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小子,当家庭再也无法承担其实际低额的学费时,他不得已辍学,做起小生意贴补家用。当时,他立下一个志向:把家从农村搬到城市,哪怕是城郊也可以。
19年后,就是这个仅仅想搬家的农家小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诚信的经营理念、超前的意识,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成为一个名气和实力共存、商德和人德并重的成功商人。
他是著名品牌“金利来”在中国大陆皮具系列产品商标使用权人;他还是著名品牌“卡丹路”的收购人之一;他投资2个多亿兴建了株洲芦淞品牌服装市场——中国城服装市场;去年11月8日,他以当时我市国企拍卖最高价格8100万元,买下天津轮胎厂株洲有限公司,在原址兴建起株洲中南工业品大市场,并投资5000万元,在渌口工业园建立同等规模的轮胎厂,录用80%的前天津轮胎厂株洲有限公司的员工;目前他已正式向市政府递交了收购市起重机厂(天桥起重机厂)方案,欲在株洲打造集商贸、实体、营销网络一体的集团公司,酝酿着为株洲打造一家全新的上市公司…
5月10日,华天大酒店5楼会议室掌声雷动,5名为株洲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被株洲市人民政府授予“株洲市荣誉市民”称号,7名友好人士被授予“友谊奖”。
在颁奖现场,当一名年仅30多岁的男子从市长颜石生手中接过“友谊奖”奖牌和证书时,人群中在议论:“这个男人是谁?这样的荣誉可不是一般人能轻易获得的。”他就是株洲华中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长海,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男人,身上蕴涵着不可估量的巨大能量。
“潘长海是众多到株洲投资的温州人中,实力最强的老板之一。”有人这样说。
5月13日,在中国城服装市场,记者见到了潘长海,穿着一件大红色的T恤。“今年是本命年嘛!”他笑着说。他很健谈。很少见到一个商人,这么率真地传达信息,没有防备、没有矫饰,甚至可以告诉你,自己这一单可以赚多少钱。他在不经意中传输自己的生意理念、生活理念,谈论着从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做人做事道理,整个采访氛围是那样热烈,又充满坦率真诚。
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运筹帷幄、布控资本、商场点兵、决胜千里的成功商人?潘长海的财富故事,或许能给正在努力奋斗的人们带来一些启迪。
出发:吃苦受累,成功的原则
1969年,潘长海出生在温州永嘉县的一个小村子里,父母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有人称温州是“八山、一水一分地”,意指土地少,而农村又依赖土地生存。潘长海家的地也很少,家庭条件困难。因此,他读完初一、13岁那年就辍学了。从小懂事的他为了不增添家庭的负担,开始到外面学徒、帮工,一年的工资才300元。但这一年的打工生涯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没文化做什么都不行。
15岁那年,他回到家请求父母再送他读书。父母坚持了2年后,实在是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学费,他不得不再次辍学。
“读不起书,就去做生意,扛起家庭的负担。”17岁的潘长海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做生意赚些钱,把家从农村搬到城市去,哪怕是城郊也不错。带着这个愿望,他踏上了经商之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需求比较大的小商品如尼龙袋、皮带、纽扣等,而永嘉县桥头镇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经很活跃。于是,潘长海借来2千元学着做生意,他主要是在全国各地销售纽扣。因资金不够,他的纽扣无法进入城市的百货商店。他便用55公斤的体重背着30多公斤的纽扣,坐火车买站票、不吃5角钱的盒饭去啃2角钱的面包,前往新疆等边远地区,徒步翻过坎坷的山路,到供销社或挨家挨户的推销。能吃苦、能受累,这是很多成功人的一个必要原则。潘长海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磨练了自己的心境。四年过去后,他攒了4万多元。
21岁那年,潘长海来到乌鲁木齐一家百货商店做皮鞋生意。这时候的他,比起背着大包走南闯北那些年,显然更有了生意人的模样。但是,那些磨练出来的勤劳、敬业、诚恳等诸多品质,却在良性经营中不断升华。
首战:第一桶金,超前意识+不一般的胆识及运作能力
从17岁到23岁,6年时间的磨练让潘长海迅速成熟起来。
在乌鲁木齐经营的两年时间里,他认真仔细、勤勤恳恳,而且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他的努力不仅得到众商家的赏识和认可,自己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这个年轻人真的很努力,头脑好用、生意做得不错。”一天,上市公司友好集团的老总给予了他这样的评价,而且也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百货商场里2000多平方米的鞋帽部让他来承包。潘长海心里激动得想喊出来,他知道这很可能是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但他也不失冷静:承包多久时间?是全部自营还是让他人来经营?怎样才能让现在这个2000多平方米的商场实现升值……经过缜密的思考,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买断这个鞋帽部一段年限的经营权后,斥资把这2000多平方米装修一新,然后再把一个个精致门面的经营权卖给经营户。因为整个策划推广宣传过程十分仔细,所以门面卖得十分火爆。在操作这个项目上,他挖到了第一桶金,这是数百万的财富呀!
一位经商的朋友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这种买卖门面经营权的做法很普遍,但在那个年代来说,这种意识是十分超前的,需要不一般胆识和运作能力。如果潘长海像其他人一样,承包后收取经营户的租金,这桶金肯定是挖不到的。然而,潘长海在前景一片光明之际却选择了离开。因为,他酷爱挑战。
突破:品牌就是财富,其本身就涵盖着很多无形资产
潘长海需要新的领域,完成新一轮作战计划。
他在之前的经营中明显感觉到,当时鞋冒部的品牌名声打响了,所以招商几乎是一气呵成,财源自然滚滚而来。于是他问自己,能否开拓一条品牌之路呢?于是他选择了“金利来”,这个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当时,“金利来”在新疆的销售可谓是一片空白,他便凭借当年背包卖纽扣对当地的熟悉程度,十分恰当地介入这个品牌,成为该品牌在新疆的总代理。
如何打开市场?是潘长海的当务之急。广告宣传是少不了的,但最重要的是,他诚信的经营理念,让“金利来”得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同,当年销售额就做到300多万元。之后,他又发展下级代理商,并把自己的经营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加盟店里,一个店,两个店,开一家,生意旺一家……第二年他做到销售额700万元,第三年达到1000万元,而销售额每年都在飞速的递增。但是,潘长海并不自傲其资本的积累,而是非常高兴学到了如何建立、完善营销网络。
潘长海身上发出的巨大能量令人折服,这也包括“金利来”的主席曾宪梓。他把“金利来”中国大陆皮具系列商标使用权交给了潘长海。潘长海如鱼得水,立即把总部移军广州,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建立了一条产业链。“金利来”皮具在他手上更像是长了翅膀,不仅飞到全国各地,其销售额第一年就达到2个亿,第二年3个亿,现在仍以每年近50%的速度递增……
2002年,在品牌经营上尝到甜头的潘长海,再次大手笔出击,与老乡孙小飞共同收购了全球著名品牌“卡丹路”。
至此,潘长海的事业可谓是如日中天,可他认为,他的品牌之旅还只是刚刚开始。因为他清楚认识到了品牌的价值,品牌就是财富,其本身就涵盖着很多无形资产。
发展:再现超前理念,共赢才能求得大发展
2002年,有代理商告诉潘长海,在株洲的投资环境很好。他便带着考察目的,在株洲投资一个项目,经过两年的经营发现,确实如代理商所言,株洲文化底蕴深厚、政府对经济环境的优化抓得很紧,也树立了他在株长期经营发展的信心。
当他得知中国城这个项目后,当即以一天内拿出6000万保证金的强大经济实力,一举拿下这个项目。可在中国城的开发及售铺过程中,潘长海的做法一次次令人惊诧。在开发时,中国城中间“挖”出了一个2000多平方的天井,前面广场让出30多米的距离,建筑材料用的是高级货,客货升降梯6台、自动扶梯22台、观光电梯2台,冷暖中央空调一应俱全。“仅让出的面积按铺面卖,就少了4000多万,再说有哪个服饰市场肯如此投入硬件设施?”有人很不理解。而在铺面销售十分火爆的情况下,中国城却宣称60%的铺面要自营。又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做法,“投资了2个多亿,只要把铺面卖出去就能赚上一大笔,很多开发商都是这么做的呀?”
面对这些疑问,潘长海笑着告诉记者:“株洲是片多好的土地,是个多好的平台,我就是要利用这片热土,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他说,的确有些开发商售完铺、赚上一笔就走人,把市场交给物业管。可谁都知道,物业与业主始终存在矛盾,如果矛盾激化,市场就会面临衰退,并给政府留下诸多麻烦事。他留着60%铺面自营,就是要与经营户同呼吸、共命运,避免给政府带来麻烦。而且要把中国城打造成服饰市场的龙头品牌,投入更多的硬件设施、把环境营造得更美好,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其实,潘长海在中国城的经营上早已有了“3年计划”,这也体现出他经营理念的超前。他分析说,随着物流的迅猛发展,株洲芦淞服饰以前的区域优势、辐射网络呈现衰退现像。为此,他把提升整个芦淞服饰的影响力当成己任,斥资百余万元承办服饰节,也只是他所有计划中的一项。
他表示,3年内将在其它地洲市兴建20个中国城服装市场,以株洲中国城为阵地,形成一个新的辐射营销网络,以此提升整个芦淞服饰的影响力。
他说:“只有芦淞服饰的影响大了,中国城的影响才会更大,这样我也就更好了。这就是我心中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