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的投机智慧 投机还是智慧? 解读中国富豪发家之路



    除去机遇的成分之外,他们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是智慧、勇气还是资本运作的手腕?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多“中国制造”的亿万富翁。日前,一份由内地媒体评出的中国富人榜新鲜出炉。在这份榜单上,超级富豪的名单从“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的100人一下扩展到了400人,排名最后的富豪财产也达到了2亿元人民币。

  还记得当年“万元户”的称号是多么的稀有和让人羡慕,不过短短的20多年时间,代表最富有的计量单位已经从万升级到了亿。从资本增值的速度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至少有两大基本条件造就这些富豪:中国庞大的人口以及由此带来的足够大的市场空间,还有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在大环境基本等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他们能够脱颖而出?除去机遇的成分之外,他们的头脑、勇气以及资本运作的手腕应该更具有参考意义。 (博讯boxun.com)

  创业艰辛大海的源头是小溪。解读富豪们的创富之路,自然应该从他们的原始积累开始考察。

  绝大多数中国富豪并没有值得夸耀的先天性的资本。上述富豪榜入榜的400人中,只有5人从他们的父辈那里继承了可观的财产。而其余的395人都是通过自己创业走出了第一步。

  创业时间和所在行业形成了明显的相关性:在1985年之前创业的企业,目前多集中于制造行业,如鲁冠球的万向集团和刘永行的东方希望集团;1990年前后成立的企业在房地产行业居多,如许荣茂的世茂集团和叶立培的仲盛集团;而在1995年之后成立的企业,主要集中于新媒体和IT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张朝阳的搜狐和丁磊的网易,分别成立于1996和1997年。

  许多富豪最初创业的资本来自于借贷,例如排名第3的黄光裕――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商,他的第一间电器商店的启动资金便来自于一笔3万元的贷款;排名第12的吴一坚在海南开办电视机厂的资金来自于供应商和销售商。

  从创业到完成一定量的财富积累,其中的过程往往对富豪们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出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往往也是富豪们最不愿意述及的。从已知的资料看,制造业和贸易是致富最主要的两条途径,而贸易的速度似乎更快一些。前者的代表人物有:德力西集团的胡成中、通威企业集团的刘汉元、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等,后者的代表人物有:三株集团的吴炳新、香港华达投资集团的李晓华、林凤集团的张涌等。

  富豪们在创业阶段形形色色,手段各异,如果说他们此时的资本运作有什么共性的话,勉强算来只有一条――就是集中资金、专心主业,几乎没有人在开始时就进行跨行业运作的。德力西集团的胡成中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1984年,23岁的胡成中和南存辉一起,通过贷款5万元,创办了一个名为“求精”的电器开关厂,两个人轮流当厂长。两年以后,求精开关厂有了起色,每年的盈利超过了2万元。1990年,求精开关厂一分为二,胡成中的求精开关二厂继续集中精力生产电器,年销售额过了1亿元。1991年,胡成中成立了乐清德力西电子元件厂,仍然生产电器元件。1993年,德力西电子元件厂与求精开关二厂合并为温州德力西电器有限公司。1996年更名为中国德力西集团,电器元件仍然是他的主业。直到1998年,创业已经14年之久的胡成中才开始了他的多元化历程,进军房地产等行业。

  并购之路原始积累的过程往往是生产―销售―回笼资金―扩大再生产,严格意义上的资本运作并不多见。如果仅仅凭借这些,想要进入富豪榜还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真正能让他们从一个中小企业主一跃成为顶尖财富人物的方法,大量发生在资本经营层面。比如,通过并购迅速发展。

 索罗斯的投机智慧 投机还是智慧? 解读中国富豪发家之路

  富豪榜中的许多人曾经并购过数十家企业,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企业的规模在短时间内得到几个数量级的扩大。

  当然,并购通常发生于原始积累完成之后,此时的并购资金和并购资格才能得到保证。不过,区别于一般企业家的特征是,富豪们的并购往往具有相当的超前性,出手快而猛烈,在一般人还在犹豫的当口,他们已经看到了未来的丰厚回报。因此,在资本运作手段上,他们较常人更为大胆而富有想象力。

  上海复星集团的郭广昌无疑是其中高手。从一家自有资金只有3.8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家,发展成为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其中包括5家上市公司,复星神话的关键词就是不断的并购。

  且看复星在医药行业的购并进行曲:2000年3月,复星实业投资3450万元,购得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90.3%的股权;同年5月,复星实业出资14549万元参与天津药业有限公司的改制,拥有其22%的股权;2000年9月,复星实业又以2460万元的价格受让上海雷允上北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4%的股权;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受让武汉中百所持有的武汉中联药业4000万股股权;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揭牌,复星实业为此分别出资6831.68万元和3000余万元。这一系列医药行业的大收购,使复星实业在短短的两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医药产业综合体。

  在其它行业,并购同样是复星惯用的利器。2000年10月,复星集团通过一系列的复杂运作,间接控股了上市公司友谊股份。复星集团先是与友谊股份大股东友谊集团出资4亿元组成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复星占48%的股份;随后,友谊复星受让友谊集团持有的友谊股份29.98%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再之后,复星集团又将所持友谊复星股份转让给复星实业。由于友谊股份持有上海联华超市51%的股权,这样复星就打造了一根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从而一举进入了连锁零售业。

  此外,复星通过购并进入的行业还有钢铁、金融、媒体、地产等行业。可以说,郭广昌的财富有一大半要来自于他所并购的企业。

  上市蜕变如果纯粹从财富增值的速度上来看,恐怕没有那一种手段能够比得上上市。从未上市企业到上市企业,几乎是一夜之间,个人在企业中所占股份的价值便会疯狂升值,从而造就出一个又一个财富榜中人。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富豪名字多到无法列举,在400人名单中,上市公司股东约占了40%――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股市造富的力量。

  富豪们进入股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所缔造的企业直接上市,二是通过购并的手段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前者历经时间较长,但收益也较为丰厚;后者更为迅捷方便,但付出的代价也相应加大。

  直接上市从而摇身一变进入超级富豪行列的代表人物有:用友软件的王文京、太太药业的朱宝国、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等等。王和朱的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而张和丁则在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登陆。

  通过收购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典型有农凯集团的周正毅和世茂集团的许荣茂。周正毅通过收购控制了在上海上市的海鸟发展、大盈股份以及在香港上市的上海地产控股、上海商贸控股。许荣茂收购了在上海上市的世茂股份、在香港上市的东建科讯等等。

  无论是哪种方式,股市创造财富的效应都足以令人眼热心跳。王文京的用友软件上市后,其以市值计算的身价曾一度达到50亿元;在浙江,由于民营企业的上市,曾经创造出两个月催生数十个千万乃至亿万富翁的神话。而收购上市公司虽然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但是,由此带来的资本运作的便利和以后再融资的财富集聚效应也使其成为超级富豪的摇篮。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336位的胡钢,他创造了一人创办两家上市公司的特例。1988年,胡钢和另外15人创办了实达电脑,并成为中国最大的IT生产商之一,此后在A股市场上市。但因产权不明,胡钢1994年离开实达,并借钱创办新大陆。目前IT、生物制药和环保产业是新大陆的三大主业,其中,“新大陆电脑”于2000年8月在深圳上市。

  MBO魔方MBO成为近年来财经领域的热门词汇之一。在富豪名单中,我们可以找到为数不少的由于MBO从而使个人资产明朗化的例子。

  比较典型的有方大集团的熊建明。方大于1991年成立,1995年发行了B股,1996年又发行A股。当时,熊建明持有10%的股份。2001年6月,方大实施了MBO,深方大第一大股东深经发分别与深圳市邦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时利和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其所持有的深方大全部法人股分别转让给上述两家公司,熊建明个人在邦林科技中持股85%。由此,熊建明成为了方大实际上的大股东,这部分股权如今的价值为5.7亿元。

  但是,有相当部分的MBO操作方式十分隐讳,并不为外人所知。尤其在江浙一带,企业改制普遍已经完成,不过很多企业家并不愿意将结果公之于众,因此,在这种方式下到底还隐藏着多少富翁我们还很难猜测。

  一个足以成为佐证的案例是横店集团的徐文荣。他从创办一家乡镇丝厂开始,将横店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乡镇企业之一。但是,迄今为止,他个人在横店集团中所占的股份并不明确,或者说,他并不愿意将之数量化,即使如此,他对横店集团的实际控制力也并没有减弱。因此,制作排行榜的人只能按照当地政府曾经的提议――给徐10%的股份计算,将他列入富人榜的第234位。

  而通过员工持股会形式实际由个人持有的股份则更加难以计算。例如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等等。显然,由于MBO的隐蔽性,它所创造的富翁还有相当数量没有反映出来。

部分中国富豪资本增值情况一览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7434.html

更多阅读

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的哲学

乔治·索罗斯 编辑词条B添加义项 ?乔治·索罗斯(英语:George Soros,1930年8月12日-),本名是索罗斯·捷尔吉(匈牙利语:Soros Gy?rgy),是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籍犹太裔商人,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慈善家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用金融市场来实验自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的赌注

  自从今年6月索罗斯中国之行后,国际投资分析师都在猜测这位金融大鳄的下一步投资中国策略。在过去的数周内,这些猜测已有了答案。先后斥资2580万美元、约1亿美元投资在香港募股的龙湖地产和中国民生银行,是索罗斯热衷于投资中国的

索罗斯财富排名 索罗斯的财富格言

 1.最重要的是人品。索罗斯非常看重合伙人的人品,他认为金融投机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不道德的人不愿承担风险。这样的人不适宜从事负责、进取高风险的投机事业。任何从事冒险业务却不能面对后果的人,都不是好手。在他的团队里,投资作

声明:《索罗斯的投机智慧 投机还是智慧? 解读中国富豪发家之路》为网友痛的余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