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肖明
几乎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激起一场关于“天价”月饼的大讨论,但今年恐怕很难再重现往常的热闹了。
小小的月饼,居然让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手发出“封杀令”,对月饼的价格、质量、包装以及搭售行为等等作出规范,并拟对月饼包装制定强制性的国家标准。
在包装盒里送金送银甚至送豪宅的月饼,已经完全背离了其“团圆”的本意,甚至有成为腐败温床的嫌疑。政府此举可谓平了民愤。但也有人质疑,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天价月饼既然有其市场,归根结底应由市场来调控,禁令似有越俎代庖之嫌疑。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政府的确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在封杀天价月饼这件事上,在笔者看来,月饼虽小,却非市场之手能够自我调节。
即使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中,也有市场失灵和权力寻租的存在,需要政府在出现“噪音”的时候,及时出手平抑。而政府出手取缔“天价”月饼,其本因也不在平息民愤,而是消灭这一影响行业正常运作、导致社会财富大量浪费甚至为权力寻租提供道具的“噪音”。
按正常的市场运作规律,在一个行业内,附加值高的产品由大企业来提供,小企业靠低价来取得市场份额。然而据调查,在广州,生产天价月饼的不是广州酒家、陶陶居等著名的老字号,反而是一些山寨厂和杂牌军。大多正规厂家认为天价月饼干扰了市场秩序,对禁令拍手称快。可见,天价月饼的存在乃是市场中扭曲的非理性的现象。
当然,也会有人说,“需求就是真理”,毕竟天价月饼也有5%的占有率。然而,细细分析就不难看出:这一需求并非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实际需求,却是妨害公平竞争的畸形需求。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种信息表明:购买天价月饼的人大多并非用于自身消费,那些镶金戴钻的豪华包装和价值远远超出月饼本身的附送品,其意义也大大超出了一般礼品的范畴。
实际上,我们都很清楚,天价月饼在很大程度上寄托的是对权力、金钱、资源的“渴望”,它的归宿主要有一个,那就是手中握有公共权力的人,能够为送礼者带来更大好处的人,能够做出高效“反馈”的人。所以,天价月饼的“消费”过程,除了少部分是出于其特殊的消费倾向之外,更多的是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释放毒素的过程。就想当年盛行的购物券一样,它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滋润了个别特权,当然有人欢迎,然而却必须被取缔。
此外,抛却其附送品潜藏的寻租性能来谈,月饼这一商品的“非直接消费性”,其豪华包装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浪费,也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思路相悖。
权力寻租是导致天价月饼这个小市场失灵的根本动因,让市场来解决自身的问题,无疑是不现实的。在炒作了多年后,终于以政府调控的方式拿下了这一毒瘤,自有其积极意义。
天价月饼的出现,到其最后寿终正寝的过程,说明权力寻租正以曲折、委婉的方式进行,说明公共权力的运作仍然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购物券叫停了,天价月饼封杀了,未来难免还有新的载体出现。
笔者认为,决策层的眼光不妨放明亮些,对于这些披着市场外衣、行非市场之实、干扰公平竞争的毒素,及早地消灭在萌芽期,不要像天价月饼这样,等到把房子都送出来才出手干预,不必一味被市场化运作束缚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