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第二次改革(3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提高公共服务投资效率

  (1)放宽基本公共服务投资的准入限制。对有关地方性法规、政策以及各职能部门设定的行政许可和审查制度进行清理,凡是国家没有明文禁止和限制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都要对社会开放;凡是对社会举办和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带有歧视性的做法和不合法的规定,都要取消。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按照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分类指导基本公共服务发展。通过公共财政资助用户、资助特定项目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环节引入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例如,发放教育券、卫生免疫券给弱势群体,通过其自主选择公营机构、私营机构或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教育和卫生服务,形成教育服务和卫生服务的市场竞争局面,以有效地增加供给、降低成本和价格、提高质量、改善服务。

  (2)创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资体制。针对一些政府部门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代建制、承包制、订购制等途径,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质量和效率。实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公示制,优化政府投资的使用途径。实行基本公共服务招标购买制,节约政府资金的使用成本。实行公共工程招标代建制,控制政府资金的使用质量与工期。对非经营性政府项目实行代建制,将非经营性政府项目的建设管理任务交由专业化、常设性的项目管理机构或公司而非项目使用单位承担。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合同承包制,分散政府资金的使用风险。

 第39节:第二次改革(39)
  (3)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通过制订基本公共服务专项发展规划、服务标准,完善相关措施,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利用参股或控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弥补财政投资能力的不足。通过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吸引民间投资,弥补政府抗风险能力与经营能力的不足。例如,政府可以在项目建成之前或之后,通过公私合营、民间承包经营、BOT(建设—运营—移交)、TOT(移交—运营—移交)等方式向民间资本转让全部或部分经营权,形成公私合作方式,以分解政府投资经营的负担。利用投资补助等方式支持民间投资。对于实际收益低于投资成本的医院、学校与社会福利部门,政府可以按补偿成本加合理回报、财政拨补和社会公众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给项目经营单位贴补一定经营费用,也可以在建设期内一次性补贴投资费用,从而使得社会力量能够借助于政府补贴使投资收益至少达到盈亏平衡点。通过贴息贷款支持民间投资,弥补公共投资信用能力的不足。

  三、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主要措施

  近几年,在出台许多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同时,政府的作用和责任正在逐步向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转变。由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重要原因在于制度安排的缺陷,为此加快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已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

  1.尽快制订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规划

  为了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反应当代中国不断变化着的需求,缩小城乡、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应尽快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统筹安排、系统规划,分步骤地推进。

  (1)分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目标。在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时,从基本国情出发,可以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分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

  ——在制度安排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体居民。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形成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财政能力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尽快解决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改革和完善政府公共领域投资体制,初步形成城乡衔接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912.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39节:第二次改革(39)》为网友不求你爱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