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
多产业
笔者在《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二)》中曾经提到,“显然,如果依靠单一品牌,红豆无法拥有今天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地位,同时如果依靠单一产业,它亦无法屹立于中国民企500强”,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雅戈尔、杉杉等以服装业务起家的巨头。
如今跻身国内一线品牌的几家从泉州起家的男装公司,有的通过金融、地产等多元化战略,发展规模巨大,比如七匹狼集团;也有因为进入多个行业差点倒闭,最终凭借成功的代言人策略和产品概念,发展成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男装企业,它是利郎;也有在男装领域非常坚定的品牌,它甚至于“过分执着”于茄克这一品类,读者可能猜到了——劲霸男装……江浙企业起步更早,其中的佼佼者很多在多品牌、多产业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这源于早期市场空白、机会多及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与魄力,还有一些则是市场磨砺、突破前行的收获。红豆集团的四大产业是: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生物医药、地产,一家做服装的企业如何与橡胶轮胎、生物医药、地产等不同产业“扯”上关系?据多处资料记载,1995年红豆集团产销超过10亿元,员工7000人,有报道称,(红豆)“一跃成为中国生产规模最大、品种系列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服装企业”。“为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大致是红豆集团官方的说法),红豆集团走上了多元化扩张之路,并把首战选定为进入摩托车行业。其时,无锡、广东、重庆、鲁豫是国内四大摩托车生产基地,红豆集团所在的无锡拥有完善的摩托车产业链。当时政策已不再注册摩托车生产企业目录,红豆集团通过2000多万并购即将破产的上海申达摩托车厂,得以进入,推出赤兔马品牌。查阅相关旧资料前,笔者曾猜测红豆集团旗下的橡胶轮胎的诞生与这次并购摩托车厂应该有紧密的关联,果然如此。如果从前期制定的发展战略来看,红豆集团收购摩托车厂最终失败了——2012年摩托车厂寿终正寝。很多企业家在多元化道路上吃过亏,从市场练就了非凡自信的第一代企业家,一经躁动,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红豆领导人也有类似的经历。上马摩托车后不久,无锡板块在全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产业链逐步萎缩,红豆的“申达”亦难独善其身。红豆集团想尽办法进行“折腾”,比如往电动自行车、农用三轮车方向发展,均未成果,屡战屡败,耗费了5年时间才退出去。但在这个尝试中,红豆集团意外发现了一颗“种子”,并把它培育得枝繁叶茂,它就是橡胶轮胎(陈士信作品)。并购申达摩托车,红豆集团进入了该产业的链条各环节,比如轮毂厂、轮胎厂、电池厂等。由于轮胎厂狠抓管理、严控成本,产品获得市场的追捧,据报道称,“98年以超300万条的销量坐上摩托车轮胎的头把交椅”,这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千里马轮胎。在摩托车轮胎领域有所斩获之后,它进入农用车轮胎、运输型轮胎,后面慢慢选定聚焦于全钢子午线轮胎中的矿山型轮胎。在橡胶轮胎业务的发展中,红豆集团还是非常有策略的,没有进入汽车轮胎,那里有多家实力雄厚的国际品牌在争斗。2003年红豆集团投资2.8亿兴建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第二年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追加投资达17.6亿;2010年,在橡胶轮胎行业,红豆又追加了18亿元投资,启动了200万套轮胎的项目建设。目前千里马全钢子午线轮胎产能已达400万套,排名行业前五。2013年3月28日,红豆集团在官网发布了《百亿投资撬动“千亿红豆”》的新闻稿,它展开了一幅红豆未来5年的宏大画卷。在未来5年的战略布局与投资中,橡胶轮胎产业被放到了最前列。百亿投资同时启动15个项目,红豆寄希望于力争2015年,确保2017年实现千亿目标。关于红豆集团对橡胶轮胎产业的投资计划,笔者摘录原稿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橡胶轮胎产业有三个项目,其中全钢子午线一厂新增150万套产能项目,位于红豆工业城,投资约12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项目设备全部采用国内外一流装备,完全达产后,新增销售额约30亿元,新增利润约1.5亿元,新增工作岗位约1200个。全钢子午线二厂扩产项目,投资4亿元,该项目在原有产能200万套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厂房,提高利用率,产能规模达到250万套。斜交轮胎扩产项目,投资2亿元,将新建摩托车轮胎生产车间,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1亿元重点研究轮胎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保持技术领先”。关于橡胶轮胎这个十多年前多元化中无意的投资与发展的产业,如今成为红豆集团重要而有力的支柱产业——当时的决策、尝试显得多么重要。对于资金与精力有剩余的集团而言,是否应当考虑多元化?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神思问题。据称,红豆杉有“植物大熊猫”的说法,具有很强的净化、绿化、美化功能,具有防癌、抗癌等特点。根据百度百科的记录,它“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1994年红豆杉被我国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995年红豆集团启动了多元化战略,由于红豆杉的名称与红豆集团“同名”,被后者的领导者关注到了。其时54岁周耀庭(1997年)在对红豆杉进行了解之后,洞察出其中巨大的商业与公益价值,红豆集团投资进入。据相关资料显示,红豆杉是唯一可以提取对治疗癌症非常有效的紫杉醇的植物,这是引起红豆关注的焦点。随着红豆集团在该产业的深入,“越玩越大”,逐步形成了产业链格局,从规模化种植红豆杉、紫杉醇提炼、盆景及苗木销售,再到观光康复等四大业务,红豆在“打造红豆杉王国,最终成为红豆杉开发利用的全球领跑者”(周海江)。决定进入之后,找出从哪里突破才是关键。从红豆杉的自然属性“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可以推测出,红豆集团想在此产业有所作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繁育,加快其生长速度。在集团的强力支持下,研究人员连续多年进行攻关,最终成功采用“层积变湿催芽处理技术”解决了红豆杉种子“休眠时间长”的难题。经过技术攻关,红豆集团掌握了“快繁技术”,使红豆杉经过4-5年生长就可以加工利用,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红豆杉快繁技术与产业化”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5年,红豆集团成功大面积种植了红豆杉。从南方引进种子开始培育开始,近10年,据报道称“红豆集团先后投资4亿多元”,而在此期间很少有产出。没有集团的支持与其它产业的输血式投入,红豆难以开辟出这一新兴产业。据了解,目前红豆集团每年育红豆杉苗600多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红豆杉实生苗繁育基地之一。截止2012年底,红豆集团种植红豆杉超过3万亩,拥有3000多万株,红豆集团成为国内拥有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的公司(陈士信作品)。围绕着红豆杉的多种用途,http://china.aihuau.com/红豆集团进行了多方面的开发。开发的重点集中于提炼紫杉醇,2007年9月,红豆集团投资高达1.7亿的项目——紫杉醇提炼厂投产暨针剂厂奠基仪式举行。据了解,正式投产的提炼厂投资8000万元,年产目标约为100公斤(产能逐步提升)。红豆集团是一家非常擅长为自己描述远景的公司,提炼厂投产之时,红豆集团亦为该业务描述了5年未来——“形成年可处理1.25万吨原料,提炼500公斤紫杉醇的生产能力,实现50亿元的销售收入,届时红豆将成为国内一流的以抗肿瘤药为主的制药企业……”其时,周海江曾表示:“国际市场上1公斤紫杉醇可制成针剂3.3万支……最终可使每支降至330元……”,如果2012年9月紫杉醇针剂的单价仍为330元左右,红豆的紫杉醇产能达到了500公斤,那么大致可以实现54亿的销售收入。100公斤对应的产值就超过了10亿元,紫杉醇是否真有如此之大的价值?红豆杉盆栽、苗木销售同样是一块潜力巨大的业务。随着十八大报告“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将爆发出强劲的需求。红豆杉具有极强的净化空气的特性,能够有效净化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等,据称具有抗癌功能的红豆杉还能吸收甲醛、苯、甲苯等致癌物质。2013年初,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雾霾天气,四周灰蒙蒙一片加上有毒的雾霾,震惊了中国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2013年底,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经把大气污染的细颗粒物(PM2.5)确定为致癌物。此时,红豆杉比一般绿色植物强的优点体现了出来。2011年,深圳在大运会期间引种了约1万棵红豆牌红豆杉,2012、2013它又先后两次进入深圳。上海宝山珍稀名贵树种生态园种植了1000棵红豆杉。上海东方体育广场、安徽宁国、四川泸州等市政工程引入了红豆杉;一些城市的地产项目、酒店开始引种红豆杉,红豆集团从中受益良多。红豆集团擅长营销推广,它把“2008年9月红豆牌红豆杉走进中南海,深受国家领导人的喜爱”作为标志性事件进行引证与宣传。红豆杉还有多种用途,红豆集团进行了全力开发,比如开发新型面料,推出中药饮片,比如观光康复等。2012年中国服博会上,红豆居家推出一款红豆杉保健内衣,它源于新型红豆杉功能纤维针织面料。据了解,它是国内领先的具有抑菌保健性能的针织内衣面料,制成的内衣具有保湿、抗菌、消炎、保健功能。通过研发把红豆杉优异的性能应用到纺织品上,可以提高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并可与红豆集团的纺织服装业务产生良好的互动。去年底,“红豆杉”牌红豆杉中药饮片进入无锡、广东、安徽等地医院。该饮片采用优质红豆杉药材精制而成,据称它主要用于肿瘤、糖尿病、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症。红豆集团红豆杉生态园已经成为无锡的一个著名景点,有“氧宫”之称,吸引无数人前往旅游、休闲。红豆杉有24小时放氧的特性,有较强的空气净化功能。在红豆杉领域取得诸多成功之后,红豆集团亦在外地进行了种植投资。2013年3月,红豆集团在上马镇(四川泸州)黄桷坝库区投资2亿元建设万亩红豆杉基地。最后,让笔者略感意外的是,《百亿投资撬动“千亿红豆”》的新闻稿并未出现关于红豆杉投资的项目。
此外,红豆集团于2003年正式进入地产行业,但多年来此业务规模与雅戈尔地产业务相距甚大,且此业务归属于上市公司红豆股份,详细情况可从财报获取,笔者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