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企业决策权用制度传承



 

  主持人: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采访到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先生。今天您被评委中国企业家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您被当选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牛根生:这是第三次当选了,前两次都很激动,第一次非常感动。今年排在第六,和去年同样激动的感觉没有,但是至少很欣慰,三届评选目前无一落网这一点体会比较深。

  主持人:对于企业家的影响力这个话题您怎么看?

  牛根生:关于影响力大家谈的很多了,企业家影响力评选的过程是怎么样得来的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看到了有十几项指标,而且有专家评选的过程。中国企业家杂志评选的时候,我既不是它的成员,也不是理事单位。由于他们有评奖给我,所以才把我从我们的企业找来,这样第一不认识这个单位,第二不认识这个领导,所以我认为可能有一些客观的想法。

  企业家影响不是企业谈什么,是社会和消费者对企业有一个影响,由于对企业的关注和影响带来了对企业家本身的影响力,尤其我们是做消费品的企业,应该说这方面可能会带来很生产资料所不一样的影响力,这个倒是有可能。我看了一下排在前面的有影响的企业领导基本都是做生活用品的,大家每天都离不开的一些商品。这样的话跟所有的社会所有消费者是互动的,这个影响力可能更大一些。

  主持人:今天是《中国企业家》这本杂志创建20周年,您对这个杂志的评价呢?

  牛根生:这个杂志过去几年一直都看,这个杂志在企业界的领导层面影响很大也说明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我想这是一本好杂志。感觉最深的,我对这个杂志的印象,至少它能讲出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少不了企业家的层面。这一点至少我感觉到它是符合规律的,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对企业的影响应该是蛮大的。一个企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影响也是蛮大的,在战争年代我们竞争的主要工具是军队,在市场经济和平年代大家竞争的主要表现在商队,商队的好坏企业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作为企业家杂志来说,应该是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案头上必备的杂志之一。

  主持人:今天包括最近一年大家都提到您的捐股事件,那捐股之后控制力由什么来决定呢?

  牛根生:现在社会商业高速发展,带来了对企业,对一个团体和机构的控制,目前最重要的控制权表现在控股,股权的掌握是对其他权利掌握最重要的环节。蒙牛这次捐股作为企业的掌门人,我把自己将近10%的股权捐出去,实际上不是捐给了一个人,而是捐给一个基金,成立一个“老牛发展基金”就是权利的捐赠,本来董事长股权是用于控制的,我们实际上是把今后表决企业决策重大问题的权利用制度的形式把它传承下去。今后谁做了蒙牛的掌门人,谁做了法人代表都有。作为职业经理人除了参与干活的权利以外又多增加了表决权。比如说明天你被聘为总裁了那权利是你的,当另外一个当选了,那权利传承给他,这是制度的传承,这叫掌控权。

  第二,因为董事长的股份不可能变现,只有增值和减持的可能,一般不做减持的还有红利的分配权。过去我对财聚人散有很深的体会,红利让新的掌门人把它散出去,除了工资,除了奖励,除了期权,除了按劳和按资分配所有的分配之外每年又多了一个CEO有了一部分继续散财的权利,有这样的一个权利,有这样一个业务,有这样一个散财的场所,每年有法定的散财,这样就符合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为无论多么好的员工,我们三个月不发工资了,可能大家都得离开这家公司。既然大家为这个来的,我们准备好了跟其他公司国外的跨国公司已经有百年历史,几十年历史的,我们怎么样才能超过他们?首先我们制度要创新。制度创新最关键的是分配制度能不能有所突破。我们这次的捐股主要我自己想的是实现两个目的。第一在新的掌门人来之前,或者是CEO来之前一定要他既要参与又要参与决策,不能只干活不参与。第二,他有一种其他CEO,其他公司目前还不能具备的散财的能力。我散财习惯发现对企业管理有好处,而且能吸引好的人才过来,怎么制度化,我想捐出去的第二个权利,除了本身的资本权之外还有一个红利的分配权。

  主持人:我想所有的网民听到这句话,他们也希望他们的老板也能像您这样?

  牛根生: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吧。

  主持人:能表述一下做出这样一个伟大决策的那一时刻吗?

  牛根生:公司准备上市之后,我跟家人商量,因为财产不属于我个人的,儿子已经23岁了,女儿已经22岁了,蒙牛股权是来自于卖了伊利的股票,这个股票是我跟我的爱人共同拥有的,当时卖了108万,家里拿了12万,我们家里拿出去的现金是17.83万,四个人平均,是4.58万,这相当于在市场上买了4.58万的股票,那么有三种可能,一种是赢了,一种是输了,一种是不赢不输。第一现在至少有股份分红,至少我走了以后你们可以拿到北京等地的股份。

  主持人:当时没有任何的反对声音吗?

  牛根生:我们家里决策的过程好像很民主,但是决策完了以后都看我,两个孩子说爸爸这么多年来决策的事情好像都正确。妻子说我们过去结婚的时候是非常穷的,没有穿过新衣服,现在至少可以天天都能穿新衣服了,天天都能过年了,包括过去家里自行车都买不起,现在家里至少有自行车,所以他们信任我的程度当时是最高的。

  主持人:实际上比如说蒙牛和摩根和其他几位的合作,为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所向往,他们都想创造这样的神话,您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选择投资人或者跟投资人博弈的这种经验。

  牛根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肯定是往高处走。找投资者最重要是企业得做好,产品得做好。找投资者一定是让投资者找你,像我们三家外资股东在超市里零售环节里,他想进入零售产业的投资,那么他问超市,问零售店说现在物流方面哪个产品最好,当时推荐了我们蒙牛,他们从超市去了牧场,从牧场到了工厂,他们看到了工厂管理的一尘不染,井然有序,作为外国投资者看到我们的牧场,无论是奶牛的养殖、企业的管理,都比较的国际化,所有的同行企业都震惊,所以看到以后他们肯定有投资的愿望。

    当时谈的时候是一路涨价,当时没办法把最著名的投行摩根带来以后我才同意可以考虑,这样的话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合作过程。最多的谈判的过程不是价格的问题,也不是我们能不能合作好与坏的问题,最主要是我们的投资比例问题。他一个劲的想多占股份,我不让他控股,我们第一次投资是让他占了32%点多,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因为我们的老古董观念、思想都不一致。后来经过了解之后第二次注资的时候仍然不能超过49%,我们仍然是控股。所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首先要把企业做好,然后让投资银行、财务风险投资的人找你,这是最好的形式。

  第二个方面要注意的我们在投资过程中不单单要看钱,还要看他们能带来什么东西,包括理念、观念、法人治理结构的变化。我们投资以后美国董事、香港董事进来的了,参与法人治理结构之后他带来了很多这行业的顶级信息,也包括公司运作中财务和资本运作的知识。我们至少知道了全球资本的财务是怎么回事,这样所有做企业工具的最高水平我们也尝试了,也认识了,也接触了。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原来在管理上无论怎么也想不到的东西。而且他是国际化的眼光,他投资了很多企业,做企业方面有了一些规律和习惯。比如说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除了这个产业哪个好?当时董事会的成员想到了是不是多元化,他告诉不能做,他买的是牛奶,冰激凌,如果买房地产我们会买王石,我们不会买你做其他的多元化,因为股市里很多行业都是我们首选的目标。而你们企业牛奶和冰激凌是我们首选的目标。

  第三个方面,他们投资之前为了保证上市之前和后这段时间的安全,一般要实行把你的管理权2%和他的奖励惩罚联系起来,但是蒙牛这个案例比较特殊。当时我们是6.7%,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蒙牛管理层持股权比较大,2%不能引起我们管理层的激情。 我们当时管理权是50%的负荷增长,那时候我们说2%太小,最后谈到了5%,后面最上的上线是6.7%,所以当时就定下来了。所以去年上市前、上市后这是一个国际惯例,走之时这个奖励也就结束了。结束了有两个好处,如果去年结束就是1200万,按股市算帐,少了1600万,但是我们还是赢了1200万股,按照当时香港的价格算帐差不多3个多亿。就是奖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事情同时也有一个认购权。

    人和企业一样不要怕别人发财,别人发财是建立在你更发财的基础之上。蒙牛这么多年来,无论是经销商、供应商、还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利益、员工的利益、经销商的利益,始终是企业领导日以继夜时时刻刻考虑的利益,只有完成了他们的利益我们的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利益。我们跟合作伙伴也是这样,因此摩根在国内准备实行的控股权,他对我们的股权有回购权,这三家尽管是资本家,摩根是“最黑心”的资本家,但是他把这2.7%,也给捐了。我捐了70%,摩根、英联他们三家也是捐了30%。

  主持人:我们知道今年摩根提前退场了,能讲一下退场之前你们之间的沟通吗?这个是谁提出来的?

 牛根生:企业决策权用制度传承

  牛根生:这个在没有投资之前就把合约定好了,因为财务投资一定是上市前来的越晚越好,上市以后走的越早越好,因为他不会等你的股本上涨多少多少,因为他把这个钱退出去以后拿出一个另外一个上市公司,财务投资就是这样。他走的时候一天就走了将近2亿美金,管理层的12.8%和他的当时90%多,那天当时退了两亿美金,这种情况下一般企业都会掉30%左右,那天我们的是退了4%点多,十天以后我们就恢复正常了。他一天之内退出去,其他股东都看好,国际上很多大的机构都买了我们的股票,当时买的时候是4.9元,现在已经是6.6元了,所以这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如果你的公司股票管的不好,一般一天退出2亿美金是拿不了单的,我们是百分之百接单的。所以我们感觉到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我们双方的你提出来、他提出来,只是我们觉得按照协议我们也不想再留人家了,再留下他也会吃亏。因为留下来1600万他会损失,我们这儿是反正他也要走了,我们顺便把奖励一部分一次结清也好,否则走了以后不如在的时候关系更好,或者找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我们当时就按照协议规定就这样结束,最好。

  主持人:业界有一种分析认为摩根和蒙牛签订的增长速度的协议,导致蒙牛追求速度比较偏重摩根走了以后这种结构会调整,您认为?

  牛根生:没有,这几年跟我们体量差不多的同行,本地企业也好,国内企业也好,跟蒙牛的速度差不多,基本就是这个速度。因为这个行业速度差不多就这样,当然企业特殊经营好的,管理有疏漏的或者是原料所有的牧场、工厂衔接不好的,那是另外一回事。这个行业这几年平均总的来说还是挺好的。

  主持人:最近传出新西兰乳品巨头投资三鹿40%的股价您怎么看个事情?

  牛根生:这个不是很清楚。包括最近三鹿跟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作这都是一个过程,包括其他行业也是这样,包括前几年其他行业的合作这都是非常正常。既然中国要进行全球化,全球化在中国也是百花齐放大家共同追求的过程。我看到三鹿跟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作,中方占的60%,至少中方企业没有放弃控股权这个让我们感觉到很欣慰。

  主持人:过去在消费品领域,乳品行业跨国产业巨头他们由过去投资产品的失败转而去投资产权,现在是一个比如说40%和60%的比例,但是未来从产权投资来讲对中国乳品产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牛根生:我认为正面影响会大于负面影响,过去产品方面只是浅层次的,现在股权合作当“井水和河水”放在一起的时候谁也分不开哪些是井水、哪些是河水。利益的一致性会使中国慢慢融入全球经济的行列里。

  主持人:谢谢牛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641.html

更多阅读

蒙牛老总牛根生的企业文化 蒙牛老总牛根生简介

听过蒙牛集团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演讲的人,都会提到两个特点一—煽动性和感染力,蒙牛冰淇淋销售部的海先生介绍说:“每次开会,他即兴喊出各种口号,把我们的信心和斗志都调动起来,有一种被充电的感觉。”无处不在的标牌为了使自己的口号更具

蒙牛集团牛根生:十年荣辱以奇胜以正合

  把发动农民这个中国最古老的政治智慧和借力资本这个当下最时髦的管理技术如此巧妙地嫁接在一起,纵观25年来的商业史,能出牛根生右者,无。  牛根生做到了两个第一:第一个大规模发动农民,运用农民的力量,改写整个乳业游戏规则的企业

牛根生:我是英雄吗?

衡量是否是真英雄,应该更多地用效果论,而不单单是动机论。 文 | 牛根生 英雄,就是能够为公众创造幸福的人。 让自己幸福的人不是真英雄,让家族幸福的人也不是真英雄,让团队幸福的人仍然不是真英雄,只有能够让公众得到幸福的人才是真英

牛根生:企业的五种转型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注重五种模式的转型。    由“一国向全球”转型的采购模式    每个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做起来的,在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视线往往只能在本国内逡巡。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一些

声明:《牛根生:企业决策权用制度传承》为网友争取第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