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长洪:外商对华投资新的动向



 裴长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

  大家上午好,这个题目既是非公有制经济又是国际资本流入的问题,我今天讲的利用外资主要是讲的是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是和实体经济有关系,这个问题目前我把大致的背景、情况、问题和大家说了说。 

  自从搞改革开放就吸引外商投资,第一步对外开放的立法就是关于中外合资企业的立法,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的决议和“十一五”规划都是体现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这个方针没有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问题都解决了,比如说第一个问题,讲的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利用外资到底多了还是少了?有多少?这里有两组统计数据,一是报纸上经常看到的,每年增加每年吸引多少的实际投资,累积起来,累积数量很大,累积数量按照国家商务部和统计局的数字是660多亿美元,根据注册外商投资企业是55万家,第二存量统计,过去没有这个概念,过去就是累积,十年十五年到时间了就转性了,性质就变了,有的企业就终止了,就有一个统计叫存量,国际上有一种存量的概念,存量是2700亿,刚才我说的头一个统计数字是6200亿,存量是2700亿,存量的外商投资企业是多少家呢,是28万家,累积的是多少呢?累积的是55万,所以在社会公众的印象当中,通常大家得到的印象是6200亿,55万家这样一个概念,实际上在商务部存量统计当中,真正在我们国家经济运行当中发挥作用的就是2700亿美元的实际投资和28万家的外商投资企业,所以这是第一个认识,到底是多,还是少,首先统计数据要正确,从存量来看,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也不是规模那么大,为什么中央提出来积极有效的,积极放在前面呢,我们还不是那么多。

  第二,如果这个统计数据一拿到人均计算,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用人均计算,像我们国家说什么都要按人均一算都不多,什么数字要把13亿人乘起来都了不起,很小一点数量,要乘以13亿都了不起,规模很大一个数除以13亿都没什么了不起,少得可怜,世界上随便找一个国家,下中等国家拿出来比咱们人均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吸引外商投资不是说已经到了头了,现在已经很多了,不需要再吸引外商投资了,这个认识要解决了。

  第二个认识问题,过去我们讲,为什么要吸引外商,因为没钱,国内资金不够,外汇也不够,现在情况不一样,现在商业银行都存差,去年新增储蓄两万多亿,新增贷款五万亿,钱贷不出去,资金很多,外汇更多,现在外汇储备8700亿,过去说我们吸引外商投资因为是既没钱又没外汇,现在既有钱又有外汇,多得不得了,干吗吸引外商投资干什么,国内的钱干什么,这又是一个认识问题。银行的储蓄,包括居民手里的钱它是货币,但是这个货币不等于是资本,不等于是功能性的资本,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资本是什么呢?资本是生产关系,是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是一种市场关系,所有雇佣劳动关系,有人在里面就业,按照现代跨国公司的理论讲,资本是什么呢?国际投资是什么呢?是供应链关系,是市场关系,商品的市场关系,前面是劳动力的市场关系,后面是商品的市场关系,它有市场连接在里面,银行的储蓄有,银行的储蓄就是钱,没有市场关系,没有功能性质的,咱们可能银行贷出去的钱可能是烂帐,没有市场联系,没有技术、管理,有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仅是为了资金,有技术问题,有管理问题,更有市场关系问题,市场关系既有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技术市场等等。过去讲资金、外汇两缺口是东道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这个理论是不完全的。

  第三,经济安全问题。我始终是存在的,从第一天搞改革开放吸引外商投资就有经济安全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不存在,经济安全问题还有两方面,当我们融入全球经济以后,一方面我们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同时我们也给予全球经济的影响,我们成了世界工厂以后,成了最大的供货商以后,对全球经济就有影响,包括我们最大的原料的利用地等等,所以这个影响不是单项的,而是双项的,是需要全球共同关心的。我们收资国和投资母国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讲这个问题不是只讲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而是全球经济需要协调的问题。我们自己要注意自己的经济安全问题。

  第四,吸引的规模和质量问题。到底是规模重要,还是质量重要?应当说这两者都重要,从中央的方针来看,叫做积极有效,首先是积极,我们规模还不够大,其次是有效,我们质量还有待提高,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要说起来道理很多,道理很大,但是中心意思就是这些意思。

  第二个问题,吸引外商投资实际上面临挑战,不是说人家很踊跃,我们坐在那儿等着,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从国际上来看,从贸易投资自由化浪潮和经济全球化一起对各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有影响,因此在国际上,市场化改革,特别是阻碍外资流入的各种体制、政策法规都在发生变化,国际上发展中国家美元要汇出几十个不利于国际资本流入的规章制度,都在吸引外国资本流入,包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大家想它是全世界最富最强的国家,它都在吸引国际资本流入,2004年它颁布《本土投资法》,什么意思?美国资本流出以后只要回流,三年不收税,结果国际资本从2005年大量回流到美国,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连美国这样的国家都在吸引,欧洲国家、英国都是如此。发展中国家这几年更是这样,通过市场化改革,大量取消不利于外资流入的政策和规定,因此引起国际资本流入就引起了竞争,大家都想要,因此就发生了竞争,和我们竞争最激烈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相类似的这些国家。不是说我们在那儿等就能等得来,是有竞争的。

  而且从2000年以后,因为2000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最高峰得到一万两千亿美元,全球一万两千亿,2001—2004年都是下降的,2004年—2005年六千到七千亿的规模,下降的幅度很大,这和世界经济的情况有关系,一是面临着竞争。再一个挑战是国内的因素,这两年搞招商引资遇到很多的问题,没土地,土地采取最严格的审批制度,没有地,开发区整顿,各地感到招商引资有困难,再一个产能过剩,钢铁、水泥和建设市场有关的产能严重过剩,外资就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最后一个就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下降,对外资的带动也有影响。所以,实际上从2004年2005年这两年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在一个水平,6000亿美元这样的水平,今年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数字,2005年还略有下降,我们面临着挑战。

  2005年吸引了603亿,比04年下降了0.5%,四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欧盟有增长的,日本是有增长的,美国、韩国、台湾、香港区这些地区的投资有下降的趋势。有增长、有下降,这也是正常的。

  吸收地的分布格局没有改变,仍然是东部为主,中西部从绝对量上看还很小,东部在总体吸收额上升的情况下还提高了3%,中部吸收了外资降幅达28%,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升幅11.3%,但基数很小,绝对额有限。东重西轻,中西部也主要是中心城市,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吸收外商投资多于一点。

  从2005年情况来看外商对华投资出现新的动向。第一个动向就是生产加工基地向生产销售并重转变,过去外商投资恩,把这个当做一个生产基地,产品主要是外销,现在外商投资就很重视在当地销售,特别是日资企业,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已经改成当地销售。日资企业对日本出口返销大幅度降低。像松下电器,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像空调、手机是全部当地销售的,预计到2010年当地销售的比重占到总销售额的30%以上,去年我到日本参加国际会议,日本人叫我回答一个问题,你回答一下传统上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从2004年日本从第一变成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你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我告诉他们,主要的原因就是你们的日资企业对日本返销下降了,把中国作为销售市场了,对你们来讲是好事。你从第一变成第二,你们的利益没有受到影响,怎样从第二再变成第一呢,再增加投资,再到中国来投资,用数量来弥补,过了一段以后还会返销,还会降低,2005年从第二变成第三,它的投资增长没有跟上,从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变成第三大贸易伙伴,这是一个动向。现在把中国作为市场开发,而不仅仅作为生产加工基地。

  第二个动向,原来仅仅把你作为加工组装低端的产业链对待,现在是按上游下游延伸,简单地说零部件生产环节大大增加,一个地方引进了一个外资企业,这个外资企业可能仅仅是加工组装,过一段时间以后会批量引进,因为大家都来配套,都到这个厂和这个企业进行配套,上游、下游配套,所以它往往会引进一个大企业,一个带动企业吸引大批企业进来。像汽车是最典型的,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全世界70%都到中国来投资,为什么呢?合资企业的整车厂现在很多都在中国,零部件都来了,现在零部件的汽车厂商超过了1200家,像做电动工具的博世也是这样的,本地区域生产扩大,上下游零部件企业都来进行配套,像计算机、手机、电信、机械,这些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很长,往往引进一个环节,一个核心环节的企业带动一大批,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所以各地在招商引资当中要注意突破一点,可能能带动一片。

  第三服务业成为投资的新热点。从比重来讲,服务业子占得比重还不是很大,这两三年在外商直接投资当中也就是23%左右,但是预计未来几年会增加,原因是国际上直接投资是服务业增长很快,在国际上像全球6000亿也好、7000亿也好,外商直接投资,它的方式比重最大的是两大,一是制造业项服务业投资,服务业过去没有开放或者说开放不彻底,所以来我们这儿投资的少,主要是制造业,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国内的开发商都是工业开发区,不让服务业进。人家投资主要投服务业。第二个变化,国际直接投资是以并购为主,不但是中国产能过剩,全球也是产能过剩。新产品出现没有几年,手机,只不过十年的时间,可能更短,到每个人手里有一不手机大概没几年,非常快,产能增加得非常迅速,全球也是产能过剩。因此新建企业,绿地投资投资方式就减少了,只采取并购已有的企业改变结构,改变企业组织结构,改变产品结构,改变产量的流向和产量的规模,是这样一种动向。

  服务业投资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服务业里边从2005年来看是两个大行业吸引外商投资比较凸现,一是商业流通产业,商业流通产业像零售业,像沃尔玛、家乐福、百安居世界500强里的商业零售企业都到中国来开店,2005年一年增加了1200家新设的外商投资企业零售企业,新的店铺增加了1850个,在全球跨国公司500强里边,有零售企业50强,其中有35家都进入了中国。沃尔玛2005年新开了16家店,总数已经有59家,家乐福是每年以12—15家的速度在增加分店,百安居是建材超市去年也增加了很多。

  第二个热点就是金融。按照银监会统计2005年国内已经有254家的营业性机构,其中有154家批准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15家可以允许做网商银行的业务,用互联网做网商银行的业务,还有五家可以做QFII有资格的境外投资者托管业务,主要是投向股市。资产已经达到银行业总资产的2%,外汇贷款达到外汇贷款的20%,外资银行进入是去年的热点,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是几家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战略投资者,像建行等,这是一个新的热点。

  第三个热点就是房地产。房地产从2003年以来在服务业里边,在服务业占23%比重里面,房地产至少是占了8%,8个百分点,都是流向房地产的,因为2003年的时候正是房地产形势很热,外资与人民币资产形态保留在国内是什么形态最好,一是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再一个就是房地产,通过房地产升值。流入房地产的外商投资企业也有很多,趋势2005年没有太大的变化,预计未来变化也不会很大,像未来几年服务业的投资会增加,有些领域还继续扩大开放,像电信要继续扩大开放,都是外商投资企业关注的国际资本的。

  第四个动向,独资和并购的方式强化和增加。过去外商来投资愿意找一个中国的伙伴作为合资企业,一方面国内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需要依托一家内资的企业,处理很多市场上有缺陷,办不到的事情。再一个对中国市场太陌生,也需要有一根拐棍,现在中国市场国际资本比较了解,也比较熟悉了,再一方面,市场化改革在很多领域基本完成,因此这个拐棍不需要用了,现在投资独资得很多,独资的倾向在强化,特别是大企业,它不愿意跟你合资,他觉得和你合资麻烦是很多,他宁可是并购也不愿意和你合资,合资有一个体制的互相融合,在融合之前有摩擦,像2005年一些大公司,像杜邦公司在山东东营搞了钛白粉大投资,几亿美元,美国邦德集团在湖南完成搞了双金属材料也是几亿的项目,瑞士一家公司在广东茂名投资了三亿欧元的原材料工业,都是独资的,这是一个动向,当然独资还是合资是人家的自由,这个现象恩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二个动向并购在增加,刚才我说了,我们的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并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到中国来投资这种方式是少的,但是这一两年在增加,并购的对象人家不是搞慈善事业的,破企业烂企业人家是不要的,并购的对象是排头兵、名牌企业、老牌企业、上市公司,标准的目标是这个。为什么国内有些企业愿意被并购呢,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国有股减持,一些企业特别是服务业开放,国有股减持,特别是银行业,国有股减持。第二方面国内产能过剩,怎么办呢?需要有退出机制,外资并购也算是一条退出机制的路子。并购里面的问题当然很多,现在我们经营教训还没有完全总结,有些并购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并购可能对我们调整经济结构会有意义,但是有些现象还值得我们关注。这是一个新的动向。

  有些什么问题呢?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不是说什么问题都没有,什么事情要讲两面,有利的一面要讲够,但是也有一些需要引起我们关注和警惕的问题也要解决。外资企业加剧进出口不平衡,这几年出口很快,进口增长速度相对迟缓,贸易顺差是个大问题,过去没有外汇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外汇多了,贸易顺差多了,经常项目顺差多了也有问题和麻烦,不是一点坏处没有,这个话题是另外一个话题。

  第二,外资分布不平衡更加突出。外资越多越不平衡,我们讲西部大开发也好,中部崛起也好,要吸引外商投资,还是不如东部容易,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而且有继续强化的趋向。

  第三,对国内产业安全的有一定的压力。目前国内工业行业里边,像感光胶卷、电视、软饮料、家用洗涤剂、护肤用品这些行业目前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做的,这些企业多数都是外商投资控股企业,这些行业跟国家的安全关系不大,但是这些行业都是盈利水平很高的行业,外商投资在国内这些行业控股以后,市场份额也好,利润也好,他们的回报率是很高的。行业被控股以后,原来的营销网络是逐步弱化,就成了生产加工基地了。有些外商投资并购,实际上是要用它的品牌取得你的品牌,用他的市场份额取得你的市场份额,就是使你的产能受它控制,像南方有一个做手电筒的电池厂,他被美国一家公司收购以后,它的产能就受到了控制,它的品牌和市场份额就降低了,外国企业的品牌市场份额就上升,这是并购里面出现的问题。有些企业被并购以后,产能完全是闲置,并购你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并购你的目的是为了不生产,我生产以后才能保证它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份额,这都是对于国内经济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国内企业在招商引资,特别和外商谈判并购过程中,这些现象是需要引起关注,负面的影响需要避免。

 裴长洪:外商对华投资新的动向

  第四,部分的外资过于依赖优惠政策,我们的优惠政策应当说跟国际上比较也没有什么太了不起,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都是这样的,一是税收,我们现在年年在炒两税合一,外商投资所得税法,所得税是优惠的,这是人大立法,需要改变它还要上人大的程序,短期内像2005、2006年还暂时动不了,但这个问题实际上外商并没有多大的看重,因为所得税很容易做成没有,因为产业链都是国内国外产业链都是延伸的,价格一转,所得税就没有了,国家税收主要来源是流通环节增值税为主,所得税的优惠固然有应该,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还是开发区的政策、土地政策,大家在下面工作都知道,开发区、土地、优惠,这是实实在在的优惠,吸引外商投资从我们来讲,一方面也十分依赖开发区,所以各地上开发区的劲头很大,主要是利用那些地。开发区的办事效率比较高,融资条件相对比较好等等,有一部分外商企业过份依赖优惠政策,对我们也造成压力,对国内的竞争环境、市场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两税合一的呼声很大,这是大势所趋,从大的方向来看肯定是两税合一,人大有程序问题,据说按照人大的程序要到2008年。06年吸引外商投资达到600亿美元以上,略高于2004年的水平,原因是国际上的投资环境还比较好,国际直接投资处于回升的阶段。

  原因第二服务业开放,我们加入世贸五年过度期,我们是2001年12月11号加入世界组织,到今年的12月11号过渡期结束了,我们实行保护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过渡期结束了,按陆续开放、金融、保险、电信这些部门,商业、农业等等涉及很多,要扩大开放,这会吸引外国投资。

  第三,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昨天大会开幕式的时候,我问了一下几位大领导,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多少,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27%,相当于2004年全年的平均水平,比2005年1季度略为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仍然很高,对外资会有带动。2006年的情况依然会比较稳定,稳中有升的形势。

  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一是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关系,因为吸收外资一大重要因素是要引进技术,这和自主创新是什么样的关系?昨天国务院研究室的江小涓副主任讲了这个观点,自主创新也不能完全排斥对外开放,两者不是矛盾的,自主创新既有原始创新也有集成创新还有基金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二,利用外资与提高国内资金效率的关系。国内资金很多的情况下,外资仍然大量进入,国内资金效率不高,储蓄转化为投资,储蓄转化为资本这样的机制、渠道不通畅,导致仍然利用外资,怎样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第三,扩大引进外资与降低利用外资成本的关系。现在利用外资不能说我们毫无成本,我们成本也不小,各地招商引资所花的钱,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所付出的代价等等,当然这些代价很大程度上都是必要的,但是有些代价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怎样降低它?

  第四,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什么叫有效?有效的标准是什么?有一些指标体系,使它能更符合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要求,按照“十一五”规划,未来经济工作的方针一是调整经济结构,第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外资怎样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利用外资效果,提高效率,重要的标准、方向,这个标准和方向是一个比较粗线条的指导原则,需要具体化,需要有它具体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体现,这都需要在今后扩大开放当中要研究的问题。

  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585.html

更多阅读

杂谈203:谈对“高级生命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的认识

今天讨论题谈的是高级生命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的问题。既谈高级生命学说的核心内容,涉及到的必然是高级生命客观存在以及他们高科学技术的理论和观点。查词典中对“学说”的解释。学说:在学术上自称系统的观点或理论(学术:有系统的,比较

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三则)

俞敏洪谈爱情在大学里面谈恋爱的多,成的少。在大学中那些漂亮的女生是恋爱率最高的人,她们一般会有英俊潇洒的男友;可是她们又是受伤率最高的人。因为那些风流倜傥的人却不是陪她们走到最后的人···俞敏洪说:一个女生只是看上男生的英

转载于双引号西祠论坛:关于对双引号误解的几点解释

关于对双引号的几大误解:双引号其实挺冤的1、双引号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在教育局备案?大家从双引号的企业名称即可看出:“南京双引号文化资讯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工商局合法注册的公司,双引号也从没有说过自己是进行学历教育的,不需要在教

声明:《裴长洪:外商对华投资新的动向》为网友青春带点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