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第二次改革(3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中缩小群体收入差距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中收入最高10%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最低10%家庭的8.96倍。这些年基本公共服务的个人承担费用上涨太快,大大超过中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成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2006年,医疗和教育已经成为家庭除食品外的最大支出,两者总和占到总消费的20%以上。

  近期一项关于我国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表明,在1995年,教育差距还不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而到了2002年,教育差距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已经十分显著。这是因为教育投资回报率(多接受一年教育增加的收入)累进提高。收入由市场决定,受教育程度高,个人劳动生产率也高,劳动报酬自然提高。因此,缩小教育服务差距,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如前所述,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是对服务消费者的补贴,是服务消费者家庭总收入的组成部分。低收入群体无力支付公共服务个人承担的支出部分,常常享受不到这些服务,中高收入阶层更多地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受益,事实上扩大了收入差距。因此,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对缩小城乡差距,而且对缩小城乡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在基本公共服务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30节:第二次改革(30)
  1.充分保障公众的基本医疗服务,使人们过上健康的生活

  健康的体力和智力是人们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健康是接受教育和就业以及运动、旅游、社会交往等个人追求的基本前提。没有健康的体魄意味着被社会排斥,极大限制个人过上丰富多彩生活的机会。全球的经验都表明,经济增长本身难以带来人类发展理念和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共同追求的人的健康状况的广泛改善。有些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却没有广泛改善公民的健康状况。也有一些国家,尽管经济增长不是很快,却明显地改善了公民的健康状况。无论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还是经济缓慢增长的国家,有效且经费有充分保障的公众健康服务体制是公民健康状况良好的先决条件。

  2.教育能够培养人的发展能力

  教育培养人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的技能,提高个人对机会的认知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使其避免未受教育的人和文盲遭遇的社会排斥。接受教育不足限制个人的可行能力,使其后代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可行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教育也能在增进健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社会保障使弱势群体得到基本保障

  社会保障使不幸的公民得到基本的保障和照顾,对社会成员的安全感和心情的平静至关重要。对于每个人而言,风险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但是,生病的风险、失业的风险、工伤的风险、年老以后失去收入的风险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威胁最大。社会保障降低这些风险对不幸人们的伤害程度,是决定人们面对多种风险能否过上他们向往的、有意义的生活的重要决定因素。

  4.公共就业服务使人们获得就业机会

  在快速转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共就业服务在保证人们获得就业机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就业使公民获得保障本人和家庭成员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收入,也能使个人和家庭获得尊严并参与社会,两者都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体面就业参与社会也是获得其他基本公共服务的途径,因为失业人口往往缺乏保证自身和家庭成员健康需要的资金和社会资源。

  四、完善乡村治理重在基本公共服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921.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30节:第二次改革(30)》为网友我只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