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辉煌的2007年已经远去,全新的2008年向我们走来。在过去的一年里,不论是快乐还是悲伤,2007年都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穿行于股市江湖的各色人物也给2007年的资本市场留下了种种印记。为此,我们在新年到来之际为读者编发了一组“年度资本人物”,他们的故事、经验、警示与教训,无疑都值得我们在新年来临之际回味与思索。
“我的投资依据还是以前说过的那三个条件,第一是公司的投入小、产出大;第二是选择知名品牌,业绩有望在未来上涨10倍、20倍的;第三是看财务指标,选择毛利率趋升的公司。”林园依旧是那种很权威的口吻,一副“信不信由你”的状态,就和当年有人质疑他从“8000元炒股到4亿”的神话故事一样。
没有一只股票让我赔钱
尽管去年的股市大幅震荡,但林园仍然满怀自信地说“没有一只股票让我赔钱”。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大调整,林园说他的投资风格依旧是满仓,他的投资策略还是持有。
“满仓持有,这是牛市初期到中期的一个最基本策略。”林园介绍说,目前他持有的品种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去年2月份开始,我对整个资产进行了重新配置,计划用12个月时间从A股退出30%,把它们转移到一些即将上市的优秀公司。”
用林园的说法,他正在用退出的钱培育下一个3年的种子。“你们看到我现在好像在不停赚钱,其实这些赚钱的品种就是我在2003年培育的种子。”林园说,我还是那个习惯,给企业算3年的账,锁定前3年利润,把握后3年利润,所以现在就要为2009年培育赚钱的种子了。“到2009年,我的最低标准是资产在现有基础上再涨50%。”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
做私募因为“人不能只顾自己”
去年是林园高调复出的一年,除了在媒体和论坛上频频露面,专门描述林园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的《中国股神:林园炒股秘籍》也在书店上架;不仅如此,林园还在去年3月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并发行了自己的信托产品。
“我之所以后来又做了私募,是因为青岛信托的老总曾经对我说,你不应该自己一个人赚大钱,应该让更多的人赚钱。”林园这样解释他之所以做私募的理由,“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做人不能只顾自己。”
去年7月份的时候,林园的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超过了40%,但同期发行的其他信托产品,有的收益率已经到达了60%。对此,林园说,“短期内很难比较出结果,18个月后你可以对比其他私募和我的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将会很不一样。”
“我服务的客户都是周围的朋友,因此在制定投资策略的时候,除了获得投资收益,我会更多考虑投资的安全边际。”对于人们喜欢把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业绩进行比较,林园认为,我本人并不愿意做这种比较,更不愿意进行攀比,我只是自己跟自己比。“再说,私募基金注重的是投资运作中的长远布局,追求的是长期增长,至少8到10年吧。”林园强调说。
看不到的风险才是风险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确定性,好公司永远是值得拥有的。”林园表示,“如果我对一家公司的确定性有把握了,借钱我都敢去买。即使这两三年股价下跌,对我来说也不是风险。因为过一段时间它一定还会涨起来的。”林园强调说,像这种看得到的风险就不叫风险,只有看不到的风险才是风险。“比如我持有的贵州茅台(600519行情,股吧),即使是在乔洪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也没有卖出,因为茅台酒目前还是卖方市场,就算是高管发生了变动,它的产品依然是零库存。”
林园认为,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主营收入是最重要的。“比如说,假设深发展的增长可以达到100%,未来3年即便是零增长,平均起来也是30%的增长率;按照正常的估值,它的PE至少要在30倍以上。可以说,多少倍的增长率对应多少倍的市盈率,这是我总结出来的独家方法。”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
对于近来“牛市已到尾声”的说法,林园则认为,牛市的尾声还远没有到来,真正到牛市末期的时候,无论题材股还是蓝筹股都会大幅度上涨。“但是从去年的行情来看,主要还是题材股在上涨,这体现的还是牛市中期热点蔓延的特征。”
记者手记
你能感受到市场盈利时的气氛吗?
“林园私募基金跑输大盘,落后华夏大盘130%”,当这样的标题频繁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时,林园却是从容依旧,“我追求的是长期增长。”
有人给林园简单算过一笔账,以他在2005年3月时对外公开推出的一个100万的组合为例,如果一直持股不变的话,应该已经超过370万。对此,林园解释说,我从来不对盈利进行预测,股市有一条内在的规律,就是上涨时间非常少,并且难以准确预测,所以投资者盈利与否,不仅仅在于对上市公司确定性的把握,还在于对当前市场气氛和公司盈利水平的正确认识。
采访过林园很多次,他的有些股市“经验”也早已在记者的笔下变得“滚瓜烂熟”起来———比如他的选股要有自己的标准,比如他的满仓和持有,比如他的不看大盘,比如他对上市公司不厌其烦地调研……再次联系林园的时候,他仍然在强调着,“如果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打电话给上市公司,有些公司爱搭不理的,那你就别买它的股票。要知道是否好打交道,本身就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判断的一个指标。”
显然,没有多少投资者愿意或者有能力、有耐心为林园私募等上十年八载。但是,投资者与其想要复制林园的创富故事,不如去体会一下他的股市经验,感受一下市场盈利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