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第二次改革(6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基本公共服务涉及到很多方面,从上述标准衡量,并参考调查的数字,可以初步认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并构成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让全体社会成员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从而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保证社会公平公正。这就要求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建立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可以有一定的差别,但制度建设应当追求统一,以促进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共同发展。从现实需求分析,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涵是: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等于公共服务的平均化,而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全国统一的制度安排迟福林:《起点——中国改革步入3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7月。。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体公民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同,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有制度保障的最低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常修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日报》,2007年1月31日。。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要将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城乡、区域和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名义收入差距很大,需要通过公共政策的调整和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来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尤其关注困难群体。在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和健康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保障他们的基本可行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弱势者的情况得到改善,才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社会整体福利。

  3.制度性公共服务

  我国仍是一个经济转轨的大国,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与体制、制度直接相关。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极其重要。例如,近年来讲的企业家制度建设问题。企业改革要建立一个好的企业家制度。我国某些优秀的企业家“落马”,不能不说企业家制度的缺失是重要原因。再比如土地制度,我们还没有真正赋予农民基本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还很容易在征地过程中遭到侵犯。还有我国的金融问题,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市,风险和矛盾的根源都在于制度不完善。在改革攻坚阶段,我们越来越看到,政府在提供制度性公共服务方面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

  第三节 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重点和关键,这已成多方共识。但总的来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制约改革发展全局的状况并未实质性改观。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以“大部门”体制改革为标志,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启动。未来几年,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加快建立公共职责的制度保障

 第61节:第二次改革(61)
  未来几年,应当从理顺中央地方财税关系、公共职责分工入手,为各级政府有效履行公共职责提供体制保障。

  1.建立中央地方规范的公共职责分工体制

  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使其法定化、可问责。要以立法的形式,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范围、权力运作方式、利益配置结构、责任和义务等明确下来,逐渐使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一步制度化。

  (1)中央政府的职责应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国家标准。提供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行政统筹管理和监督检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890.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61节:第二次改革(61)》为网友盛夏已如深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