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忠群:强硬的实验派(二)



  2006年我们再一次调整品牌战略,定位为“嵌入式厨房电器”专家,也就是说所有外置式的厨房电器,方太将不再涉足。

  我们的品牌战略还有一条,就是不轻易打价格战,将来的竞争肯定会进一步升级,但我们自己的品牌定位是,方太不仅仅是实用产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经济观察报:你一直拒绝方太上市,原因是什么?

  茅忠群:我的考虑是,方太的发展愿景是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上市公司会把利润和股东回报放在第一位,而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品牌和企业责任。所以我们一旦上市,股市就会成为一个“指挥棒”,就会牺牲企业的长期利益,我们制定战略就会受到各种干扰。而如果不上市,企业的战略方向就很容易落实。

  经济观察报:但是企业上市之后,资金充裕了,也会有更多进一步做大的机会。

  茅忠群:任何事情有所得,就会有所失。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要强调快,而是要适当的慢。我们会失去很多机会,但能得到我们想得到的东西。我们现在的战略是,不把利润和规模放在第一位,很踏实地发展这个企业,不想做跳跃式发展。

  经济观察报: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

  茅忠群:没有过。我们没有进行股东分红,利润全部都用来再投资。目前,方太产品的价格比跨国品牌要贵10%以上,而且方太已经占领了高端市场30%左右的份额。不过,我的梦想现在还没有实现,方太真正的国际化可能要等十年二十年之后。有一些企业赚了钱就开始涉足其他产业,但是我不会,我要把最充足的资金放在长远规划上,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

  全员创新与充分授权

  “我鼓励员工不要认为没见过、没听过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重要的是,你不要以为没见过、没听过的产品没有市场前景。”

  经济观察报:据说,方太的核心管理团队是一个“空降师”,高管来自不同跨国公司的中高层,你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企业文化冲突?

  茅忠群:有两个准则,一方面是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另一方面是充分沟通。很多高层都来自世界500强企业,他们以前各有各的企业文化,做事方式和思维习惯很不同,走在一起会产生一些冲突。我解决的办法是一个一个沟通,美国公司、日本公司、韩国公司,这些公司文化各有优缺点,我自己先把它们归纳出来,然后大家坐下来反复讨论,再形成共识,一起去推行。

  经济观察报:他们给公司带来哪些变化?

  茅忠群:这些高层中来得最早的,在方太已经呆了十年了。十年前,我对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了解的比较少,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质量控制的很多理论。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评定这些核心管理者的工作表现?做得不好怎么办?

  茅忠群:我们建立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不管是谁都会按照制度办事,高层也一样。也有做得不好被淘汰的,第一次年度绩效考评得C的话,不会被立即辞掉,第二次再这样的话就会被淘汰。我觉得整个体系还是比较温和的。

  我对管理的认识是基于自己的性格,选择授权式的管理风格,设定目标后,工作交给部门主管。老一辈先要怀疑人,我是先相信人,这样不会很累,当然前提是选对人,充分信任别人,才能挖掘出员工的最大价值。

  我还会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给员工写信,比如对杭州湾滨海工业园,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我就收到了650多条建议。

  经济观察报:公司的重大决策都是怎么制定的?

  茅忠群:最初的战略基本是都是我一个人定的,我很坚持。现在随着管理系统的完善,我们高层定期开战略会议,进行充分讨论,有些想法我提出,交给他们谈论,我可能会去引导,但最后的结果是大家共同的决策,不会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比如我们去年投资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目前是全球同行业中最大的研发中心,这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定,集体做出的。

  经济观察报: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你们在研发投入上是怎么规划的?

  茅忠群:每年我们会把销售额的5%投入到研发中去。目前研发队伍有200多人,拥有国家专利300余项。我们的品牌定位的三要素是设计、技术、品质三个方面,要想领先,必须强化技术,因为你要品质好,要技术领先,很多事情要反复试验。

 茅忠群:强硬的实验派(二)

  我们在研发上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要解决测试用户体验中出现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是国家标准中没有设定的。这些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标准,也是我们的竞争力。比如老的国家标准中对油脂分离度和气味降低度都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我们会发现需求,会建立这样的项目,在新标准修订中,我们建议把这些加入到国家标准。

  经济观察报:整个研发流程是怎样的?如何控制风险?

  茅忠群:我们的实验室分为技术开发区、使用环境模拟区、产品可靠性试验区以及品质全方位检测区等等。每个部分的实验设备,都是按照员工提出的业内最高标准配备的。研发流程有四个决策评审点,即概念、开模、产品上市前质量监控、产品淘汰阶段。这四个阶段实际上是四个决策点,其中淘汰阶段就是产品上市两三年后,我们就要决策是否要对该产品进行淘汰,这些环节我都要把关。

  我们有一个名为集成产品开发管理委员会的机构负责“把关”,从创意的产生,到进入正式的研发,到开发模具,再到最后的量产上市,这个机构会进行三次“会审”,这一过程降低了创新的风险,同时也保证了市场的接受度。

  除此之外,我们的研发还采用了IBM的IPD模式(集成产品开发管理模式),一个产品研发周期太长了也不行,一般都是1-2年的研发周期。IPD模式是,一个产品研发之前,要先立项,成立开发小组(其成员来自生产、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根据不同的需求提出意见,并付诸实施。这一模式加快了产品的开发速度,更重要的是,产品开发变得有针对性,适应市场的需求。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

  茅忠群:2003年,我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拆墙行动”,把各部门之间的墙都拆掉,让大家有充分沟通的机会。研发中心,营销系统的市场、销售、服务、物流等部门,制造系统的采购、生产、品质等部门,都把连接彼此办公室的墙壁全部打通了。其实我们要拆掉的不仅是有形的墙,更是心理的“墙”。

  公司各个部门要互动起来,可以互相提建议。设计抽油烟机也要懂灶具,做销售要关心客服部门的用户反馈。部门的本位主义要不得,所以我们部门之间的墙都打通,部门之间没有环境的界限。各部门等于是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员工可以很方便地在一起交流,互相学习。我们的研发部门也是这样,研发人员没有固定的座位,这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多去沟通,能够充分创新。我不希望员工独自拘束在座位上,非常鼓励一些偶然性的互动,也许你偶然和同事聊几句,能够聊出新的创意来。

  经济观察报:你是要建立起一个全员创新的文化,怎么从机制上进行鼓励呢?

  茅忠群:我的目标是让最基层的员工都来关注品质,并对创新产生兴趣。

  首先,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有一个“不说不可能”的原则,这是我提出来的。我鼓励员工不要认为没见过、没听过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重要的是,你不要以为没见过、没听过的产品没有市场前景。事实上,它们可能会卖得更好,所以我要求研发人员开发出的每一个型号都必须是创新的。这种创新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从产品功能、技术上入手,另一方面,要在工业设计上寻求突破。

  从制度上,为了鼓励创新,我还在公司里建立了品质管理圈。这是一个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从中诞生的创新非常多。通常是某位员工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和几位同事组成小组,向公司申请项目,在三到五个月左右完成,公司会拨给一些经费。虽然这类创新所创造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相对有限,最多的20多万元,少的有时只有几千元,但是,所有的创新都获得了同样的尊重,这是最重要的。

  员工的创新意见,我们管理层都会很认真地讨论和落实,比如对于实验室的设计思路,他们提出的想法,很多都实现了,只有这样,员工才能一直保持着创新的热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076.html

更多阅读

茅忠群:企业文化如胎教,构建宜早不宜迟

 8月23日,《执行官》与中国营销创新联盟主办的“CMO沙龙26期标杆企业行之走进方太”的活动顺利成行,创新联盟的理事会员汇集宁波方太集团总部,在参观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精美宜人的展厅之后,坐听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讲解《方太

茅忠群:不让利益回报扰乱战略方向

“资本的特性总是逐利的,它们会更多考虑当下的利益回报。而方太所追求的是持续改进的长期过程。我们一旦上市,公司年报、股东收益就会成为一个‘指挥棒’,进而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方太总裁茅忠群是一位儒者,他在中国当

茅忠群:方太“中学明道”的企业文化

     2002年,33岁的茅忠群从中欧商学院读MBA归来,他心里一阵迷惑:下一个班要读什么?把忠诚、团结的本土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管理完美结合的日式管理给了他新的启发:“也许将自己的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才是未来中国企业管理的方向。”

茅忠群:“国学精粹”塑方太(2)

“不受累”与“潇洒管理” 如果有人问企业老总“工作累不累?”回答“不累”的人,恐怕寥寥无几。 记者在采访中,也向茅忠群提到了这个问题。他的回答,颇值得做企业的老总们回味。 《新财经》:茅总现在每天工作几个小时? 茅忠群:不太多。 《

茅忠群:“国学精粹”塑方太(1)

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国学管理”实践系列报道之一 文/本刊记者 曹世中 关注方太这个品牌已经十几年了,之所以对一个企业如此关注,源于它的与众不同。这个诞生在浙东宁波平原上的民营厨电生产企业,在一个不起眼的家电细分行业——厨用

声明:《茅忠群:强硬的实验派(二)》为网友青草香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