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葬礼郭台铭跪拜 王永庆奋斗史



 从小是个「念书时的成绩总在最后十名内」,进米店做小工「只知道终于有饭吃」的穷孩子,不过秉持着勤劳、努力、刻苦,这六个字是王永庆成功的关键。

 王永庆的童年自新店国小毕业后,在民国二十年十五岁时,即离开故乡,远赴嘉义工作,目的是脱离贫穷的家境,他到嘉义后从帮人卖米到开米店、碾米厂,谁都不信,这年轻人做的头头是道,令人刮目相看,就是他当时卖米时就已懂得定期送米到家的策略,因此,使他生意兴隆。

  在日本人的压迫之下白手起家,因而让王永庆学会降低成本.而他做生意只有一信念:价廉物美。从这个信念出发,王永庆不眠不休的追求效率,巨细靡遗的降低成本,终于在塑料王国里所向无敌。台塑人最怕「午餐会报」,王永庆的追根究柢精神,经常问得「专家」面红耳赤;美国人也怕他,因为他的确「有一套」。这「有一套」就是实力,王永庆只怕没有足够的实力,不怕没有好时机。

  「一条毛巾用了二十七年,到现在还在用」,王永庆。无论如何飞黄腾达,王永庆绝不忘本,当年干米店小工的王永庆,和现在的台塑集团董事长一个个性。遇到刮风下雨就暂停晨跑的人,王永庆看不起;打打高尔夫就说「辛苦」的人,王永庆看不起;连娱乐、锻炼身体都不能当一回事的人,王永庆不相信他会成功。不认识这个人的刻苦节俭和一诺千金,不了解他的率直犀利和他的孤单寂寞,就不算知道王永庆。

  王永庆认为,成功既没有秘诀,也没有快捷方式。有人问他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他说:「刻苦耐劳,从基层干起」。年轻人踏入社会工作,只要肯吃苦、努力学习,一年就可得到工作要领,三年后必有所成。可能是因为没受过中文教育之故,王永庆的演讲稿读来并不流畅,而且让人有「想到那里就讲到那里」的感觉,然而篇篇言词剀切,言之有物。

  主要事迹

  王永庆(1916年1月18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原籍福建省安溪县。王永庆是台湾着名的企业家,父亲王长庚。王永庆15岁辍学做学徒 工,16岁时用父亲所借的200元自己开办了一家米店,靠用心和勤奋努力站稳了脚跟,之后又经营过碾米厂、砖瓦厂、木材行、生产PVC塑胶粉等等,并在 1954年筹资创办了台塑公司。被誉为“经营之神”。50年后的台塑集团已经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下辖台湾塑胶公司等9家公司,员工7万多人,资产 总额1.5万亿新台币,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庞大“王国”。1985年与其弟王永在捐出一亿元给政府。

  王永庆娶有3房,分别是郭月兰、廖娇与李宝珠。其中大房郭月兰并未替王永庆生下一儿半女,二房廖娇为王家生下了2男3女,三房李宝珠则生下了5位千金。其中王文洋、王文祥皆为二房所生。另外王文渊则是王永庆弟王永在所生。

 王永庆祖籍是福建省安溪县.那里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很困难。王永庆的曾祖父因为日子过不下去,只得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台湾寻找生路,后来便定 居在台湾省嘉义县的新店镇直潭里。王家几代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

  王永庆刚刚学会走路,就跟着母亲出外去捡煤块和木柴,希望能换点零钱,或者供自己家烧水做饭。童年的小永庆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他俄极了, 只好偷偷地摘路边的番石榴吃。家里偶尔“改善生活”,煮一些甘薯粥,他也只能分到一小碗。王永庆7岁那年,父母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失学,取出多年积攒起来的 几个铜板,把他送进乡里的学校去念书。别家的孩子第一天上学,都会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可王永庆还是平时的那一套,他穿的裤子是用面粉袋改做的,上面还 印着“中美合作”的字样。他头上戴的草帽早已破了,但还得靠它挡一挡烈日风雨。他买不起书包,只能用一块破布包上几本书。他连鞋子都没有,总是赤脚在泥泞 的山路上奔波!

  就是这样的生活,王家也没能维持多久。小永庆9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卧病在床,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到了母亲的肩上。王永庆看到母亲日夜不停地 操劳,总想多帮母亲做点事。挑水、养鸡、养鹅、放牛……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尽量多做。就这样,他勉强读到小学毕业,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学校。

  王永庆的祖父劳苦了一辈子,最后只给孙子留下了一条教训。他对王永庆说:“种茶这一行,看来是难以为生的。就是饿不死,也吃不饱。你是读过书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这里,还是立志出门闯天下吧!”

  15岁的王永庆,听了祖父的话,决心走出山区,去寻找一个能挣到钱的地方,帮助母亲养活一家人。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县城,在 一家米店里当上了小工。聪明伶俐的王永庆,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窍门,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他觉得自己有把握做 好米店的生意了,就请求父亲帮他借了些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家小小的米店。  米店新开,营业上就碰到了困难。原来,城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熟识的米店,而那些米店也总是紧紧地拴住这些老主顾。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到晚冷冷清清, 没有人上门。16岁的王永庆只好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居民,好不容易,才说动一些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为了打开销路,王永庆努力为他的新主顾做好服务工作。 他主动为顾客送上门,还注意收集人家用米的情况;家里有几口人,每天大约要吃多少米……估计哪家买的米快要吃完了,他就主动把米送到那户人家。他还免费为 顾客提供服务,如掏出陈米、清洗米缸等。他的米店开门早,关门晚,比其它米店每天要多营业4个小时以上,随时买随时送。有时顾客半夜里敲门,他也总是热情 地把米送到顾客家中。

  经过王永庆的艰苦努力,他的米店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越来越兴旺。后来,他又开了一家碾米厂,自己买进稻子碾米出售,这样不但利润高,而且米的质量也更有保证。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经济也开始发展,建筑业动得最快。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抢先转向经营木材,结果获利颇丰。这个赤手空拳的农民的儿子,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

  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

  那么,该干什么好呢?

 王永庆葬礼郭台铭跪拜 王永庆奋斗史

  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当时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 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出人意料的是,这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王永庆,却主动表示愿意投 资塑胶业!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王永庆是想发财想昏了头,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 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其实,王永庆作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他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 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 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王永庆没有被别人的冷嘲热讽吓倒。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 产,但果然如人们所预料的,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20吨,明显地供大于求。按照生意场上的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 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伙人,也不敢再跟着他冒险了,纷纷要求退出。精明过人的王永庆,竟敢背水一战, 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王永庆有自己的算盘。他研究过日本的塑胶生产与销售情况,当时日本的 PVC塑胶粉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不过是台湾的10倍,所以,他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 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

  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

  事情的发展,证明了王永庆的计算是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了。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从那以后,王永庆塑胶粉的产量持续上升,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现在100万吨,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当台湾企业界一轰而上角逐于木材行业时,王永庆果断地转向了塑胶行业;可是,当他在塑胶行业站稳脚跟之后,却又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去关注他当初借以发家致富的木材行业。这一看,又让他看出了新的发财途径。

  王永庆看到,由于台湾木材销路好,商家大量砍伐,可是他们要的只是树干部分,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树枝丫,都被白白地抛弃而浪费了。王永庆想, 台湾的棉花产量严重不足,一直靠进口来补充,如果利用废弃在山上的树枝丫制造人造纤维,以替代天然纤维,一定会有发展前途!经过考察论证,1964年10 月,王永庆开始创办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两年半以后,台南新化八卦山下矗立起了一座新型的工业城,成为当时世界首创的连贯作业的人造纤维工厂。它使大量 过去被抛弃的木材废料变成了纺织纤维,既节省了外汇,又降低了成本,为台湾纤维工业发展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而台塑、南亚、台化三大企业,使王永庆在当时 台湾50家大厂商中名列第三!进入90年代,王永庆的产业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包括16家人企业公司,拥有员工4万多人,股东10万人,每年的营 业额高达1650亿新台币!

  再也没有人敢小看王永庆,连一贯以经营业绩傲视世界的日本企业家,也对王永庆衷心钦佩,把他与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的创始人相比,称他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王永庆的许多经营管理思想,都已成为企业家们信奉的至理名言。王永庆自己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 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为了对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企业就会鼓舞斗志,继续不断地扩充事业规模,经常保持着迎接新挑战的热情,和对至善境界的追求! 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也对自己严格要求!”

  在生活上,身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同样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有人说,王永庆可能是世界上最节俭的亿万富翁了!他公司的一位职员,花了1000 美元为王永庆的办公室更换新地毯,结果惹得王永庆很不高兴,差点大发雷霆!他对于吃的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的卤肉饭;他对于穿的原则是“整 洁”,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而一条运动时用的毛巾据说用了近30年!

  王永庆常常用“富不过三代”的古话告诫自己的子女,要他们自己创业,不要依赖上辈的基业而坐享其成。他的儿子王文祥17岁考入英国伦敦帝国大 学,24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国外找了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苦干了3年。后来回到自己家的企业中,王永庆同样要求他从最基层干起,经过课长、组长、厂 长、副经理的逐级锻炼,数年之后,才让他担任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王永庆最疼爱的女儿王雪龄结婚,他陪送的嫁妆,除了一张无限期提供学习费用的凭据外,就是 一把刮胡子刀,好让女儿自己替丈夫刮胡子!王雪龄的婚礼比一般老百姓家的还简单,连她手上的新娘捧花,也是跑到许多花店比较后才选购的最便宜的一种!  当然,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王永庆从不小气。他曾一次就捐助2.5亿美元巨款给一家医院!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全世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410.html

更多阅读

王永庆葬礼郭台铭跪拜 郭台铭短期离不开苹果

     iPhone5S和“廉价版”苹果神秘现身富士康  尽管安保措施一直是“特级”,但有关苹果公司下一代智能手机新品的消息还是越来越多。《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悉,在鸿海(2317.TW,大陆俗称“富士康”)郑州园区,7月中旬起,两款内部代

王永庆和郭台铭谁有钱 郭台铭玩光伏

    有人认为一家企业应该只做其擅长的事情,并发挥到极致。不过也有人会经常用GE为例进行反证——GE的数十个板块没有任何协同经营,依然可以把多元化进行到底。中国的企业家们显然不把关于多元化的争论放在眼里。拿郭台铭来说,消

王永庆葬礼郭台铭跪拜 郭台铭转型没那么容易

□    李 铁2007年初的时候,郭台铭与两大美女刘嘉玲、林志玲的绯闻高潮迭起。就在大家都忙活着猜测,郭台铭会娶哪一个的时候,这一超级大八卦很快就收声了。因为人们发现,这一切都只关乎生意。郭台铭感兴趣的,不是这些女星本人,而是她

大话王百度云 大话王郭台铭

动辄百亿台币的投资计划纷纷出笼,但这位台湾科技代工之王却屡屡食言。 文 方儒 8月2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台湾称为鸿海集团)与河南省政府高调宣布,其在郑州投产的富泰华精密电子生产线正式开工。这标志着笼罩在一连串员工自杀事件阴

声明:《王永庆葬礼郭台铭跪拜 王永庆奋斗史》为网友蔷薇岛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