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 沈家村三位农民创业小记



 叶正良:重操老本行 

  今年46岁的叶正良,长得身强体壮,凭着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以前,他常帮村里的一些建房户扛抬水泥空心板。自前年家中3亩田地被征用后,叶正良由此想到新城区开发建设,农户拆房建房增多,离不开吊空心板这活儿,便联合了村里的几位要好朋友,买来了自动升降机等设备,组成了一支专业队,专门到附近工地

 农民创业 沈家村三位农民创业小记
和邻村承接吊空心板业务。他说,现在干这种活,比以前种田收入高多了,业务多时,一天下来他们每人可赚一二百元。

  叶义宝:当上包工头

  “土地被征用后,刚开始是在工地上帮人打工。”今年41岁的叶义宝说,在工地上干长了,看到新建企业一家接一家,挖土方工程越来越多,脑子里就萌发了承包挖土方工程的念头,之后便拉起了一支20多人的泥工队伍,自己当上“包工头”,专门承揽一些挖土方工程。几年下来,叶义宝不但造起了一幢三层楼房,家中还添了各类电器,日子过得舒心、快活。

  沈炎福:开店当老板    

  干了五六年木匠活的沈炎福土地被征用后,见开发区流动人口日渐增多,就购了辆小四轮专跑运输,多的时候一车可载七八人,一天收入有一百来元。风里来雨里去跑了几年,1997年,他用积赚的资金在沈家村菜市场附近租了二间店面搞起了副食品批发。经几年辛苦经营,现副食品批发店规模越做越大,已发展到4间店面。三年前,他建了一幢三层楼房。今年,他在振兴街的又一幢五层楼房已结顶。2个女儿现在“华茂”读初中。他说,假如不去闯一闯,动脑筋赚钱,生活能过得像今天这样好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7384.html

更多阅读

从澧县一中走出来的三位院士 湖南澧县一中

从澧县一中走出来的三位院士澧县一中,弦歌千载,树人百年。晋代吏部尚书车胤囊萤夜读于斯,扛鼎晚唐诗坛的弘文馆校书郎李群玉筑舍于斯,宋代名臣范仲淹洗墨于斯,清代两江总督太子太傅陶澍主讲于斯,辛亥元勋蒋翊武读书于斯,贺龙元帅打马于斯

山西旅游:曹家大院——三多堂游记上

曹家大院——三多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谷县城西南约5公里108国道南侧的北洸(汪)村里。大约是因为宣传不够,或者地点略偏僻,似乎不如乔家大院有名,游人也少些;但实际上,论建筑的完好、历史的久远、过去的财力和影响以及可以玩味的

长汀馆前沈家大院 龙岩地图全图

长汀馆前沈家大院沈家大院座落在长汀馆前镇沈坊坪铺村。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座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一座独特的三堂两横“九厅十八井”府第式住宅。该宅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由门楼、宇坪、正门、前厅、天井、中

温州人穷死也要当老板 我眼中的三位温州老板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诞生老板的热土。6年前,我走进温州,目睹了许许多多温州老板在这片热土上躬躯前行的身影,也深深地被温州老板执着和坚定的创业精神感动。6年后的今天,有三位温州鞋企老板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声明:《农民创业 沈家村三位农民创业小记》为网友动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