于在哪发光,他更干脆,“先把自己变成金子再说,谁变得快变得好,谁就取得了制胜权。”
空有激情——不足应对
“年轻人要沉得住气”,虽然毕业也就7年光景,但谭凯帆比刚毕业时要沉稳得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比较冲动,年轻嘛,有很多想法,又不够现实,还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谈到毕业时的心态,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如是说,“单凭一股热情一肚子好点子就想创业是行不通的,在走出第一步之前还要自问对市场的了解有几分,想法是否脱离实际,能否应对各种危机?”
换句话说,要先掂掂自己的份量,是不是还太“嫩”了?谭凯帆在毕业当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面临接受家具厂自主创业与当去物价局工作的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如果我一毕业就出来搞企业,显然还有不少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谭凯帆回忆在物价局价格科工作的两年时光,由于工作涉及到成本核算,经常到企业去了解情况;再说走上工作岗位后人成长很快,思想也更成熟。
学能致用——虽累犹喜
机关工作两年,自主创业5年,谭凯帆感慨地说,创业有得也有失,“企业是自己的,人的积极性自然会更高,但同比增长的还有压力,这‘担子’比起给别人打工要大得多”。
“其实做职业经理也是不错的选择”,谭凯帆笑言,如果遇到好的老板,自己愿意去给别人打工。尝过了创业的艰辛,谭凯帆坦言一天16个小时的工作量确实很累,但看着企业逐日成长,谭凯帆深感欣慰,“我学的就是企业管理,同时对家具设计兴趣浓厚,现在的工作既让我学以致用,又是我的兴趣爱好,所以我觉得很幸福”。虽累犹喜,这就是谭凯帆现在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