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第二次改革(43)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5.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同领域立法进程不一;有些领域的立法层次较低,缺乏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法律体系。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整合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条例,把部门法规提升到法律层面,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坚实的法理基础。

  (1)逐步建立起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的基本公共服务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为依据,围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领域,形成比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法规体系。

  (2)整合现有法律法规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层次。现行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关法规多以政府法规政策和部门条例为主,立法层次较低,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体系,有的领域政策文件起着更实际的作用。虽然这种模式有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政策,但也成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3)加快基本公共服务重大项目立法进程。一是逐步使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职责法定化;二是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立法,对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予以确认;三是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将公共财政纳入法制化轨道。

  6.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激励制度,对公共部门的行为起着约束、引导的作用,提高公共部门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效率。

  (1)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在政府政绩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近几年的宏观调控表明,一些地方政府注重GDP增长而忽视公共服务的问题并未完全改观。尽快把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并逐步增加其权重。

  (2)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估体系应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单项和综合评估。同时,还需要完善评估程序,包括目标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都需要严格规范。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框架,保证评估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机制,坚持透明性、公开性的原则,以公民为中心,以满意为尺度,积极引入外部评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3)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严格的问责制。将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与干部选拔、任用和内部激励相联系,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把公共服务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加强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管职责。

  第四节 公民社会发展趋势下的“安全阀”建设

 第43节:第二次改革(43)
  社会转型的速度加快,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增强,在结构分化、利益格局多元化基本形成的情况下,除了出台一些维护稳定的政策措施,提高政府处理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快推进新阶段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比如,培育能够真正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代表,形成不同群体协商对话机制,建立化解利益矛盾的长效机制;确立社会和谐新思维,加快“安全阀”制度建设;改革官办社会组织体制,积极稳妥地发展民间社会组织,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框架。

  一、把“安全阀”作为新阶段重要的公共产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与冲突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安全阀”机制建设十分必要。作为一项缓解社会矛盾压力、促进社会稳定的制度设置,“安全阀”机制构成利益诉求表达和协调机制的一部分;作为制度安排,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社会共同需求,是一项保持社会弹性、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公共产品。

  1.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的“安全阀”

  “安全阀”的概念,来自于社会学理论中的功能冲突学派。在此之前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中,社会冲突是病态的表现,破坏了社会正常运行。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艺术中,则指出了社会冲突的积极功能。社会冲突对于整个社会的运行而言,甚至起着“安全阀”的作用。“对整体的社会系统来说,是僵硬的社会结构的润滑剂,……可以不断地释放社会张力,保持社会结构的弹性,具有维护社会系统的正功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908.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43节:第二次改革(43)》为网友蒗囝卟燬鯖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