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业分布 中国软件业从蛰伏到起飞



 “国务院18号文件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软件企业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与发展环境。三年来我国软件产业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这是同期GDP增长的4倍。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共为软件企业退税20亿元,2002年退税30亿元,软件产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的话令人振奋。

  在信息产业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2002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公告”中显示,200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软件企业共4700家,从业人员59万人。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软件企业有214家,占全部软件企业的4.5%。全行业共完成软件及系统集成收入1100亿元,同比增长46.5%,出口创汇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0%。

  三年来,软件产业的发展令人备受鼓舞。

 中国软件业分布 中国软件业从蛰伏到起飞

  “18号文件的颁布使中国软件企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自此软件开始真正作为一个产业开始向前发展。”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卓君女士对18号文件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软件不能“软”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软件不能软。中国的软件产业就像曾经的PC产业一样承载了众多的希冀,她的一举一动总是牵动着产业敏感的神经。

  18号文件颁布三年来,入驻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企业切实享受到了园区给他们所创造的发展氛围。

  正是在这样一个产业背景下,2000年6月24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18号文件”诞生了。18号文件从投融资、税收、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装备及采购、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管理等多个方面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优惠。

  从18号文件到《振兴软件产业纲要》的47号文件,再到国家9部委为落实这两个文件召开的工作会议,从政府到业界再到民众,对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也基本形成。

  西安三元企业董事长张建纲说:“18号文件颁布之后,我国的软件行业逐步走向正轨,软件真正开始按照产业规律去发展,国家大力优化整体软件产业环境,加强软件人才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使企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优化。”

  “18号文件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对于软件企业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文件,我们作为企业是切身感受到了它对于我们的影响。

  我们是首批入住中关村软件园的企业,软件园是18号文件的一个成果,而我们又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软件园给我们所创造的发展氛围。尤其是对于创业的企业来说,有了一个很好的软件开发环境,可以共享许多资源。在我们步履蹒跚的阶段,18号文件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中关村科技软件有限公司总裁朱希铎说起18号文件时满怀激情。

  政府支持还得企业互动

  但是环顾全球,我们软件产业的差距仍然让我们警醒。中国最大的IT硬件厂商的年营业额虽然是200多亿元,却找不出年营业额超过20亿元的软件企业。中国软件业的羸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对此,微软(中国)总裁唐骏的分析一针见血:“中国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软件发展资源:人才和市场,前者为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无穷无尽的续航动力,后者则为各种推陈出新的技术、产品和应用模式提供广阔无垠的消化空间。这样看来,似乎中国软件产业早就应该成为世界软件产业的一大亮点,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我们的差距显而易见。”

  在全球,软件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当全球的信息产业处在低谷时,软件产业保持了12%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今后几年将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全球软件产业市场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1万亿美元。

  而在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影响力小、产业规模较小,软件销售额占全球软件市场的比重不到2%,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三分之一。在基础性、大型应用软件技术领域,产品开发能力弱;银行、证券、民航、冶金等行业的大型应用软件几乎都被国外软件垄断,软件人才队伍缺乏、高级人才和创新人才很少,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科研与产业脱节、产业和应用脱节等问题还比较严重。

  面对我们的软肋,我们的企业该怎么办?

  “政府提供给我们的政策已经够多了,关键是企业如何利用它,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政府支持,还得企业互动。”东软总裁刘积仁的话令人振奋。

  西安三元企业董事长张建纲也是深有感触:“对于软件产业政策的支持,政府一直在下大力气,良好的产业环境已经逐渐形成。对于产业的发展,应该政府和企业互动起来,在政府积极给予支持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互相配合,协同发展的事情。”

  唐骏这样概括:“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规范;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社会行业标准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掣肘因素。”

  朱希铎的回答则更显实际:“在产业的技术政策上还要加大力度支持,在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有一对矛盾:一方面,软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前期的投入很多;另一方面,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拥有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足够的市场回报。这个竞争是比较残酷的。所以,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积极营造一个产业氛围,认可软件和服务价值的产业氛围。扶植了市场才能真正扶植企业,在政府的一些项目投资方面也可以加大力度倾斜。”

  大企业和大联盟

  “如果说,过去我们曾经历过一个家电大发展的时代,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是PC时代,将来迎来的应该就是软件时代。软件行业一定会迎来一个大发展、大重组的局面,软件产业的发展,将会更进一步明晰软件产业分工,加速软件产业链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软件企业将进一步收购、兼并与整合,加速大规模化软件企业的形成。”朱希铎谈到未来的发展时这样认为。

  金蝶副总裁金卓君认为:“从整个中国软件产业来看,没有明晰的销售、咨询、实施服务、软件商的分工,每个环节的进入门槛都很低,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生态链,没有诞生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是阻碍中国软件做大做强的关键,中国软件业必须进行经营和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而这一点也在用友、东软等的采访中得到了证实。在软件行业内,大规模的重组、兼并,形成具有与国际大软件集团相竞争的实力的大企业与大集团,这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对于这一点,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也着重指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举措。要扶持软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优先支持软件企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打造行业骨干企业;支持具有一定产业化基础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鼓励软件企业联合发展,形成国家队。”

  的确如此,要想形成可以与国际软件相抗衡的实力,必须要有自己的软件航空母舰,形成自己的国家队。47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05年,软件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形成若干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

  由此,如何构筑中国软件产业的未来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三年的努力,我国的软件产业从蛰伏走向起飞,而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软件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培育和拥有自己的旗舰企业,却是我们发展软件的必然之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767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能从苏35、34身上淘来什么宝? 34 36 35 35

[原创]中国能从苏35、34身上淘来什么宝?最近关于中俄军贸谈的较多的就是苏35,据说中国从俄罗斯那里买来20多架苏35,而且据说毛子积极向中国推荐苏34战斗轰炸机。那么如果中国买苏35(估计这个已经是事实了),甚至买苏34,那么中国能从里面淘来

声明:《中国软件业分布 中国软件业从蛰伏到起飞》为网友老纳曾是一朵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