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规避风险难在哪里?从他们的经历来看,这种风险首先来自于项目选择的盲目性。上海襄阳路市场有一位青年摊主告诉记者,他是学历史的,对历史文物非常感兴趣,大学阶段在这方面下过不少功夫。他就想搞一个文物鉴定的小店。结果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懂文物的谁也不相信他这个年轻人,认为他没有经验;不懂文物的本来卖的就是水货,更不会光顾他这里。家里支持的几个钱很快全部花完,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出路。这时他看到一份资料,说有一位学交通管理的大学生跑到非洲找工作,看到尼龙袜子非常好销,马上跑回上海向母亲借了3000元,买了几大包尼龙袜带到非洲去卖,结果非常成功;又把非洲的奇石带回上海,两边都可以赚钱。他这才一下子打开了思路:项目的选择必须经得起市场检验,不是自己想搞什么项目就能搞成什么项目。大学生在校园里时间太长,不了解市场,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仅仅是凭一时心血来潮就决定干那一行,那当然会碰得头破血流。现在他与人合伙卖儿童服装和电子玩具,准备先积累几个钱,然后看准哪一行再做那一行。
风险同样来自于经营运作的随意性。有一位2001年毕业的大学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找了几家单位,看看人家的位置似乎都并不适合自己。想想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就想自己干。他曾经在南京珠江路电脑一条街租下一间门面房卖电脑,雇了两个人,准备大显身手。自己当了老板,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有时为了赌一口气,什么后果都不考虑,只图一时痛快。结果不到六个月,亏损一塌糊涂,两个雇员的工资也没钱发。他告诉记者,当时自己真的非常绝望。同样在珠江路卖电脑,人家赚钱我亏本,道理在哪里?想不明白。有了这个教训,他就到人家电脑店去打工,从给人家修电脑干起,看人家是如何经营管理的,一切从头学起,积累下不少经验。他的体会是,不考虑市场需求,不考虑自己的经营规模,不考虑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只想随心所欲地做老板,那是不可能成功的,再善良的愿望也不顶事。他说,当老板也需要一个“见习期”,有没有这个“见习期”,情况大不一样。现在他开了一家电脑修理店,门面是与人合租的,处处精打细算,总算有了新的开始。
对于干个体的大学生来说,最大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缺少风险意识,或者说对于规避风险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和大学生谈起他们的创业史,他们对自己缺乏风险意识总是深为感叹,无不流露出创业道路的坎坷与辛酸。《创业家》杂志社执行总编周展宏先生说,“拥有自己的公司的确是一件既让人兴奋又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许多同学也都怀有这个梦想。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创业失败是普遍规律,成功倒是例外。”这话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是确有道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时时刻刻都有风险,却永远也不会有人来及时提醒你风险在哪里。依赖别人来替自己防范风险,结果只会谁也依赖不了。防范风险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