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领带,头发稍显凌乱——尽管两会期间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记者的镜头,已经70多岁的吴敬琏仍旧我行我素。
面对中国所充斥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以及房地产泡沫化的各种争论,吴敬琏坚信,尊重市场规律,是辨析与解决一切争论与问题的根本途径。显然,发挥市场作用的前提之一是深化体制改革,使其释放能量。
流动性过剩并非唯一注解
几乎所有的资产价格都在上涨——当吴敬琏以十届政协五次会议委员的身份入住政协经济组驻地的时候,中国资产市场仍处在井喷行情之中:股市大牛、房价坚挺、汇率走强,一切看起来都近乎疯狂。
“钱太多了,所有的资金都在找出路,所以是多个市场同时出现繁荣,而不是某一个市场。”巴黎百富勤(中国)经济学家陈兴动告诉记者。他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市场人士的看法,流动性过剩被很多市场人士看做是中国资产市场井喷的主因所在。
“流动性过剩?”稍加思索之后,吴敬琏先是反问记者,然后笑笑说:“这个很难说。”在他看来,准确地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是件难度很高的事情,在如今的中国亦是如此。
不过,吴敬琏向记者强调,流动性过剩和需求过旺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因此争论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的原因究竟是流动性还是需求并无实质意义。而对于境外资本的不断流入对于推高资产价格的作用,吴敬琏以房地产举例向记者解释,“外需和内需在这里是很难区分的。”因此,社会中货币多了,也就形成了购房需求的旺盛。
“用价格杠杆配置资源”
就连吴敬琏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理论体系深受美国已故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影响。与弗里德曼一样,吴敬琏主张政府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而不是经常施以行政手段。“要让价格杠杆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谈到中央政府提出的节能降耗任务时,吴敬琏强调。
他认为,中国很多工业产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处在非市场的扭曲状态,从而直接造成了生产企业不重视节能。把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放开由市场定价,则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比行政手段更为有效地达成节能降耗的目标。
“上个世纪,二滩水电站发出来的电用不完,怎么办?当时出了一个政策,所有高耗能企业用电的价格优惠一半。”对于这一幕,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但吴敬琏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价格,企业会考虑节能吗?产业结构能调整吗?”他连续使用了两个反问句。
在吴敬琏看来,中国目前的行业主管部门,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价格杠杆实现对资源配置的管理。他认为,如果在这一点能力上有所提高,那么政府宏观调控的效率将比直接运用行政手段大为改观。
“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
面对市场力量频频的被忽视甚至漠视的现状,吴敬琏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与同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协会副会长罗冰生在小组讨论上的一次交流,让吴敬琏相信,要解决这一尴尬的现状,必须从现有体制的深化改革入手。
罗冰生告诉吴敬琏,现有中国钢厂的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对炼钢过程副产品的处理,自行发电,日本同类钢铁生产企业的电力自给率已经达到80%。而现今中国钢铁企业却很难用上自己发的电。
问题的核心出在目前的电网体制。“钢铁企业发电的成本大概是2毛多一点儿,但是,这个电要上网才能落地使用,必须要经过电网,上网之后落地,电价就变成了4毛8,这样的情况下,哪个企业愿意自己发电?”吴敬琏对记者说。
吴敬琏参与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研讨与制定,“那一轮改革的核心就是竞价上网,实现电力的竞争定价,打破原来垄断定价的局面,但现在看来,电力系统改革执行并不到位。”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厂网分开”的思路开始执行,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除华能集团公司直接改组为独立发电企业外,其余发电资产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3~4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企业,由国务院分别授权经营。而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电网仍处在垄断状态,这直接造成了非市场的定价权。
“为了这些目标,还成立了一个部级单位电监会,但至今在维护竞争秩序方面也没有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必须从深化体制改革方面入手,才能实现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吴敬琏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