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产富豪周小弟发家史:从猪倌到土地倒爷(一)



 核心提示:1992年周小弟成立新世纪创业集团,自封董事长。到了2000年,周小弟开始与高层合作,一度顶上了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国际商会副会长的光环。2008年5月,上海市公安局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递交起诉书,称周小弟涉嫌故意伤害罪和挪用资金罪。

 

  新民周刊1月7日报道 又一个慈善大亨的倒掉!

历史可以完全任人打扮,昨天是出手阔绰的体面富豪,今天变成一个擅长倒卖土地的雇凶伤人犯。

  周小弟人生的两条线索并行不悖,它们是同时发生的,很难说哪条是明线,哪条是暗线。从张荣坤、黄光裕到周小弟,草根的发家史正在被一点点地拨开,从第一桶金到攀附之路,情节很雷同。个人奋斗无罪,慈善无罪,罪在没有规矩的“奋斗”。

  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是谁给了“乡下人”周小弟闪转腾挪的空间?必须有人出来负责,不仅仅是周小弟。

  周小弟们的罪与罚,恰恰在那未被起诉的两项罪名上。

  周小弟和他的道路

  一年多之前,这个上海农村长大的商人还顶着上海慈善名人的光环;如今,他坐在犯人席上,神情里还带着一丝龙头大佬似的目空一切。

  2008年12月25日,西方传统的圣诞节。

  经过多次降温,上海人终于感受到了冬日的寒冷。

  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法庭,上海商人周小弟一年多来首次出现在媒体面前,在法警押送下,他走向犯人席,表情平静冷漠。

  他的打扮一如网上流传的那幅全身照片,深色西装,戴金丝边眼镜,回答问题时,操一口浓重浦东口音普通话。

  身后旁听席上,周小弟家属和闻风而来的记者早已将位置占满。周小弟妻子和女儿也出现在庭审现场,各位亲属表情平静。

  开庭期间,周小弟表示自己脾气不好,容易冲动,他多次强调自己耳朵不好听不清公诉人员陈述,同时对案件中诸多细节以自己“记性不好”进行推托。

  一年多之前,这个上海农村长大的商人还顶着上海慈善名人的光环;如今,他坐在犯人席上,神情里还带着一丝龙头大佬似的目空一切。

  灰色的发家史

  周小弟1956年出生在浦东杨思镇一个普通农民的家中。家里房屋简陋,地面露着泥土。童年周小弟跑到自家鸡窝里捡鸡蛋吃了,然后告诉爹妈,“鸡今天没有下蛋”。

 上海地产富豪周小弟发家史:从猪倌到土地倒爷(一)

  读书,务农,娶媳妇,25岁以前,和当时众多年轻人一样,周小弟过着一个典型农村青年的清闲而又清苦的生活。

  改革开放的浪潮或许对于农村的冲击更为巨大。1982年,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商品实行限量供应,上海的城镇居民们口袋里兜着各种各样的票证,想吃一次红烧肉或者蹄髈得积攒数月的肉票。

  周小弟所在的村开始尝试集体养猪。经过一番争取,周小弟当上了牵头人,集资之下,开始了红红火火的养猪事业。周小弟后来回忆,当时养猪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万头,如果以这个数字而论,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养猪场。但是,这次合作养猪的经历似乎并不愉快,出资合伙人们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还赔了,一伙人于是不欢而散。

  周小弟在这一次集体养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耐人寻味。养猪户们颗粒无收,自然找到周小弟算账,1982年8月,周小弟被冠以盗窃罪、诈骗罪两项罪名,由原川沙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法庭上,周小弟称自己当年是因为走私入狱)。而在两年之后,周小弟却是奇迹般地拥有了人生第一笔启动资金,10万元积蓄成为这个日后在上海政商两界如鱼得水的富豪的第一桶金。

  之后,初尝万元户滋味的周小弟开始计划摆脱农村。拿着第一笔钱,周小弟开了一家销售汽车配件的店铺。80年代末到90代初,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而汽车配件的利润也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在上海著名的威海路上,小小一间门脸的汽车配件店铺年租金可以达到百万以上。

  靠着这家店面,周小弟积累了相当一笔原始资金。

  1992年,周小弟注册成立新世纪创业集团(即后来上海周氏集团前身),自封董事长,这家企业此后涉及了众多领域,五花八门。

  当上董事长的周小弟经营的第一门生意是开办“新世纪大酒店”,自此,上海农民周小弟当起了像模像样的酒店老板。

  1993年,新世纪创业集团搞起了出租车行业,周小弟办了自己的出租车公司“新世纪出租汽车公司”。靠着这家出租车公司,周小弟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1995年,周小弟在浦东耀华路某处开出了一家夜总会,夜总会被命名为“新世纪国际俱乐部”。到2000年停业,其间五年,这家夜总会成为了周小弟这个几乎是一夜暴发的农村青年积累人脉的重要场所。

  此后,周小弟的公司继续多项发展。新世纪集团陆续开出了诚信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美度莎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周氏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公司。

  和很多商人一样,周小弟极其信佛,他在自己公司里造了一个庙堂,念佛的和尚常常在办公楼里进进出出,几年来,他在这方面投入颇巨,陆陆续续,他向明炀法师捐赠120万元,向法华寺捐赠135万元,向圆明讲堂捐赠65.5万元……

  周小弟说:“我做生意有三个原则:第一不与私人资本合作,第二听政府的话,第三就是求稳。”

  周小弟称,他喜欢交朋友,而且是“高层次的朋友”。他曾经这样说道:“我交高层次的朋友,对我的后代也有好处,他们以后接触的人,层次也不一样,这比留钱给他们重要多了。”

  实际上,他也的确交到了很多“高层次的朋友”。到了2000年,周小弟开始了与高层合作的道路。这也开辟了他在今后数年成为浦东政商两界红人的重要道路。

  慈善界名流

  赚钱的同时,周小弟开始着手给自己镀金。

  夜总会老板的名声毕竟不是那么好听,开办夜总会的同时,周小弟开始起了他的社会活动运作。在此后的十数年时间里,周小弟在社会上逐渐建立起了一个慈善家的美名。

  1995年,周小弟向浦东新区城市建设基金会捐款200万元制作设立在南浦大桥浦东出口处的标志性城市雕塑《纽带》,另外,还向浦东新区规划委员会捐款100万元做规划基金;1998年向第九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大会捐款30万元,凭着这一捐赠,周小弟获得了国际科学与和平特别奖及贡献奖。

  2000年,周小弟以25万元一亩的价格收购了浦东南汇一幅320亩土地。

  2001年3月,周小弟在这幅土地上开办了上海首家由本土籍民营企业家投资的全日制民办高校——上海工商外国语大学。关于学校的投资额版本不一,周小弟的叙述中,投资额从一开始的3.5亿到后来的4.8亿,然后又水涨船高至5.3亿。

  在周小弟之前,还没有上海个人介入私立高校领域,周小弟能够如此顺利分享这一块教育资源的蛋糕,其背后人脉和运作手段可想而知。

  不管如何,周小弟办校算得上成绩斐然。学校当年建成,当年开学,配套齐全,设施一流,教学学科带头人从海外引进。至今为止,学校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16万平方米,拥有6000余学生。2003年,华东六省一市大专院校展开英语比赛,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获得第一名,周小弟后来常把这一成绩挂在口头。

  到办学第四年,学校就开始有了盈利。周小弟称,在他办学的第四和第五个财政年度,分别获得了2000万和3000万元的收益。

  办学期间, 2001年初和2002年,周小弟分别和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合作成立了浦东分院,两家装潢豪华的分院肩并肩坐落在浦东的耀华路上,这两家医院实际上就是原来的“新世纪国际俱乐部”改建而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235.html

更多阅读

联发科:“破坏性创新”的商业模式(一)

“破坏性创新”,这一理论的最早提出,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创新学派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所称的“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即“透过新产品、新市场、新产业组织,不断地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2004年,克莱顿-克里斯腾森(ClaytonM.Christe

上海争议富豪朱骏发家史:从送货工到亿万富豪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贴补家用他骑黄鱼车帮别人运货,第一次骑黄鱼车赚到的168元,直到今天都没有用掉,而是被他封在一个镜框里了。   朱骏第一次涉足商圈,是大学时代在淮海路边上摆摊头卖夹克衫,有一件衣服在混乱中被别人偷走了,他和朋

李嘉诚的创业发家史:从推销员到亚洲首富

  从推销员到总经理  “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1940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十四岁

土地倒爷:上海地产富豪周小弟

 新世纪创业集团发展到第10个年头,2001年,一幅浦东三林的大型土地懿德社区让周小弟从一名实业商人,向另一种角色转换。   在懿德地块股权的腾挪转移过程中,周小弟扮演了一个手段高超的土地倒爷的角色,在这一角色下,他的资金运作

周大福掌门郑裕彤:从小伙计到珠宝大王(一)

郑裕彤简历郑裕彤,广东顺德市人。现任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香港恒生银行董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副会长,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管理监事会会员,香港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及推选委员会委员,

声明:《上海地产富豪周小弟发家史:从猪倌到土地倒爷(一)》为网友落难小王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